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金融支撑农村发展的途径及对策建议
2021-03-18张永勃张文政
张永勃 张文政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之间的关系,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在农村,点在农业,关键在农民。因此,必须将农业农村发展问题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尽可能地缩短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立足于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深入调查研究酒泉市农村金融发展的途径和主要做法,并提出加快酒泉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酒泉市和甘肃省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金融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04-0013-03
十八大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必须引导金融机构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大对“三农”领域、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1~3]。甘肃省也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都反映出当前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核心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支农作用,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但如果农村金融机制不完善,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大量文献表明,农村经济能否保持稳步健康发展、其内部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完善不仅与政府推行的政策有关,而且同财政支出联系密切,但更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4~7]。
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酒泉市,农村经济比较薄弱、缺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资金投入有限、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酒泉市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经济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显然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8]。这些在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识。本文以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为出发点,深入探索酒泉市农村金融发展的途径,提出加快酒泉市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对促进酒泉市和甘肃省乃至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酒泉市农村金融发展的途径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为完善普惠金融政策体系建设,酒泉市先后制定了《酒泉市普惠金融发展规划职责分工和分年目标》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的通知》,转发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全省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运行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组织领导、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金融监管部门结合实际,出台推进普惠金融的工作要点、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人民银行根据全市经济结构、人文特点以及地理特征等设置了20类、51项统计分析指标,全面监测评估辖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银保监分局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纳入监管评价体系,建立专门的统计制度、评估办法和动态督导工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自觉主动推进普惠金融深入发展。
(二)夯实金融服务基础
1.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找准市场定位,引导大中型银行增设或优化县域服务网点,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强化支农定位,稳定现有县域网点,拓展乡镇服务网络,通过深化助农服务,推进基础金融服务进村到户。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1家(不含金融监管部门,县市区农信社按独立法人机构统计,中行敦煌支行和兰行敦煌分行隶属省行直接管理分别统计),机构(网点)数量336个。
2.完善普惠金融营业机构。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专业机构、专业团队在基层相继落地。工商银行酒泉分行完善中心职能和岗位职责,专项负责处理辖内普惠金融业务。农业银行充分将服务“三农”的优势推广到普惠金融服务领域,形成了“三农+普惠”双轮驱动体系。建设银行酒泉分行衔接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推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交通银行酒泉分行与公司部合署办公,负责全辖授信敞口2 000 万元(含)以下授信业务的经营拓展工作。邮储银行酒泉分行专业化、系统化支持“三农”发展。甘肃银行、兰州银行、酒泉农商银行也分别整合部门人员,成立普惠金融部,加大对农民群体的金融支持。
3.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依托特色产业、重点市场、主要商圈,加快布放ATM、POS等现代化支付机具,积极推广银行卡、票据等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银行账户普及率和活跃度。推广应用“助农取款+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社”“助农取款+电子商务+农户”等方式,创新助农取款与电子商务深入发展的新思路,早日实现农村电商“销售—支付—物流”一站式服务。
(三)强化农村地区金融支持
1.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戰略实施和农村“三变”改革。一是完善政策支持。制定了《酒泉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重心向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三变”改革转移,重点支持设施蔬菜、林果优品、特色中药材、现代种业和畜牧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农村危房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信贷投入,对接农产品加工、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健康养老等金融需求。二是加大全市戈壁农业信贷资金投入。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对发展戈壁设施农业主体优先办理土地手续、优先倾斜项目资金、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给予金融扶持。三是统筹做好“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到期衔接工作。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农地抵押贷款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地抵押贷款投放力度,力争全市7个县市区均实现突破。
