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相关问题探析
2021-03-18蒋小芳
蒋小芳
摘 要:社会整体经济全面发展,无形中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事业单位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应用财务内部控制机制,在制定高效且实用的财务内部管理方案的同时,对事业单位极易产生的各项财务风险进行严格管控。事业单位要转变自身职能,紧跟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在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同时,全面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为后续实现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的目标,创造更多效益提供保障。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内外监督;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F812.4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4-0069-03
引言
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期间面临着严峻考验。事业单位实际上是由国家注资的社会服务机构,具体包括多方面服务内容,其在注重效益的同时,也格外注重为人民群众提供的社会服务。事业单位为了能够紧跟经济发展步伐,减少资金方面对国家的依赖,就要积极构建并应用财务内控系统,以此来达到提升事业单位自身管理能力的目的。事业单位自身能否正确开展财务内控工作,对于其长远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本文从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管理内容入手,结合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意义展开分析,针对事业单位如何高效开展财务内控工作进行深入探讨。
一、内控制度与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内控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对内控制度内容进行分析,不可否认内控制度是组织管理发展的具体产物,如组织为了能够实现战略目标、保证资产安全、提升财务数据真实性期间,在组织内部进行自我约束、监督、评估、控制。传统形式的内控,主要就是对会计活动进行管控,其也是财务部门为了能够保证资产安全,制定规范性的会计处理流程。
比如事业单位在实际落实财产保全控制工作期间,就要对无授权的员工提出明确要求,禁止其与财产进行直接接触;而对于经过授权的员工而言,要严格按照自身岗位职责,做好财产记录、盘点、核对等各项工作,保证财产管理有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步将内部管理控制列入内部控制中,这样对于控制部门而言,其工作范围将不再局限于财务部门之中,具体的控制内容也将包括会计事务、人员管理、岗位分工、技术管理等[1]。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地说明了财务管理与内控制度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如果是从理财的角度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内控制度更加注重遵守法规、规避风险,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充分应用,有助于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二)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则是将实现组织服务目标作为导向,始终坚持“权衡风险收益、货币时间价值”处理原则,在对代理理论知识、期权定价理论、资本结构理论等知识内容进行应用的状况下,严格按照财务管理整存内容,对投资、筹资、运营资金管理等多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监管。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而言,受到其发展规模扩大、财务管理理论日益完善等多项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复杂性全面提升,正在逐步向财务规划、预算管理、风险评估、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等具有综合性的管理方向发展,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严格要求。
二、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精准性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最终结果,受会计信息自身质量状况直接影响。财务管理人员要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判断虚假信息的能力,高效落实工作。如要对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凭证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存在财务问题或是违规行为,就要及时纠正[2]。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充分应用,对与财务相关的各项工作流程、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划分,结合不同的账务资料,制定不同的管理标准,进而达到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与提升会计信息精准性的目的。
(二)有利于提升资金使用率
事业单位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能够强化资金管理力度,也能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对内控体系进行应用,有利于全面提升资金使用率,进而为事业单位创设更多效益。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在运营期间,要着重开展科学化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工作,并要开展系统化的监管工作,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和统一化方向转变。这样财务管理人员就能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各项资金的支出和收益状况进行管控,在降低资金浪费率的同时,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质量
事业单位在落实财务管理工作期间,为了能够对内部控制进行充分应用,就要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细致分类,并要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全面结合内部审核制度相关的各项规定内容,对事业单位的各个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各个职能部门要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对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漏洞进行总结,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全面提升财务风险管理工作[3]。事业单位在实际落实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期间,紧紧结合各项财务管理状况,优化财务管理结构。不可否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财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期间,要认识到正确应用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三、事业单位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积极主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执行环境
1.将财务风险防范作为核心导向,逐步加大财务内部控制意识培训力度。为了能够强化事业单位各个岗位员工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对于财务管理人员而言,在日常工作期间,要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意义,在实际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培训工作期间,让财务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是一项必须要做的事情。如果在营造内部控制环境工作期间,缺乏全面认知,将会为事业单位埋下难以估量的财务风险[4]。基于此,事业单位就要结合财务管理现状,制定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控制力好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逐步加大落实力度,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能力,从而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权责更加明确,提升其经济业务流程运转流通性。
