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3-18翁士增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智造湖州集群

翁士增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与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0 引言

当前,一场以“绿色、低碳、智能”为特征的竞争优势正在形成,世界各国都在争先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发展至高点。面对资源要素成本上升,原本以“低端产品、低端价格”占优势的传统制造业遭遇严峻挑战。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1]“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1]要“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2]这对新时代各个地区加速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以湖州为例,在深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源要素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绿色智造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这对加速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升湖州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研究背景

在生态文明时代,传统制造业因技术落后、劳动密集、产能低下、环境破坏性强等原因面临淘汰;而先进制造业因大量吸收了现代机械装备、计算机、新型材料及管理等高新技术成果,不仅在设计、制造、检测、营销和管理等环节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少了资源要素使用,实现了绿色、低碳和循环生产。可见,绿色智造是培育绿色化、低碳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要途径。

湖州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成为“绿色智造”全国示范试点城市。

1.1 发展绿色智造已经成为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拿大和德国等国家就先后推出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系列绿色工作计划,促进了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广普及。

随着环保观念的增强,“绿色智造”深入推进。这种制造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资源能源消耗,而且还在改善产品质量与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目的。绿色智造已经成为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标志。

1.2 培育先进制造业已经成为地区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措施

“次贷”危机之后,为了加快国内制造业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系列措施,如《美国制造业振兴框架》《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和英国的《制造业增长框架》等,提出了优先发展制造业的对策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键年份的GDP和人均GDP都保持了较快增长,远高于世界同时期平均增长率。与全国相比,湖州人均GDP总量也均高于全国人均GDP总量。关键年份国内生产总值(GDP)如表1所示。在这个过程中,实体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1 部分年份GDP总量及人均GDP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3]。只有持之以恒地发展制造业才能夯实体经济,才能持续增加社会财富、改善人民生活,从而高水平建设小康社会。

1.3 加速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是谋求地区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

企业是集群发展的主体,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共同参与。政府要制订前瞻性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土地、资金与人才配套政策,加速先进性制造业集群发展。高校与科研机构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可以引导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制造业集群是区域一体化发展和产业集聚的高级形态。先进制造业集群一经形成就具有人才、技术、市场和品牌等优势——创新要素活跃、产业特色鲜明、分工协作水平高、市场竞争能力强。

2 文献综述

2.1 绿色发展与绿色制造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恩格斯(1886)指出,“我们不应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4]。进入20世纪80代以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理念引起了全球关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21世纪议程》(1992)等报告中都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SME(美国制造工程学会,1996)认为,制造过程不仅要考虑产品质量、功能和成本,还要考虑资源效率和环境影响,即绿色制造[5],简称“GM”(Green Manufacturing)。

进入21世纪之后,国内学者加大了绿色制造的研究。刘飞、曹华军(2000)认为,绿色制造模式同时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消耗[6]。路甬祥(2010)指出,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7]。赵立华等(2020)认为,绿色制造的目标是对自然生态无害或危害极小,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效率降到最低[8]。这种充分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绿色制造方式不仅能有效克服传统制造业的弊端,也是推行绿色发展的有效措施。

2.2 制造业升级及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简称“智造”,是指智能制造的主体。赖特和伯恩(1988)提出智能制造的各种设想和实现措施,这是第一本涉及智能制造的著作,开创了人类智能制造的先河[9]。日本(1990)“智能制造系统”计划[10]是最早的智能工厂。2013年,德国提出以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为主题的工业4.0,加快了智能制造技术在制造型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我国智能制造起步较晚,杨叔子和丁洪[11]认为智能制造从属于21世纪先进制造范畴。1994年,清华、华中理工等高校着手智能制造研究。路甬祥[7]认为,智能制造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朱剑英[12]认为,要重视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熊有伦[13]认为,智能制造是“高新技术的制高点”。高柏、朱兰[15]认为,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面临的最为深刻的挑战之一。丁纯和李君扬[14]认为,德国“工业4.0”的核心是通过虚拟-实体系统,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目的,并提出了我国的应对策略。国务院《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10]和《中国制造2025》[11](2015)的实施,促进了我国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

