APP下载

手术室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2021-03-19廖晓梅

锦州医科大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手术室

廖晓梅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理状态和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某院行择期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基础数据组间平衡原则,选择不同护理方法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比较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数,即肾上腺素(a)、皮质醇(COR)和心率(HR)。结果: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cor、H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术中的生理功能。

【关键词】手术室;心理护理;心理状态;生理功能;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6-5328(2021)12--01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某院2017年1月-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无手术既往史;住院记录、病程记录等临床资料完整;近7d内无抗凝药物、降压药物服用史。排除标准:存在认知、沟通障碍;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合并免疫、凝血系统疾病。

依据基础资料组间均衡的原则,选择护理方式不同的患者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3~72岁,平均40.12±11.62岁;手术类型:传统术式28例,微创术式17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4~73岁,平均40.66±11.50岁;手术类型:传统术式27例,微创术式18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已通过伦理委员协会审批,且两组均自愿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手术室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访视、健康教育、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配合医生,术后访视等。

1.2.2观察组

在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具体内容:

(1)术前干预:术前24小时,巡回护士开始探视,自我介绍,查阅患者病历,介绍手术的优点、先进性、风险和注意事项,并尽可能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对有明显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解释手术成功案例,或指导患者通过腹式呼吸、听音乐调整情绪,鼓励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和手术。

(2)术中干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检查其个人信息,术前耐心与患者沟通,消除其思想顾虑,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减少不必要的身体接触;对于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麻醉的患者,主动询问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适当转移他们对手术的注意力,注意避免患者直视手术部位。

(3)术后干预:术后擦拭手术区周围的血迹,妥善固定引流管,在患者完全清醒后告知手术,给予鼓励,返回病房;术后1~3天对患者进行随访,检查切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以尽可能了解和满足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压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评估。哈马:标准分数≥7表示存在焦慮。分数越高,焦虑压力反应越强烈。哈姆:标准分数≥7表示抑郁的存在。分数越高,抑郁应激反应越强烈。(2)比较两组手术室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低温、液体外渗、压疮、大出血等。

1.4统计方法

手术室患者的数据纳入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测量数据(心理应激)用t检验进行比较,HAMA和HAMD评分用表示。计数数据(手术室不良反应)用X2检验,发生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两组护理前的SAS、SDS评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手术中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中的A、Cor、HR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手术器械的发展,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疼痛轻等优点逐渐应用于临床,但其创伤是不可避免的。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对术中风险和预后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应激反应的风险。由此可见,对外科病人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病人的生命安全和手术顺利进行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结束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方面具有优势。原因分析如下。术前干预将详细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优缺点、手术风险和成功率,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识,减少或消除患者内心的疑虑,从而提高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接受度;指导患者使用腹式呼吸等简单方法放松肌肉,帮助他们自我调节负面情绪;术后及时护理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患者面对疾病变化时的恐慌,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A、cor和HR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应激反应。患者会对陌生的环境、手术和疾病预后产生应激反应。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干预,纠正患者对手术的错误认识,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帮助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手术治疗;术中适当的舒适和护理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术中注意遮挡患者的视线,可以避免手术直接造成的创伤,加剧紧张,从而降低术中应激反应。

结论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患者术中的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朱育青,黄莉,赵汝运.手术室预见性心理护理对老年全麻患者术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8):64-66.

[2]温小晓.护理质量控制在介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8,38(z1):364.

[3]张浩,孟亚,陈秀丽,等.微创介入手术室疼痛管理联合情志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疼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2):217-220.

2623501705380

猜你喜欢

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牛磺酸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低聚肽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血管事件患者心理状态及生理功能的影响
功能性低聚糖的发展及其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