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话促成思维,用思维助推生成
2021-03-19石蕾
石蕾
[摘 要]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纽带,是心灵沟通的载体,有效的对话教学是精彩课堂的保障。文章从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这三个方面着手,详细阐述运用对话教学模式助推生成,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理念的过程。
[关键词] 对话教学;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
众所周知,课堂是知识汇集的场所,也是师生情感交融的场所,教学的过程并非仅仅为了教知识,更在于通过心灵的沟通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对话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更是促成师生心灵沟通的有效载体。对话教学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对话教学的效果难在是否能实现智慧与激情的碰撞,是否能造就先锋与新锐的对抗。
事实上,课堂教学离不开对话,对话教学成为当下数学教学的难点。笔者发现,尽管对话教学逐渐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越发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有些教师的做法还是有失偏颇的。因此,对话教学是值得研究的,也是需要重视的,有效的对话需要教师用非形式的手段激情演绎,而对话教学则需要通过这样一种模式才能实现教育的人性化,让学习者有所生成,有所创造。文章结合多个案例,谈一谈如何对话教学的几种主要方式。
一、生本对话——让学生思维飞扬
数学文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倘若教师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以自身的“主导”来掌控课堂,将课堂变为自己的“一言堂”,让学生被动接受,长此以往,则会让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欲望,造成不会学习的局面,更不要说透彻理解知识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创新能力了。由此,教师需要提供充足的条件,不仅自己需要与文本对话,更要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对话交流中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实现对文本知识的自主构建,实现知识的螺旋生长,实现自主学习。
例1 认识小数
在本课学习前,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对小数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师:之前我们学习了分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小数。通过刚才的预习,你们可有什么疑问?
生1:这样的数为什么要叫小数呢?
生2:小数很小吗?
生3:那我们看到的小数点后面有两位的数该如何去读它呢?
生4:该如何表示一个小数呢?
……
师:看来,通过预习我们的心中有了很多困惑,那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一一解决以上问题。
意图:通过课前预习,使得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提前与文本对话。在课堂上,教师再一次预留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自然而然地指导学生与文本的二次对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质疑和困惑,并通过交流的方式期待予以解决,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不再是模仿和接受,而是发现和创造。与此同时,整个对话过程不拖泥带水,通过对话文本构建本节课教学的基本研究思路,可较快切入正题,并为整节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师生对话——实现心灵的交融
当前,不少教师追求将知识讲深讲透,整个课堂中师生对话总是以“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方式推进,此时教师扮演的是一个解说家,而学生仍是一群倾听者,无法表达自身真实的见解和观点,终究难以形成自身独特的感悟,因此,这样的师生对话也并非有效的师生对话。新课改下的师生对话应该是以语言的形式进行的双向沟通活动,对话中平等、互动、充满激情,实现了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融,使得每个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能力得以提高,价值得以实现。
例2 算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PPT出示:7×8,8×7;6×2,6×20;15×2,15×20。
师:从以上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叽叽喳喳展开讨论,但似乎找不到结论)
师:一起来看下一组算式“14×2, 14×12”,思考14×12的结果是多少?
生1:168。
师:你们有没有觉得14×12似曾相识?
生2:前段时间刚刚在“队列表演”时,以点子图的形式探究过算式14×12。
师:非常好,那当时计算14×12时,我们想到了哪些方法呢?
生3:可以将14拆成两个数“10和4”,用4×12=48,10×12=120,120+48=168。
师:生3是将14拆开的,其他同学也一样吗?
生4:我是将12拆开的,2×14=28, 10×14=140,140+28=168。
生5:我也是拆的12,但和生4不一样。
师:说一说呢!
生5:我將12拆成1和11,算11乘以14,两边拉中间加,即可得出154,154+14=168。
师:真是独特的拆法,真能干!
生6:我是将两个数都拆了……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棒,但是有些麻烦,是否有更好的办法呢?
生(齐答):写竖式!
师:是吗?那谁会写竖式呢?(学生争先恐后地想要表现)
师:大家都会啊!今天的竖式可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你们果真都会?
生:会!
师:那我们就行动起来吧!先将题目抄下来,再试着用竖式计算14×12。
……
意图:以上案例中,对话再也不是单一的传统模式对话,教师以自身的教学智慧来精准提问课堂,为师生对话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话过程中教师准确运用提示语,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在对话中不断叠加问题,不断推动教学活动的进程,引出新的课题和知识线索,从而使每个学生在接下来的竖式计算中有了精彩的创造,新知的建构自然水到渠成。
三、生生对话——让课堂激情四射
学生都是独具个性的个体,其思维具有个性化和主观化的特征,从而对数学知识方法的感悟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对话交流的机会,并学会充当孩子忠实的听众,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交流,发表自身的见解和观点,使他们勇于探究、善于交流、乐于体验,让他们的感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在意趣的交融中升华,从而让课堂更富有灵气,让课堂激情四射。
例3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
问题:黑羊有6只,白羊有8只,黑羊比白羊多几只?
师:这个问题一定难不倒我们的,下面同桌两个人一组,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很快投入讨论中)
师:谁愿意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生1:我觉得可以用摆小棒这个方法来解决。“黑羊6只”我摆6根小棒,“白羊8只”我摆8根小棒,再将这些小棒一一对应就可以很快发现白羊多了2只,所以得出结果“黑羊比白羊少2只”。
生2:我的方法和生1不同。大家看,白羊8只,黑羊6只,就知道了白羊多,黑羊少,用多的减少的就是多出来的只数,也就是通过减法算式8-6=2,就可得出结果。
生3:我觉得画图的方法更好!我先画出一条表示6只黑羊的线段,再画出一条线段表示白羊,因为黑羊比白羊少,所以白羊的线段更长一点,再通过减法算式8-6=2,就知道结果了。
……
师:大家的思路都非常棒,那你们觉得谁的方法更好一些呢?你更喜欢用哪一种方法来解决?
……
意图:生生对话这种高效对话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亲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创造思维的交锋,最终生成深刻的数学体验。以上案例中,学生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表达,使问题在自由对话中得到解决,并生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整个过程中,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直面每个学生,充当学生忠实的听众,认真倾听并精心调控,让课堂迸射出更多精彩。
综上,在对话教学引领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活动的设计,注意教学进程的安排,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到实处,将学生推向课堂教学的前台。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学会探究,提升思维品质,从而有所生成,有所创造。
39745019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