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3-18杨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10期
关键词:腰段椎弓螺钉

杨勇

(忻州市人民医院骨一科,山西 忻州 034000)

0 引言

近些年随着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的不断增多,脊柱骨折的发病率也呈明显升高趋势,其中以胸腰段骨折最常见,约占脊柱骨折的30%~60%[1]。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常引起患者神经功能丧失,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发病后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传统手术方式,能有效复位和固定脊柱,矫正骨折畸形,但该术式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疼痛明显,影响患者康复效果[2]。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因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新型手术方式,已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3-4]。为了比较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术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我院近几年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在21~75岁,平均(46.96±2.58)岁;脊柱损伤分型:A1型12例,A2型13例,A3型17例;骨折部位:L1处15例,L2处12例,L3处4例,T11处9例,T12处2例。对照组患者男性29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23~74岁,平均(46.86±2.53)岁;脊柱损伤分型:A1型12例,A2型12例,A3型18例;骨折部位:L1处16例,L2处10例,L3处5例,T11处9例,T12处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分型、骨折部位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cm)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2 87.85±10.13 72.76±9.24 0.87±0.31 11.12±1.25对照组 42 103.72±11.08 105.85±8.26 10.08±1.26 15.28±1.27 t 2.971 6.891 45.999 6.353 P<0.01 <0.001 <0.001 <0.001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s,分,n=4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s,分,n=42)

组别 VAS ODI术前 术后1天 术后7天 术后6个月观察组 7.43±0.43 3.73±0.48 45.91±3.16 6.73±0.65对照组 7.35±0.46 5.79±0.45 53.74±4.42 6.93±0.72 t 0.354 8.236 4.588 0.584 P>0.05 <0.001 <0.001 >0.05

表3 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比较(±s,n=42)

表3 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比较(±s,n=42)

注:伤椎前缘高度,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P<0.05;Cobb’角,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P<0.05。

组别 伤椎前缘高度(%) Cobb’角(°)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观察组 58.25±5.63 89.64±5.75* 14.87±3.75 4.78±0.76#对照组 59.42±5.71 87.74±5.65* 15.72±3.64 4.93±0.73*t 0.397 0.632 0.434 0.378 P>0.05 >0.05 >0.05 >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均经X线、CT检查确诊为单节段胸腰椎骨折,脊髓及神经根均无损伤;(2)患者骨折均为压缩性或爆裂性骨折,TLICS评分在4~5分。

排除标准:(1)伴有脊髓损伤或多节段胸腰部骨折者;(2)伴有骨质疏松、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3)腰椎陈旧性病理性骨折、恶性肿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禁忌症者。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观察组使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仰卧于可透视手术床上,保证正位、侧位完全透视。相应椎弓根位置经正位透视确定,导针经皮插入,探及小关节突外下缘,固定导针,导针头部位于椎弓根头部投影的中部外缘。将导针拔出,做一约1cm切口,定位完成后,将定位钻套内套芯拔出,钝头导针置入,再将外套管拔出,椎弓根穿刺完成。将导管I、导管II沿着导针依次置入,扩张创口,将导管I取出,导管II留下做组织保护器。空心钻经导针置入钻孔,经空芯丝锥置入进行攻丝,通过导针经合适直径、长度的椎弓根螺钉拧入,置入螺钉后将导针取出。按以上步骤,完成其他椎体的螺钉植入,连接棒经置棒器送进螺钉追尾的槽部,锁定尾冒。必要时撑开器撑开复位。透视证实椎体复位满意后将螺钉长臂折断,缝合切口。

1.3.2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位,垫高胸部及骨盆,确定伤椎位置,消毒、铺巾,选择胸腰椎后正中取8~12cm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充分暴露伤椎及其上下节段,在C臂透视机指引下确定椎弓根螺钉固定点,先对伤椎及上下各一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然后将连接棒安装在两根椎弓根钉上,使用充开器对近端及远端椎弓根进行撑开,恢复伤椎高度,C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后拧紧螺帽。冲洗切口,留置引流管并依次缝合深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

1.4 疗效评定标准和观察指标

(1)统计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天的VAS评分,其中0分:无痛;1~3分表示轻度疼痛,可忍受;4~6分表示疼痛明显,影响睡眠,需口服止痛药物;7~10分表示剧烈疼痛。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评分(ODI)[5]对患者术后7天和术后6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3)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4)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压疮、慢性腰痛、腰背部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处理

将上述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临床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7天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随访6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ODI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2.3 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 '角比较

两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得到矫正(P<0.05),但术后6个月两组间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8%,对照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265,P<0.01),详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生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是承担机体平衡和支撑躯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胸腰段脊柱也是骨折发生率较高的区域。胸腰段骨折会导致患者出现脊柱肿胀、运动障碍、局限性疼痛,严重者会导致患者瘫痪和死亡[6]。临床对胸腰段骨折患者早期行内固定治疗能快速矫正脊柱畸形和恢复脊柱的正常解剖,有效改善生理功能[7-8]。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临床治疗胸腰段骨折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对骨折复位具有良好的效果[9]。但传统术式手术创伤性大,对组织剥离多,术中出血量多,切口长、术后常发生肌肉萎缩和椎旁肌瘢痕化,导致患者出现腰背部僵硬和慢性疼痛等并发症[10]。

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骨科手术器械的不断更新,经皮微创手术在脊柱骨折治疗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天VAS和术后7天ODI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经皮且在透视下进行,能准确定位损伤椎体,同时应用导针技术进行手术定位引导,能快速准确将螺钉置入椎体内,减少了手术时间[11-12]。微创经皮手术切口小、对腰骶肌肉的剥离范围较小,因此术中出血量较少,也减少了手术周围肌肉组织及神经系统的损害,降低了患者术后切口部位的疼痛程度和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13]。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微创经皮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相同,均能有效恢复伤椎结构和生理功能,但微创经皮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恢复快。研究显示,传统手术由于对患者的肌肉功能和神经损伤较大,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感染、慢性腰痛、腰背部僵硬等并发症[14]。微创经皮手术因对肌肉及脊柱神经的损伤较小,该术式能获得良好的复位与固定,能达到手术复位的效果,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因此降低或避免了患者术后发生压疮、腰背部疼痛、感染等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15-16],同时还能减少二次手术的发生率[17]。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微创经皮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开放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相当,但微创经皮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段椎弓螺钉
两段式拉力螺钉和AO 拉力螺钉加压性能和加压后钉道损伤程度比较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胸腰段窄小椎弓根后路螺钉置入中的应用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急性脊柱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