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贵德行 黄河水文情

2021-03-18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1年3期
关键词:贵德丹霞地貌张涛

贵德黄河俯瞰图

高速路途话变迁

2020年11月24日,我们在西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机关调研结束,坐车从西宁出发前往黄委贵德水文站,对黄河水文信息宣传、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题调研。

车辆在青藏高原宁贵高速路上疾驰。陪我们一同前往的黄委上游水文水资源局的张涛师傅,驾驶车辆全神贯注,凭借娴熟过硬的驾车技术,使车辆稳稳当当行驶在高速路上。张涛师傅中等身材,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言谈中不乏幽默风趣。他不但驾驶技术过硬,而且对高原上的风土人情、基本情况,早已烂熟于胸、耳熟能详。行车途中,张涛师傅自告奋勇充当起我们的向导。每当我们路过一个地方的时候,张涛师傅就会向我们娓娓道来,讲解着当地地名的由来、风土人情及逸闻趣事。风趣的语言、幽默的讲解,为我们缓解高原带来的呼吸急促、胸闷气短等不适反应,起到了排忧解难、分散注意力的作用。

当我们穿越拉脊山隧道的时候,张涛师傅给我们讲解起有关隧道建设的情况。拉脊山隧道工程始建于2009年,平均海拔都在3200米以上,空气稀薄,环境恶劣,施工现场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很大。隧道从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镇骟马台道阳沟开始,向南跨越大南川河和涩宁兰天然气管线后,逆大马沟而上,隧道全长10余公里、宽10余米、高5米,设计时速为每小时40公里。自拉脊山隧道竣工开通后,交通十分便利,真是天堑变通途。过去开车去贵德都要翻越拉脊山,车辆沿着曲曲弯弯的山路,在陡峭险峻的山崖上艰难盘旋而上,真可谓是驾驶员慎之又慎,坐车人心惊肉跳。之前翻越拉脊山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的路程,拉脊山隧道通车后用时不足30分钟。隧道建成通车对促进西宁与青海南部牧区的经济联系,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贵高速路途的变迁,印证了党的富民政策给居住在高原上的各族人民带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令人心潮起伏、赞叹不已,交通情况今非昔比,快捷便利。

拉脊山险路难行,开凿隧道天堑通。

高原铺就幸福路,疾速顺达奔前程。

贵德丹霞美如画

穿过拉脊山隧道行驶约40分钟后,我们通过车窗便远远看到左前方多处连绵不断、错落有致的丹霞地貌。放眼望去,赤红色的砂岩宛如熊熊燃烧的火焰,伴随着车辆的颠簸而跳跃。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宛如美丽姑娘披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神秘莫测,令人浮想联翩。

此时的张涛师傅也打开了话匣子,给我们详细讲解起来丹霞地貌的情况。贵德境内分布着总面积400余平方千米的丹霞地貌,其中有600余处形成于约1.2亿年前,最著名、最壮观的要数阿什贡峡。形成奇特丹霞地貌岩层的原因,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经过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后,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构成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城堡状、宝塔状、峰林状等形状的丹霞地貌,勾勒出一幅奇妙无比、美轮美奂的画卷。

沿途能看到的贵德丹霞地貌,集雄、奇、险、秀于一身,群峰衔接、疏密相生、错落有致、造型怪异。连绵不断的岩石由于河水切割,两岸悬崖峭壁像刀削斧砍,加上一些风蚀砂岩和较为平缓的山坡,重峦叠嶂,浸染似火,绵延数十里,有的横卧谷中,有的直插云霄,有的隐藏于山涧,有的倚靠在山腰,色彩斑斓、多姿多彩、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由于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造化,才使得丹霞地貌越发显得光彩夺目,宛如从天而降的红宝石一般,为高原贵德增添了一抹秀美亮丽的景色。

贵德丹霞景不同,石奇峰峻显峥嵘。

砂岩景色红满山,高原瑰宝人称颂。

天下黄河贵德清

边走边聊,时间过得很快,刚1个小时,我们就顺利到达了贵德县城。

贵德县位于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居住有汉、藏、回、撒拉等15个民族。他们彼此团结,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在贵德境内,沟壑纵横,山川相间,呈现多级河流阶地和盆地丘陵地貌。它恰好处于黄河谷地,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坝峡扼守,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梨都之乡”和西宁市“后花园”之美誉。

贵德丹霞地貌自然景观

常言道:“天下黄河贵德清。”流经贵德县的黄河水之所以清澈,不仅仅是因为离黄河上游约56千米处的龙羊峡水电站蓄水发电所致,更为关键的是贵德县的人们保护黄河、爱护环境、涵养植被、植树造林等措施带来的结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群众热爱自然、保护资源的意识较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和氛围较好。在贵德县的黄河流域内繁衍着鲤鱼、裸鲤、白鱼、鲇鱼等许多鱼类生物。此外还栖息有赤麻鸭、白鹭、野鸳鸯、鸬鹚等多种水鸟和候鸟。据史料记载,贵德县人工植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区域内珍贵古树名木众多,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100余株,而且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旅游及观赏价值。

俗话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而贵德的黄河则别有洞天、迥然不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波涛汹涌,绿如翠玉的黄河水泛起点点金光、耀眼夺目,在河风的吹拂下荡起层层涟漪、波光粼粼,宛如翩翩起舞藏族姑娘的裙衣,婀娜多姿、煞是好看,令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想都想不出,如此翠绿的水,竟来自黄河。张涛师傅讲,此时还不是贵德风景最漂亮、最美的季节,如果是夏季,看着远处的蓝天白云、植被茂绿、河水清清、野花绽放,让人领略到美丽高原胜似人间天堂的旖旎风光。

