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脾祛风止痒汤对脾虚湿蕴型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3-18王寻知马莉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健脾

王寻知,马莉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南院,上海 奉贤 201499)

荨麻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黏膜和血管反应性过敏性疾病[1]。临床上以躯干、四肢和面部不定时出现顽固性风团、红斑和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2]。目前临床关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属于一种变态反应,因此西医采用抗组胺或激素等对症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停药后容易反复,难以根治[3]。近年来,中医学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在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4-6]。笔者采用健脾祛风止痒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荨麻疹,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16例,根据Excel随机表格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9~57岁,平均(42.37±2.59)岁;病程 2~56 个月,平均(26.14±2.71)个月。治疗组中男33例,女25例;年龄20~56岁,平均(42.81±2.64)岁;病程 2~58个月,平均(25.98±2.69)个月。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制定:全身看出现骤起骤降的皮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每周发作不少于2次,病程持续6周以上。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中脾虚湿蕴型的辨证标准:神疲乏力、腹胀便溏、脘痞纳呆、舌淡、苔白、脉濡。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18周岁;③就诊前1个月未使用激素、抗阻胺和免疫调节等对研究结果有影响的药物治疗;④不存在其他严重合并症。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肝肾、血液和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②病情严重,伴有哮喘或过敏性休克的患者;③物理刺激或皮肤划痕引起的荨麻疹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⑤精神病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盐酸西替利嗪片,10 mg/次,1次/d,晚上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次,1次/d,早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健脾祛风止痒汤治疗。组方如下:黄芪30 g、陈皮、茯苓、乌梅、柴胡、徐长卿各 15 g、白术、防风、五味子、蝉蜕、地龙各10 g、甘草5 g。1剂/d,水煎后分早晚2次服用。7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肤瘙痒、神疲乏力和自汗的中医症候进行积分评定,分数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定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为全身瘙痒感觉消失,风团直径为0 cm,风团数量为0;显效为皮肤轻度瘙痒,风团直径<0.5 cm,风团数量1~6个;好转为皮肤中度瘙痒,但尚能忍受,风团直径0.5~2 cm,风团数量7个及以上。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风团个数、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C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随访2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治疗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神疲乏力和自汗的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结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皮肤瘙痒、神疲乏力和自汗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医症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2组治疗前后医症候积分比较 (分,±s)

注:和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n 皮肤瘙痒 神疲乏力 自汗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 8 2.5 3±0.2 8 1.2 6±0.1 5a 2.4 2±0.4 2 1.0 9±0.1 2a 2.6 4±0.2 2 1.1 2±0.1 6a对照组 5 8 2.5 6±0.3 2 1.7 0±0.2 3a 2.4 6±0.4 5 1.5 4±0.1 7a 2.6 7±0.2 6 1.7 3±0.2 1a t 0.5 3 7 1 2.2 0 3 0.4 9 5 1 6.4 7 0.6 7 1 1 7.5 9 7 P 0.5 9 2 <0.0 0 1 0.6 2 2 <0.0 0 1 0.5 0 4 <0.0 0 1

2.3 2组治疗前后风团发作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风团个数、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组间结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后风团个数、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风团发作情况比较 (±s)

表3 2组治疗前后风团发作情况比较 (±s)

注:和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n 风团个数(个) 发作频率(次/周) 持续时间(h)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58 16.31±4.52 5.23±1.31a 32.78±3.52 6.49±2.61a 13.87±5.66 4.38±1.28a对照组 58 16.45±4.71 10.14±1.67a 32.41±3.64 14.55±3.10a 13.92±5.71 7.68±2.19a t 0.163 17.618 0.556 15.147 0.047 9.907 P 0.871 <0.001 0.579 <0.001 0.962 <0.001

2.4 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组间结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比较 (±s)

表4 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治疗组 58 135.72±13.28 63.12±8.24 35.378 <0.001对照组 58 132.86±13.11 72.11±9.31 28.733 <0.001 t 1.167 5.507 P 0.246 <0.001

2.5 复发率比较 本研究对患者进行了不低于2个月的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中有14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24.14%,对照组中有33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56.90%。经χ2检验,χ2=11.737,P=0.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8]。风团和瘙痒是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迅速发生、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的临床特点[9]。2种抗组胺药物联合应用是西医常规治疗手段,盐酸西替利嗪能抑制组胺H1受体活性而抗过敏,氯雷他定对介质产生和释放的各个环节都有抑制作用[10]。2种药物联合使用在抗炎的同时,不会产生中枢抑制,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对慢性荨麻疹的根治性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停药后容易出现复发。

祖国医学研究认为,慢性荨麻疹属于“瘾疹”范畴。并认为,“风气相博,风强则为瘾疹,身体发痒”,荨麻疹多因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风邪侵体所致。或因患者饮食不洁,导致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湿热内盛,根据“诸内必行诸外”的中医理论,风热湿邪在皮肤相互博结,风盛者发为痒,湿热郁于皮下发为疹。可见,慢性荨麻疹乃正虚邪实、虚实杂夹之症,脾虚乃该病发病之本,风热湿毒为标[11]。故在抗敏治疗的同时,应结合病因、病程,健脾益胃,扶正祛邪,以达到标本兼职的效果。健脾祛风止痒汤中黄芪补中益气固表;陈皮健脾益气、燥湿化痰;茯苓健脾渗湿;乌梅除了有收敛生津的疗效外,还能爽肤祛痘,尤其对过敏性皮肤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柴胡解痰结,除烦热,可举脾胃清阳之气;徐长卿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白术健脾益气;防风发散风寒、祛风解表;五味子益气生津敛汗;蝉蜕散风除热、透疹、解痉;地龙清热定惊、通经活络、息风止痉;甘草调和诸药之药效。诸药合用,共凑健脾益气、脱敏止痒之效。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风团个数、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可见,健脾祛风止痒汤可有效的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抗组胺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宋红娟等[12]对300例不同类型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汤剂联合抗组胺药物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抗组胺药物,且复发率较低。可见,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逐渐得到临床的肯定。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慢性荨麻疹是原发性免疫缺陷的表现。血清总IgE是反应体内变态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13]。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体内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体,且水平和病情呈正相关[14-15]。为了探讨健脾祛风止痒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作用机制,本研究特观察了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低于治疗前,而且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血清总IgE水平明显下降,再次说明,血清总IgE水平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和发展,其水平的高低能够量化的反应慢性荨麻疹患者病变严重程度[16]。组间结果比较显示,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见,健脾祛风止痒汤可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减轻机体的致敏状态。虽然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多糖有免疫调节作用,对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鼠类实验证实,黄芪可减轻大鼠皮肤的过敏反应,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防风醇提物可抑制肥大细胞的“瀑布效应”,抗过敏作用显著。白术可有效的纠正T细胞亚群分布紊乱状态,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有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可见,健脾祛风止痒汤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对抗变态反应来发挥其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复发率,效果更持久。其深层次的治疗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黄苹等[17]采用益气脱敏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结果显示,益气脱敏汤能增强左西替利嗪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CD4+、CD8+及IgE水平,降低复发率,远期疗效较好。和本研究结果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健脾祛风止痒汤治疗脾虚湿蕴型荨麻疹疗效确切,能有效的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和抗组胺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预后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健脾
箕的琴弦
讨厌的荨麻疹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