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探究

2021-03-18闫小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教学资源传统

闫小燕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借助人文精神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国家的建设和民族的发展提供助力,文章基于此展开分析,先简要阐述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基础,而后分析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又分别从教学资源、教学方式、习惯养成和现代技术等四个层面,提出了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培养的工作策略。

关键词:传统语文 人文精神 语文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0.038

在当前的教育界,关于“为谁培养人,培养怎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各学科应当怎样整合教学资源,同时又应当利用何种方式真正做到科学育人、合理育人和正确育人,已经成为摆在各学科教学改革与优化工作中的重要问题。语文教育作为我国的传统学科之一,其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可以借助传统语文教育工作提升人文教育的品质,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当加强对人文精神培养的关注。

一、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基础

就目前关于人文精神的论述分析,不同学者和不同专家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阐述。单从“人文”一词来分析,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易经》,其对“人文”的阐述如下“剐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不仅阐述了人文精神对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文的内涵。但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人文精神本身所蕴含的内容应当包含了人道主义精神、科学精神、民族精神。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教育,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多从传统经典文学中汲取成长和发展的精神养料,而传统经典文学则是人道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集合体,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传统经典文学的解析,让学生从精神层面理解语文教学内容,从而真正实现学科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人文精神教育的视域下,语文教育常被赋予更高的工作期待,需要语文教师在完成学科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三观”,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的重视。但对目前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其中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教学资源选择不合理。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单纯将语文教育工作局限于传统经典文学中,常在学科教学中引入多种不同的经典文学,并未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传统文学的价值观念进行思考,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同时也给学生带去了较大的学习负担。其二,教学方式不合理。相较于学科教学而言,人文精神的培养更需要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考和感受,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的内涵。但部分教师却只从学科基础内容讲解的角度对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了讲解,并未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空间,从而导致人文教育工作的品质始终无法得到提升。其三,学生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学生人文精神品质的提升需要一个稳定、持续的工作过程,而语文学科教育本身并不具备较高的连续性,要想实现学生人文精神品质的提升,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但部分教师并未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水平始终较低。

三、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1.选好教学资源,奠定人文精神培养基础

中国是一个拥有上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其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优质的传统语文教育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往往以传统文化或经典文学的方式进行保存和传承,而这也是开展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所以在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各种人文精神教学资源的关注,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层次,引入多种不同的经典文学,把好教学资源的关卡,从根本上提升人文精神教育工作的品质。如针对初高中阶段的学生,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学习水平和认知能力,语文教师可以引入《左传》《史记》《春秋》《论语》等经典著作,让学生在多种不同经典著作的熏陶下,真正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品质。针对高校阶段学生,语文教师可以引入《战国策》《贞观政要》《资治通鉴》等对学生认知要求较高的国学经典,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要素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人道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培养,从而体现出传统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价值。

2.选好教学方式,提升人文精神培养效果

教学方式是对课程教学影响较为明显的关键因素之一,语文教师应当以学生的思考和感受为基础,加强对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尽可能给予学生思考和感受的空间,从而有效提升人文精神培养的效果。以国学经典《论语》的教学工作为例,语文教师可以以项目学习法为基础,逐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论语》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论语》在讲什么的基础上,将《论语》中的人文教育内涵内化到自身的意识之中,促进自身人文精神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如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将语文教学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初步感知,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求学生综合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自主解决《论语》的理解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做准备。第二个阶段,学科教育,主要以国学经典中语文要素的讲解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明确《论语》中每一部分所表达的含义和目的,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升打好基础。第三个阶段,深度学习,主要以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感受为主,要求学生选择《论语》中自己最为认可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自身对该部分内容的看法。必要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加强对论语中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分析,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品质。

3.引导习惯养成,体现人文精神培养价值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语文教育工作时,也应当将学生习惯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帮助下,更加稳定、有效地进行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自身人文精神品质的提升。如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从国学经典诵读的角度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先在课程教学中,用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诵读,让学生感受到经典诵读的魅力,进而引导学生在清晨或其他闲暇时间主动诵读。再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从语文标签的角度进行思考,让学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工作中,将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感受和心得记录下来,这样无论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是在传统语文复习的过程中,学生都可以借助语文标签,深入感受传统语文教育内容的价值,从而满足实际育人工作的需求。

4.用好现代技术,提升人文精神培养实效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为各种不同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传统语文教学的工作铺平了道路,让传统语文教学可以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传统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还应当加强对各种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研究,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能够在传统语文教育中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充分感受不同教学资源中的人文内涵。当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赤壁赋(苏轼)》时,语文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设备,从网络中获取多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对《赤壁赋(苏轼)》的内容进行改编,并配合多媒体设备,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现课程内容,真正提升传统语文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促进价值。

传统语文学科教育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教师在學科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基于传统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度思考,及时构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培养,体现出传统语文教育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小辉《浅谈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读与写》2020年第23期。

[2] 周维、吴振华《论如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贯彻传统文化精神》,《黄山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

3736501908260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教学资源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