雪域高原好风景,河水不与别处同。

清澈圣水东流去,黄河贵德美名扬。

贵德站貌换新颜

我们来到贵德水文站下车后,一个占地10亩的院落首先映入眼帘:一座干净整洁的两层测报大楼坐落于院子的中央。

刘睿站长和站上的职工早已等候在院内,一面招呼一面热情相迎,把我们迎接到办公室。刘睿站长首先介绍了测站基本情况,贵德水文站设立于1954年1月1日,属于黄河干流国家二级基本站,是黄河上游重要控制站和重点报汛站,负责监测该站以上流域的来水、来沙、水质等变化情况。为黄河防汛抗旱、水库调度、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服务,现已积累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水文监测数据和资料。历年实测到的最高水位是2204.50米,实测最大流量4900立方米每秒,均发生在1981年9月19日;历年实测最低水位为2198.64米,实测最小流量为0.840立方米每秒,均出现在1986年12月;历年实测最大单样含沙量为238千克每立方米,发生在1989年7月21日;多年平均径流量202.4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316亿立方米(1983年),最小年径流量108.6亿立方米(2003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46.8毫米。

目前,水文站必须完成的一项日常工作是,早8时向黄委报告水文监测数据。刘睿介绍起情况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刘睿,身材魁梧、风趣幽默,平易近人、豪爽热情,已在贵德水文站干了27年。他的家就在离站上不远的县城,但他大部分时间吃住都在站上,与职工朝夕相处、打成一片。

我们来到水文站断面,看到黄河波浪翻滚、清澈的河水顺流而下……在谈到近几年水文站的变化时,刘睿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沿黄流域各级领导都十分重视黄河的治理与保护工作,近年来通过水文观测到的数据来看,贵德以上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护得越来越好。从断面流量看,过流量比往年增加了30%。贵德河段现在的水属于国家二类水的标准,直接就可以饮用。1992年刚参加工作时,站上断面每逢涨水,河面上都漂浮起很多杂草、牛羊粪便、树木杂物等,现在涨水时已经看不到这种情况了。”

刘睿接着说,黄河干流经龙羊峡等水电站会层层净化,贵德水文站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在上游1千米处汇入黄河的贺尔加沟和热水沟。目前污染物越来越少,由此说明上游的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得越来越好。除了水生态、水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外,现在水文监测的设施设备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和大变化。“以前测流速、看水位,都需要进行人工作业,一次测验下来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不高。现在足不出户,流速仪、浮子式自记水位计等仪器就能自动传输获得数据。”刘睿说,“从2005年水文设施设备加大投入力度和更新换代以来,水文职工监测的工作量及强度都在明显减轻,监测数据更加精准,测验效果也越发显著。”2020年12月初开始动工兴建的水文缆道和钢塔,一旦修建完工投入水文测验运用,将锦上添花、如虎添翼,为测站的现代化建设插上了腾飞翅膀。

在与站上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牟生辉的交谈中得知,他在厦门上大学期间,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就在该站上班。虽然家住的地方离站上只有2千米的距离,但当黄河主汛期测报的时候,他一直吃住在站里,很少回家与家人团聚见面。他说平时刘睿站长对他们几位年轻人,都非常关心和爱护。刚开始工作时,他们不懂不会的地方,他就亲自操作,手把手教他们如何进行水文测报;生活中悉心照顾、无微不至,用职工亲手种植出来的各样蔬菜,调剂生活,改善伙食,让他们在站上深切感受到大家庭带来的幸福和温暖。谈及本人今后的打算时,小牟对我说,既然领导和同事们这么关心爱护他,他也要加倍努力,好好工作,闲暇之时,多学习钻研一些水文业务和技能,把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黄河水文测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多研究、勤思考,不负重托,勇于担当,尽职尽责,圆满完成好站领导交办的各项水文测报任务。

贵德水文站新貌

水文监测方式手段的提升和明显变化,会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大学生愿意在基层测站工作和生活。该站现有职工8人,平均年龄27岁,人员结构比例优化合理,职工素质越来越好,是一支向着年轻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具有较高文化及业务能力的优秀职工队伍。

从测验断面返回到院内,干净整洁的院落显得井然有序。楼房两侧生长有十余株杏树、梨树、苹果树、桑树等老树,不难看出,已陪伴测站上的职工度过了曾经艰难的岁月……它们与测站不离不弃,与职工朝夕相伴,在孤独中坚守。刘睿站长指着这些树告诉我们,每年冬去春来的时候,杏花、梨花、苹果花相继开放,夏秋季节,梨、苹果、桑葚挂满枝头,成为站院里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为改善站上职工的生活,职工们在工作之余,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院内种植了西红柿、辣椒、芹菜、土豆、玉米等各种蔬菜和农作物,不但丰富了食堂的品种和内容,而且种植的蔬菜,一年下来自给自足、绰绰有余!

调研圆满结束,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与刘站长和职工一一道别,踏上了返回的路程。通过采访和调研,我们有理由相信:贵德水文站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并向着黄河水文现代化的测站阔步前行!

设施仪器迎巨变,现代测流谱新篇。

科学管理有秩序,站容站貌换新颜。

猜你喜欢

贵德丹霞地貌张涛
张涛书法作品
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下)
冰城“方舱”开建!
青海贵德地区藏族面食与文化研究
赵雪作品
美丽丹霞地貌
贵德县气象干旱特征分析
神奇的七彩丹霞地貌
燕赵书画名家名作
《怪诞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