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3-18任圣佳谢淑珍

高考·下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影视资源历史教学

任圣佳 谢淑珍

摘 要:本课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觉醒为核心主题,全面理解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内在联系。同时在课堂中应用优秀影视史料《觉醒年代》作为导入激趣,提升学生情感,升华主旨,引起学生共鸣,以期为相关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影视资源;党史教育;历史教学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中上好一堂优质的党史教育课就显得尤为关键。而《觉醒年代》作为一部党的献礼剧引起全国热议。播出以后,全国都掀起了一股对革命斗士陈延年和陈乔年的怀念热潮,安徽的延年路和上海华龙铺满了纪念他们的鲜花。由此可见《觉醒年代》对中国青年产生了深刻影响。正如编剧龙平平所说“《觉醒年代》中有许多这样的青年英雄,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邓中夏、蔡和森,包括李大钊,他们个个都是志存高远、才华横溢的精英,为了追求真理,为了拯救中国,不惜慷慨赴死、从容就义。他们理应成为今天青年的偶像”[1]。那如何将如此优秀的影视资料转化为历史教学资源,让学生对党史教育有一个更深刻的体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笔者仅以本课“初心觉醒中共诞生”作为实践探索。

一、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是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和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一个全新整合。课标对这两节课的要求是:(1)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通过对教科书、课程标准和学情的分析,我发现本课存在“内容深、难度大、概念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课标给出了教学建议:(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2]。再次研读教科书、课程标准和一些学术观点后,笔者以“初心”为课魂,确定了三大学习活动,分别为:寻“初心”缘起,寄青年之新;定“初心”曲折,醒大势之变;守“初心”展望,照未来之路。为了更好理解革命先辈们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初心与觉醒,导入、探究与总结均创设《觉醒年代》的历史情境,以《新青年》的刊物变化,理解其转变与决心。

二、主要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导入

教师:央视热播剧《觉醒年代》,被网友称为教科书式的历史剧。这部剧的成功除了导演和演员,还和一个人有莫大的关系,大家知道吗?

教师呈现材料1

《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主线,全景式反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艺术地再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

——龙平平《我为什么要写觉醒年代》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本剧编剧是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龙平平先生。央视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会创作这部剧时,他说是因为不忘初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觉醒年代》探索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设计意图]以《觉醒年代》导入,直击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突破重难点

1.寻“初心”缘起,寄青年之新

教师:1915年是多事之秋,国内外都发生了很多大事。陈独秀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创辦了《青年杂志》?距离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已达四年之久,中国为什么还是如此境地?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1915年内有袁世凯复辟帝制,外有日本逼迫签订二十一条,在这样内忧外患之下陈独秀思考中国的出路,痛苦反思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政体却没有带来自由与民主的原因,因而寄希望于《青年杂志》唤醒国民的思想。那陈独秀为什么将这本杂志命名为《青年杂志》?

2.定“初心”曲折,醒大势之变

教师叙事:陈独秀在上海办报期间,蔡元培邀请陈独秀担任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自此,新文化运动的阵地就转到了北京大学和迁到北京的《新青年》。在北大中形成的新文化运动阵营曾经达成过只谈文化的共识,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共识?为什么仅仅时隔5年,陈独秀先生就从只谈文化到大谈政治与革命呢?

教师呈现材料2

在《新青年》的同仁中,曾经有一个共识,就是二十年内只谈文化,不谈政治。这个主张是胡适提出来的,凸显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色彩,而不是一场社会革命运动。

——叶曙明《重返五四现场》

五四运动前,不到3年的时间里,全国至少有29家报纸被封,至少有17个新闻记者被判刑甚至被杀害,1918年底,全国报纸的总数又减至221家。

——王东全《中国近代的报刊》

我们要明白世界各国里面最不平最痛苦的事……就是少数游惰的消费的资产阶级……把多数极苦的生产的劳动阶级压在资本势力底下,当做牛马机器还不如。要扫除这种不平这种痛苦,只有……把那压迫的资产阶级完全征服……”

