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探究

2021-03-18林镇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抗疫思维能力思维

林镇勇

摘 要: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孩子未来人生“三观”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直接取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语文教学中强化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本文就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语文学习 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0.033

对中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看似较为简单,实则不然。初中的孩子相较于小学更为活泼,大脑思维更活跃。这是他们感知社会,逐渐形成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处在这一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对更强一些,他们对社会更加好奇,迫不及待想要认识和感知世界上的新鲜事物。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还很稚嫩,更容易受到社会的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掌握语文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情感价值、思维能力层面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艰难而漫长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琐碎的知识点堆积而成的,而是有一定的逻辑和计划性的。因此,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尤为重要了。读万卷书固然重要,若不能将万卷书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为我所用,那也是无益的。这就考验学生能否将生活中的所看、所听、所闻、所感与书本知识相结合,通过思维整合,拓展知识面。语文学习还要训练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纸上谈兵害处大,读写结合方为佳。要提高语文水平,多读多写多练才是正道。除了教师对学生加以指导,自我尝试更为重要,更能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对知识进行整合、消化、吸收。

当然对于语文的学习也要立足现实社会,与时俱进。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中学生更要抓住时代的脉搏,焕发青春活力,发挥作为中学生的优势,张扬自己的时代与青春气息。教师要立足现实,分析国内外社会实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传播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例如,当前国家正被新冠疫情笼罩,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牵动着每一位国民的心。但是有一批人冒着生命危险,冲锋陷阵在抗疫的前线,保护广大国民的生命安全。83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毅然奔赴武汉抗疫前线,研究、评估新冠病毒,组织、指挥抗疫工作。24岁的四川护士佘沙,以“因为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为理由,主动申请前往武汉抗疫前线。像这样的医生护士非常多,他们不顾生命危险,不为金钱名利,义无反顾地奔赴抗疫前线工作,令人肃然起敬。

不仅有医生护士这些抗击病毒的职业战士,还有其他的各界人士。包括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解放军官兵,还有大量各行各业的普通老百姓。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餐饮店老板免费为抗疫一线人员提供饭菜,菜农送菜,渔民送海鲜……各地民众自发捐钱捐物,援助灾区,抗击疫情,可谓万众一心。这样的人间真情令人十分感动。

这种从社会大局出发,为维护广大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而做出贡献的精神,就是人间大爱,就是爱国主义的表现。通过分析、引导,让学生感受、理解,培养学生懂得感恩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课业成绩,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周围社会环境的感知能力有所提高,拓展思维空间,提高思维能力,使他们不仅仅依靠自己单一的思维去感知、体会他人的感受,也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想法,这对学生未来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

1.课堂上可实施的思维培养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是大脑思维的外在表现,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反映大脑思维能力。而讨论和辩论又能反过来激发、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通过一对一、组对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感受。在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中,看法必然会有差别,就容易产生思想碰撞,然后再疏导、整合。这是训练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同样的一篇文章,不同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问题提出质疑。质疑的前提是对内容的深入了解,并结合自己的知识进行思考。质疑的过程其实也是开发思维的过程。因此,鼓励、训练质疑,就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时,陈元方过人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令人赞叹。教师在学生完成翻译,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对于文中三个人的言行,你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因为认知的天然差异性,必然产生看法的极大异同,争论就在所难免。特别是对于“友人”的看法,容易陷入简单化的否定,未能看到“友人”身上知错能改的优点。教师就要适时地加以引导、评判。理不辩不明,学生通过质疑释疑,明白为人要讲诚信,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并对七岁的元方就能如此明事理,产生敬意,达到教学目的。如此,就训练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再比如,《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教学重点是学习和发挥想象力(想象力是思维能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学生基本上了解课文内容,并且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可以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文中所写的内容情节是真的吗?2、假如你是那个皇帝,在游行典礼结束后,你会怎么做?第一个问题讨论的目的是,纠正少数学生认为内容情节是真实的看法,让学生领会虚构情节与社会真实的关系,领会作者神奇的想象力。第二个问题讨论的目的着重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评判的标准是,学生想象的内容情节越离奇越好,但是又要与原文保持联系。这样的问题一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发言讨论,达到开发想象力、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像军队的指挥员指挥战斗一样,采取各种有利的战略战术,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加强训练,努力提高思维能力。

2.课下可实施的思维培养方法

课下学习是对课上学习的巩固和补充。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比如,班级内可以自行组织阅读、演讲比赛、讲故事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举个例子,我在完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的教学后,由于此单元的课文大多数是童话、神话、寓言故事,我就组织学生举办了一个讲故事比赛。制定、明确比赛规则,特别是要求学生讲故事时要脱稿,让学生有章可循。我在当场掌控秩序,努力营造一个放松、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讲完故事后,由学生当场民主评议,评选出优胜者若干名,用一些小笔记本和贴纸作为奖品,进行象征性的奖励。学生在讲故事活动中,要经过阅读、记忆、思维整理(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过程。这就训练了包括思维能力在内的多种语文能力。

学生在与他人思想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有所思,有所悟。在理性分析中,发现自身缺点与不足;也会汲取他人的一些优点,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由于中学生的思维逻辑尚不健全,对事情的看法自然会片面,缺乏理性。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引导,传授语文学习的方法,指出其不足,并给予补充完善,整理思維逻辑,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人的生观。

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所带来的优势也不仅仅局限于应试考试,在日常的生活中,活跃的思维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快速组织想要表达的语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十分有利。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只有学生切实参与进去,为强化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前提,才能最大限度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玮玮、李继峰《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第14期。

[2] 蒋红花《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第9期。

3462501908200

猜你喜欢

抗疫思维能力思维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画”说抗疫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