2.科学合理增设与财务内部控制相关的各项考核指标,进而达到丰富事业单位评估内容的目的。科学合理增设财务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考核指标,并要将其作为事业单位全体员工业绩评估的主要项目。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以此来激发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管理人员、各个岗位职工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执行环境。
(二)构建并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1.将风险控制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导向。积极组织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学习和讨论内部控制制度,紧紧结合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实际工作特点和状况进行分析,做好財务风险防范工作流程优化工作,对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环节进行“流程再造”,进而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在结合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指定财务内部流程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责任人,特别是在实际开展大额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合同管理等关键性业务期间,严格按照实际涉及到的业务流程部门、个人,构建多人审批机制。同时,要对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图进行合理编制,将文件作为其主要形式直接下发到各部门进行讲解[5]。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进而将事业单位极易产生的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2.要最大程度上保证不相容的岗位之间,处于分离状态。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阶段,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在明确各个岗位工作职责、业务范围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岗位要求开展工程程序履行工作,进而制定具有权责清晰、互相独立、上下级、平行级的监督体系。如事业单位实际开展的各项业务,要配置两个或是更多更大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防止产生一人兼顾会计出纳、一人兼顾出库入库等现象,从而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机制,这样就能够在源头控制财务风险问题。
3.构建联席工作机制,保证后续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工作顺利开展[6]。如事业单位要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知识学习以及改进会议,以此来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学习和执行环境,并要积极配合各部门提出与内部控制体系相关的内容,在发现各项问题之后,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流程和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进而实现提升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构建科学性。同时,要积极构建各部门、各岗位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个人,全面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效率。
(三)内控制度紧紧依托内外部监督机制
1.正确开展内部监督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内部监督而言,准确落实内控制度内容,是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的基础性保障。例如,事业单位可以以匿名的形式,定期对各部门开内控工作评议会议,并要保证评议结果调查全面性,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存在的各项不正确行为,进行问责。
2.正确开展相互监督工作,事业单位与自身有合作关系的“兄弟单位”交流工作,并要相互监督对方的内部控制机制执行状况。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借鉴其他单位内部工作中具有优势的地方,也能更加精准地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对于共同进步具有重要作用。事业单位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机制评估精准性,也可以聘请第三方专业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参与其中,特别要严格排查舞弊、重大错误漏报等风险;中介机构还要将风险作为主要导向,结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提出优化建议。政府部门也要积极与第三方专业内部控制评价机构进行沟通,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执行的具体状况进行抽查[7]。事业单位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其主要的经费就是来自财政拨款,以政府为主体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监督,进而就会使事业单位从源头处解决财务管理以及风险防控问题。
(四)全面提升财务内部人员的预算管理能力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的一个关键性切入点,有助于高效调整财务管理结构。事业单位在实际落实内控体系构建工作期间,最重要的就是要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并要正确开展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在提升财务预算管理能力期间,要对预算方案进行合理编制,对不同业务的支出成本进行准确核算,以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为主,保证预算编制能够满足事业单位长远发展要求[8]。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满足不同工作内容的各项经费要求,也要有效解决资金浪费、资金不合理使用等问题,进而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水平。
事业单位管理层要保证各项决策具有科学性,充分考量事业单位自身战略规划、发展、执行的实际状况,并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正确总结,从而为下一年度正确落实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为预算管理人员明确工作目标提供重要参考。如果预算编制经过科学论证,就要严格执行相关内容。一旦在执行期间,内部或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要及时对预算进行调整,之后还要重新对其进行论证。
结语
总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期间,认识到该项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合理设定内控目标、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加强内外部监督等多项工作,在保证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规范开展的同时,提升事业单位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浩豪.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20,(21):116-117.
[2] 吕洪芝.论新时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0,(6):27-29.
[3] 李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创新探析[J].财经界,2020,(16):160-161.
[4] 马冉.大数据时代下财务管理升级对行政单位内控影响及对策[J].中国产经,2020,(10):145-146.
[5] 齐国颜.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管理探究[J].营销界,2020,(20):166-167.
[6] 谢红敏.试论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行政事业单位为例[J].中国商论,2020,(9):122-123.
[7] 杨晓彦.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6):14-15.
[8] 邹荣华.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