2.丰富涉农金融产品。引导各涉农金融机构陆续推出“安居宝”“旺畜宝”“金种宝”“农机宝”“五业富民贷”“温室宝”等特色信贷产品,推广“绿卡通”“农银e管家”“农村三权抵押平台”等服务新品。金塔县探索推出的“信用+抵押”“保证+抵押”、纯农地抵押、信用共同体抵押担保以及“流转土地+动产浮动抵押”等多种农地抵押信贷模式,有效满足了多种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
3.推动特色产业贷款落地见效。积极引进金控融资担保集团公司在酒泉设立分支机构,目前已与12家金融机构确立了合作意向(合作关系)。督促县(市、区)建立特色产业贷款风险补偿金。
(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1.强化金融支持固脱贫防返贫。坚持产业支持防返贫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双向”作业,聚焦贫困地区富民产业发展和贫困户稳定脱贫金融服务需求,持续巩固金融“固脱贫防返贫”试点工作成效。酒泉银保监分局制定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投入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工作方案》,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挥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主体作用,确保新增金融资金优先满足贫困地区,新增金融服务优先布局贫困地区,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2.创新金融扶贫方式。配合扶贫、农业等部门开展贫困村互助资金担保增信試点工作,推出扶贫互助资金担保贷款,有效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瓜州县创新推出“疏勒先锋贷”“劳务输转贷”“温棚贷”等扶贫信贷产品,以信用乡镇、信用村建设为载体,形成“党建+金融”扶贫新模式。联合地方政府为一、二类建档立卡贫困户投保“两保一孤”保险,实现保险托底。金塔县推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户”的“1+3”光伏扶贫运作模式,支持农村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普惠工程,创出产业扶贫新路径,有力抑制了脱贫返贫和新生贫困现象。
3.加强精准扶贫贷款贷后管理。制定精准扶贫贷款到期续贷工作流程,成立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回收、续贷工作组,驻点开展续贷回收工作。
(五)稳步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建设
坚持把建设农村金融综合服务室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精心组织,统筹推进。我市435个行政村全部挂牌成立农金室,覆盖率达到100%。其中,肃州区完成挂牌122个、金塔县86个、玉门市59个、瓜州县75个、敦煌市56个、肃北县26个、阿克塞县11个。
二、酒泉金融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在总量、结构、金额、期限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普惠金融机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存在对普惠金融认识不深,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在绩效考核、授信管理、人员配备等方面缺乏统筹考量和相应配套政策。
第二,贷款需求范围与信贷业务投向之间存在矛盾。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各金融行业提供的农业贷款业务主要集中在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这与农户多领域、多类型的贷款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此外,有些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信贷消费业务还较少,对消费者的信贷发展还有一定的限制。
第三,贷款额度和期限与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不相适应的现象。随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农户的信贷额度变得较大,期限变得更灵活,而涉农类的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业务不能够满足需求。一是金融机构支持的信贷额度一般较小,为3万~5万元,这难以满足农业农村发展多样化的需求;二是金融机构一般都发放短期贷款,这与农业产业发展投入多、风险大、产效慢的特点不相适应。
三、对策措施
第一,强化监管引领。一是加强督导检查。通过例行监管走访、组织专项督查等方式,围绕组织领导、安排部署、机制建设、产品创新、政策落地等环节,督促各机构不断加大普惠金融工作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引导金融服务业做到“三下沉”,即网点下沉、人员下沉、服务下沉,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三是加强激励约束。对工作成效显著、风险管控水平良好的机构,在监管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严格落实与市场准入挂钩、与监管评级挂钩、与年度考核挂钩、与高管评价挂钩的“四挂钩”政策,促进普惠金融政策落实落地。
第二,优化金融服务。一是加强服务创新。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三农”发展的融资需求特点,多开发场景化、产业链化的特色产品,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二是规范服务行为。严格执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和“七不准四公开”“两禁两限”等监管要求,切实规范经营行为。三是完善工作机制。督促大中型银行继续深化普惠金融事业部建设,加快落实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五专”经营机制。
第三,完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功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便民服务点、流动服务站、网络、农金室等形式向行政村延伸金融服务,使服务触角遍布每一个乡村,惠及每一个乡村居民。不断丰富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内容,推动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服务升级,加快线上网络渠道建设,努力满足农村居民对现金存取、付款汇款、领取补贴、生活缴费、交易结算等服务需求,确保实现金融服务“基础不出村,综合不出镇”,进一步拓宽基础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
第四,广泛开展宣传。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媒体、互联网等,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普惠金融服务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金融知识的普及率和渗透率,提升社会各界认可度。持续加大对农金室人员培训和宣传力度,增强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多渠道、多形式开展金融服务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农金室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宣传氛围。
参考文献:
[1] 张高平,王立朝.“十二五”时期甘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选择[J].发展,2011,(1):23-25.
[2] 王永华.酒泉市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7.
[3] 牛永红.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2):24-25.
[4] 姚耀军.农村金融理论的演变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5):2-4.
[5] 陈志斌.金融支持甘肃农村经济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2011.
[6] 张元红,马忠富,孙若梅.当代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13-17.
[7] 曹协和.农村金融理论发展主要阶段评述[J].财经科学,2008,(11):27-35.
[8] 文莉菲.甘肃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