2.3 绿色智造与先进制造业集群

“绿色智造”是破解资源要素和环境约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必由之路。路甬祥[7]认为,走向绿色和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陶火生[17]认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要“以智能化推进绿色化、以绿色化规范智能化”。张勤、江凯达[16]以杭州萧山为例,指出萧山是传统工业强区,需要以绿色智造产业新城建设为抓手,加快向产业中高端迈进。可见,先进制造业集群要通过绿色智造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推进制造业发型发展。

3 湖州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3.1 现状

作为全国“绿色智造”试点示范城市,近年来,湖州从产品入手,围绕供应链生态,从“智”“育”“改”“创”入手,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已经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智能的产业体系,制造业智能制造水平得到提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

(1)以“智”为核心,绿色低碳特色彰现。在“绿色智造”的引领下,湖州以绿色低碳为抓手,以“智能制造”为核心,推进绿色化项目改造,打造了2个千亿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和绿色家居。

(2)以“育”为引领,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近年来,湖州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区分优势,积极培育新能源、高端装备、现代纺织和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3)以“改”为契机,传统产业焕然一新。近年来,湖州在推进“绿色智造”的工作过程中,加强了传统制造业数字化和绿色化改造,推进了资本化转型和品质化提升工作,椅业、木业和童装等传统产业完成了高新技术改造。仅2019年就淘汰222家产能落后企业,整治4217家“低散乱”企业(作坊),万元GDP能耗大幅下降,“腾笼换鸟”工作成效明显。

(4)以“创”为抓手,用绿色标准营造发展亮色。在试点城市创建工作中,湖州制订出台了绿色产品认证标准、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评价指标和绿色智能制造区域评价办法,并提出了中国(湖州)绿色发展指数。截至2020年9月,湖州市共打造了49项绿色产品,创建了44家绿色工厂和1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形成了4个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3.2 主要问题

近年来,湖州制造业集群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

(1)发展规划不到位,集群先进性不够。集群依托原有特色产业、基地(园区)整合或拓展而成,仍然遵循粗放式、机械式发展方式,制造业集群整体核心竞争力不强。

(2)创新性不强,集群效应不明显。由于各种原因,制造业地域分布相对松散,集群内产业结构互补性不强,带动效应不明显。集群内同类企业存在技术、工艺和产品等趋同现象;行业龙头企业跨地区、跨国兼并重组和股权投资等意识和程度不够,未能很好地“走出去”。一些发展前景好但底子不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得到足够重视,其集群带动效应不明确。

(3)技术基础薄弱,全产业链优势未充分显现。多数制造业集群仅仅依靠1~2个龙头企业带动,比如新能源产业群主要依托天能集团和超威集团作为龙头企业,带动集群发展,全产业链协同优势未能充分显现。

(4)开放程度不足,集群主体活力有待加强。集群内多数企业差异性不大,“鲶鱼”效应不明显。因同质现象造成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不高,盈利能力弱。企业家创新精神和风险意识不强,导致制造业集群内部主体活力不足。

(5)服务意识不强,资源要素成本高。由于人力、土地、融资和物流等成本上升,集群内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加。

4 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3]。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州要坚持以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为重点,以绿色智造为主线,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现代纺织和生物医药产业;全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

4.1 加强整体规划,做好集群顶层设计

按照集群发展定位要求,做好先进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集群产业布局。

(1)瞄准战略新兴产业。结合湖州当前产业特点,瞄准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发展趋势做好先进制造业集群规划。放眼全球,集聚一批国内外顶级人才,规划一批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新兴产业。