——陈独秀《谈政治》(1920《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通过材料我们发现胡适与陈独秀等人只谈文化而不谈政治的原因便是北洋军阀统治之下谈论政治的巨大风险,以及政治救国的迷茫。一开始新文化运动就只想通过改造思想,通过新文化来觉醒青年。接下来我们展开小组合作探究:从《新青年》杂志刊登的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

教师呈现材料3

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1917) 再论孔教问题——陈独秀文学改良刍议——胡适

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1918) 狂人日记——鲁迅

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1919) 马克思学说——程兆熊药——鲁迅 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胡适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

新青年第七卷第六号劳动节纪念号(1920) 劳工神圣——蔡元培

新青年第八卷第一号(1920) 谈政治——陈独秀

新青年第九卷第四号(1921) 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蔡和森 马克思共产主义——存统

新封面:画着地球和一东一西紧握的手。“暗示中华人民与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必须紧紧团结,也暗示无产阶级团结起来的意思” ——茅盾

影印者说明:“新青年”月刊,一九一九年九月创刊,一九二二年七月休刊,共九卷。第一卷名为“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新青年”。自第八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亦曾经一度以该刊为机关刊物。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通过对《新青年》内容的分析,我们看到了《新青年》从思想启蒙文学革命的一份刊物变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领导伟大社会革命运动的中国共产党的机关刊物。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理解新文化运动同仁们不谈政治的原因,挖掘陈独秀等人不谈政治是对资产阶级等旧式革命的迷惘。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再通过对《新青年》史料的探索,理解《新青年》背后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掌握史料分析研究的方法,提升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教师叙事:那究竟是什么事情让陈独秀从只谈文化到大谈政治与革命,又是什么原因让《新青年》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举国愤怒,五四运动爆发。而北洋政府竟然逮捕了爱国学生,还想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梳理五四运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到,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辈真正明白只有社会革命运动,举全国之力尤其是工人阶级,才能真正解救危亡。那从哪一卷《新青年》可以看出陈独秀找到了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不一样的道路?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新青年》第六卷就发生了变化。五四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因此是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链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深刻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深刻认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理解陈独秀先生在五四运动以后发生的转变。同时能够再次理解《新青年》逐渐从新文化运动的宣传民主与科学变成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教师叙事: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与李大钊便成了最忠实的革命伙伴,“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请同学们快速梳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史实,理解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之间的联系。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从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到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到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最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于1921年召开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便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而正是五四运动为中共诞生提供了階级基础与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设计意图]能够通过史料阅读,理解“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革命友情,提升对早期共产党人的崇敬之情。巩固基础知识,知道五四运动为中共诞生奠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三)总结提升

3.守“初心”展望,照未来之路

教师叙事:同学们,猜一猜《觉醒年代》海报设计的内涵。观看《觉醒年代》最感人的即陈延年与陈乔年的牺牲片段。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你能说说中共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这幅海报以钢笔注下,以拳头顶上,象征着陈独秀等人的觉醒以及身份的转变,从北大的文科学长变成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书记。也意味着陈独秀等人从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走向社会革命的伟大转变。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流血牺牲,让我们懂得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为国牺牲的高尚节操。

[设计意图]通过海报的解读,以及共产党人为真理牺牲的视频,激起学生由内而生的家国情怀,以及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深敬意。

三、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后笔者对本课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深入反思:本节课是在一个核心主题即课魂的统摄下对教材的一次全新整合。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觉醒为核心主题,建构本课,全面理解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内在联系。同时在本节课中应用了优质影视史料《觉醒年代》。利用其作为导入,利用视频提升学生的情感,升华主旨,查找与影视史料贴合的真实史料作为探究。本节课在结尾播放延、乔兄弟牺牲视频时,班级里同学都被深深感动,令笔者在课堂上也颇为动容。当然,本课还有许多没有解决的地方,如设计的内容容量还是很多,设计的问题环节也有待优化等。关于这堂课的反思与改进,还需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与专业阅读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龙平平.我为什么要写《觉醒年代》[J].中国民族博览,2021(10):30-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220501705387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影视资源历史教学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论影视资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