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述评及整合框架

2021-03-18朱凌怡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业者资本文献

朱凌怡 肖 覃

(三峡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0 引言

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创业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兴行业领域已形成了领先优势[1]。中国创业研究在历次创业浪潮推动和国外创业研究影响下实现了快速发展[2]。但新制度主义理论认为,所有的创业活动都是高风险行为[3]。

心理资本最早是经济学家Goldmith等[4]在比较心理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个体实际工资的影响效应时引入的。Luthans等[5]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获得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心理基础架构。当前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心理资本结构主要由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和希望构成[5]。随着心理资本理论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将创业绩效的前因指向了心理资本。如Hmieleski和Carr[6]发现,创业者的心理资本可以更有效地解释创业绩效的变化。从创业者的个体心理资本水平来解释组织层面的创业绩效,是创业绩效影响因素研究的一个突破,但纵观现有研究,直接以心理资本为自变量,创业绩效为因变量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探索影响关系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本文搜集到的文献看,目前还少见系统综述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的文献。本文拟系统回顾国内外关于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1 数据收集与文献描述

为提高文献选择的严谨性,本文参考了Durach等[7]研究中使用的SLR方法进行文献检索与统计。首先在EBSCO、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中搜索有关英文文献,分别以“Psychological Capital(PsyCap)”“Self-Efficacy”“Optimism”“Resilience”“Hope”等作为第一关键词,以“Venture Performance”“Growth”“Survival”“Success”“Failure”“Performance”等为第二关键词,分别在标题、摘要或关键词中检索。其次,在中国知网、维普等数据库中检索中文文献,以“心理资本”“自我效能”“乐观”“韧性”“希望”为第一关键词,分别以“创业绩效”“成长绩效”“生存绩效”“创业成功”“创业失败”等作为第二关键词。整合上述的检索结果,本文共搜集到57篇文献,为保证述评的代表性,本文将目光聚焦于国内外具有代表性期刊,最后共计39篇文献。

为了更清晰地展现该主题在文献数量的历史演进,本文以6年为单位将现有研究划分为4个历史发展阶段:①1997-2002年为第一阶段。1997年经济学家Goldmith等[4]首次提出了心理资本概念;2002年Luthans[8]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组织行为学,并界定标准。②2003-2008年为第二阶段。2003年,Jensen[9]最早使用心理资本变量解释企业绩效,为探索两者关系开辟了新篇章;2008年,《心理资本:打造人的竞争优势》[10]中译本出版,促进了心理资本理论在中国学术界的应用。③2009-2014年为第三阶段。2014年,Avey[11]实证检验了个体层次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表明学术界逐步关注心理资本的“左”边研究,对追踪研究创业绩效对心理资本的影响有极大意义。④2015-2020年为第四阶段,本文将此6年做为第四阶段,可以更有效地展示该研究主题的最新进展(见表1)。

从文献发表的时间及数量来看,在最近的6年中,相关文献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话题已逐步成为热门话题,而这在丰富此领域研究的同时,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表1 各阶段文献发表数量

2 文献回顾

本部分以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是否存在显著性关系为出发点,将逻辑延伸至两者关系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据此呈现现有研究的贡献和可能不足。

2.1 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存在显著性关系

从搜集文献看,研究普遍发现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关系,且表现为前者对后者的正向影响。最早是Jensen[9]调查发现心理资本对新创企业的绩效有一定的影响,Hmieleski和Carr[6]也认同创业者心理资本可以解释新创企业绩效的更大变异。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Baluku[12]实证检验了心理资本是相比于创业资本更好的预测指标。

中国部分学者的研究也支持了国外学者的发现。如张晓旭[13]、王洁琼和孙泽厚[14]都将其他资本纳入对比后发现,心理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更显著。谈及心理资本的某一维度时,钟卫东和黄兆信[15]发现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对企业绩效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谈及女性创业者时,关培兰和罗东霞[16]、谢雅萍等[17]发现她们的心理资本对创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影响。

2.2 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的中介机制

罗胜强和姜嬿[18]认为,中介变量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可以解释关系背后的作用机制,为了更清晰的梳理中介机制在两者关系间的影响,下文通过个体层面与组织层面进行整理。

个体层面。在所收集的文献中,学者主要是通过机会识别、环境感知、风险承担行为、决策逻辑、组织公民行为等个人层面的变量探索两者关系。Ma等[19]发现创业工人的心理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和创业环境感知容易产生更大的影响,且都有助于改善创业绩效。国内学者王迪等[20]对968位企业家调查后发现风险承担行为在心理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探索心理资本子维度时,张晓旭[13]实证检验了希望可以通过影响组织公民行为来提高组织绩效,牛芳等[21]发现乐观和自信通过影响风险承担可以间接地正向影响企业绩效。同时,苏晓华等[22]提到创业决策逻辑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绩效之间也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组织层面。在组织层面中具有代表性的变量有创业导向、创业模式等,程聪[23]直接探讨创业导向在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发现创业导向变量在两者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易朝辉等[24]发现创业导向维度中风险承担性、行动超前性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企业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而田毕飞和丁巧[25]在探讨国际创业者时发现他们的创业自我效能、国际创业模式分别与创业绩效显著正向相关,并且实证检验得出国际创业模式在两者间起到中介作用。

2.3 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的边界条件

调节变量通常情况下可以解释的某种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是否会有所变化,学者们通过气质型乐观、环境动态性、社会规模网络、企业家受教育程度、技术累计、管理经验、掌握市场信息、创业动机等边界条件展开探讨。

Hmieleski和Baron[26]发现创业者气质型乐观和环境动态性调节了创业自我效能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样在谈及环境因素时,Hmieleski和Baron[18]发现创业者的经验和环境动态性强化了创业者乐观对创业绩效的影响。在讨论社会层面时,Chen[27]认为社交网络的规模完全调节了创业者的乐观情绪与新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而在讨论企业家个人层面时,Chen等[28]发现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动机削弱了创业者乐观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另外,中国学者李麟和程源[29]认为虽然创业者对环境认知的过度自信会降低创业绩效,但创业者过往经历中的技术积累、管理经验以及掌握的市场信息维度会调节这一负面关系。

3 整合框架与研究展望

本文旨在针对研究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进行全面梳理。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文献集中在探讨心理资本的某维度与创业绩效间的关系,且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方面的研究匮乏;从研究设计来看,学者更关注心理资本对创业绩效的影响,而将创业绩效作为自变量的研究甚少;从研究方法来看,普遍研究都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涉及到其他数据收集方法较少。

图1 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的整合框架

基于当前研究成果,本文构架了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结合图1的研究框架,本文认为未来研究可以考虑以下方向:首先,完善研究内容,纳入更多中介机制与边界条件的研究,更好地充实有关两者间关系;其次,优化研究设计,未来可以着手将创业绩效作为自变量,对其是否会影响创业者心理资本作进一步研究;最后,采用多元化研究方法,选择最多元化的数据收集方法,不但能使数据更具参考性,也能促进研究结果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围绕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的关系展开具体研究,不但能使创业企业家关注国内外的创业现状,也有助于国内外创业者了解心理资本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哪些变量会影响两者关系,从中不断汲取经验,从而在创业成功的同时实现自身目标,这将是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方向。

猜你喜欢

创业者资本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资本策局变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第一资本观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互联网创业者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