(2)规划自主可控的集群生态系统。融入全球价值链,规划集群生态系统,做到自主可控,实现双赢。推动全产业链整合协同,实现联动发展。

(3)增强规划的可靠性。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等协同发展。适应新时代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物联网、5G技术和区块链技术等加强集群规划,重塑集群价值链,提升制造业集群产业层次。

4.2 规范体系建设,构建集群创新体系

制造业集群要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技术优势,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补足短板,延长集群创新链。为补足创新短板,夯实集群发展基础,要以产业和产品需求为导向,加快创新载体建设。

(1)建设新型创新载体,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解决影响集群发展的瓶颈要素。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企业+联盟”等方式,整合集群创新资源要素,构建新型创新载体,实现产业链整体水平跃升。

(2)突破重大关键核心技术。增加研发经费投入,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瓶颈,增强集群科技实力。采取协同机制,协力开发高端装备,减少高端装备及自主可控装备被卡脖子。加强基础教育,增强基础科研能力,提高工业基础能力。

(3)完善集群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开放合作和互惠共生的集群网络,避免“网络陷阱”,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集群创新能力。充分应用物联网、5G及区域链等技术,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4)完善集群技术创新体系。出台有吸引力的优惠措施,吸引跨国公司、研发机构、高等学校院士(博士)工作站等入驻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加强行业领军企业以及院校合作,增强集群国际化创新能力。破除技术创新“短平快”的速生模式,充分尊重技术研发规律,系统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提高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4.3 夯实技术基础,推进集群绿色智造

围绕绿色发展的技术变革趋势,重视跨学科、跨领域知识学习与交流,加强前沿性、颠覆性和关键性技术研发。加快绿色产品生产,做好绿色工厂创建和绿色园区培育工作,积极引导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推动集群产业转型升级。

(1)实施绿色化改造。创新融资方式,推进集群内企业绿色化改造。按照“绿色智造”要求,确保“绿色企业(项目)”优先获取所需资金。对主动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等工艺和技术推进企业绿色改造升级的企业,要用好政府产业扶持政策,予以相应的税费减免,资金支持和融资便利。

(2)实施制造智能化改造。加大基础数控装备改造,提高现有装备智能化程度。加大工业机器人应用,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加大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

(3)推动产业特色化发展。突出主导产业绿色和智能特色,运用市场机制和孵化平台,加快集群内产业链升级。打响“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两张牌,进一步提升集群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4.4 提高开放水平,扩大集群开放合作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等战略,按照竞争中性,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消除影响集群发展的“肠梗阻”现象,引导先进制造业集聚所需的各类资源要素集聚。用好政府大数据平台,严格按照“最多跑一次”,优化各项审批流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制造业集群由微笑曲线制造环节)向设计和销售环节转移,进一步提高集群内各制造业产品的附加价值。

(1)增加 “造血”功能,优化集群布局。按照资源要素最优配置原则,鼓励文化相似、产业相近、产品和市场互补的集群加强管理、运营、创新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造血”功能。增强集群活力,构建以集群为主导的跨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2)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加强集群国际合作。兼顾“走出去”和“引进来”,主动嵌入全球产业链,实现进出口平衡。扩大开放力度,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等国际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等方式,共同拓展新业务和新市场。

4.5 完善服务水平,实现集群融合发展

顺应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需要,推动集群内企业服务化转型,按照“绿色+智能”发展要求,推广服务型智能制造模式,强化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推动集群价值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递进。

(1)提高制造业服务水平。构建“产品+服务”体系,提高制造环节服务水平。构筑服务“巢”,提高集群服务水平。推动资源要素整合,延长服务链条,提升制造业服务水平。

(2)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满足集群商务信息、工业设计、节能环保、融资等需求。通过金融租赁、融资担保等方式创新融资模式,引导天使、VC、PE等基金支持集群发展。

5 结语

本文从绿色智能视角,以湖州为例,研究并探讨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具有较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但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对定量分析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对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智造湖州集群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智造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3D打印智造未来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