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刻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母乳喂养、泌乳量及乳房并发症影响

2021-03-17周国霞郑冰心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泌乳母乳喂养乳房

孙 琳 周国霞 郑冰心 邵 卫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266300)

新生儿出生后因各种原因导致体温下降,≤36.5℃时可能会增加细胞代谢和耗氧量,加速呼吸和心率,甚至导致心肺并发症、酸中毒等,恢复和保持新生儿体温至关重要[1-2]。同时分娩过程会增加婴儿儿茶酚胺和皮质类固醇分泌,产生应激反应;由于神经调节功能不稳定,易受环境影响,出生后处于觉醒状态,所消耗的能量超过睡眠状态,加重了体温过低的发生[3]。第一声啼哭是新生儿生命力的表现,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哭闹是宝宝不舒服的一种表现,且间歇性哭闹多可导致卵圆孔闭合不全,成年后可发生脑缺血和脑栓塞[4-5]。新生儿出生后面临着母乳喂养问题[6]。研究显示,早期皮肤接触可提高新生儿温度和母乳喂养持续时间[7-8]。鉴于临床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分析即刻皮肤接触对新生儿体温、母乳喂养、泌乳量和乳房问题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于本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儿23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阴道分娩,Apgar评分≥8分;②胎龄37~42周,新生儿体重≥2500g;③产妇无妊娠期糖尿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产后大出血;②新生儿窒息需立即进行抢救;③新生儿需供氧或辅助呼吸。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入组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措施:新生儿出生后清洗呼吸道并立即和彻底擦干。出生后1~3min内待脐带停止搏动后结扎脐带并消毒包扎;同时按压脚印,测量身长和体重,给新生儿垫上尿布,戴上帽子,用毛毯包好,放在母亲腹部,保持与母亲接触至少90min。待新生儿出现喂养信号时(流口水、张嘴及舔舌等),鼓励母亲开始母乳喂养。保持脐带断端开放与空气接触至少延迟到生后24h再给婴儿洗澡,24h内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对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体重≤2000g)且体征稳定的早产儿进行袋鼠式护理;行母乳喂养和监测并发症;对体重≤2000g且体征不稳定的早产儿,考虑使用暖箱或保暖台进行护理;对经过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抢救、且有呼吸窘迫症状的新生儿使用表面活性剂治疗。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即刻皮肤接触:分娩前协助产妇脱下内衣,并征得母亲知情同意。分娩后,新生儿符合纳入标准,要求母亲以舒适仰卧姿势解开外套。各新生儿穿好纸尿裤,戴好帽子,裸体。方法:将新生儿俯卧在母亲裸露的胸前,头部置于母亲双侧乳房之间,面朝一侧,用医院婴儿衣物和毯子覆盖新生儿臀部和背部。同时引导产妇一只手托住新生儿臀部,另一只手放在新生儿背部。护理持续1h,且不妨碍母婴沟通,如与新生儿低声交谈、低声保护患儿、腹部触摸患儿皮肤或头部等。

1.3 观察指标

①泌乳量判断标准[9]:母乳喂养时吸吮有力,吃奶时间10min,吃后安静睡眠,小便≥5次/d,大便正常者为泌乳充足;母乳喂养后,哭闹不止,需补充配方奶粉后方可安静睡眠,小便≤5次/d,大便较少或不解为泌乳不足。②其他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出生时和出生后1h、2h、3h体温,以及产后1h、6h啼哭情况及母乳喂养、乳房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观察组118例,男63例、女55例,胎龄(38.3±0.6)周(37~42周),体重(3251.1±150.3)g;身长(49.8±10.2)cm。对照组118例,60例、女58例,胎龄(38.5±0.6)周(37~42周),体重(3260.1±150.3)g;身长(50.0±10.3)cm。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

2.2 两组体温比较

出生时两组新生儿体温无差异(P>0.05),出生后1h、2h、3h体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不同出生时期体温比较

2.3 两组啼哭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1h、6h新生儿啼哭人数、啼哭次数及啼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不同时间新生儿啼哭情况比较

2.4 两组产后4d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4d完全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人工喂养率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喂养率两组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后4d母乳喂养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泌乳量比较

观察组产后12h、24h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后不同时间内泌乳量比较[例(%)]

2.6 两组产后乳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乳腺炎(10例,8.5%)、乳涨(15例,12.7%)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8例,32.2%)(46例,39.0%)(χ2=19.065、19.897,P<0.001)。

3 讨论

新生儿分娩经历了由子宫内到子宫外的过渡,此过程中新生儿皮质激素不断增,会导致应激反应,且长期处于觉醒状态会消耗体内大量热量,加之新生儿皮肤较薄,内部血管较多,散热性较强,且中枢神经功能尚不完善,从而导致低体温出现[10]。可增加机体细胞代谢和耗氧量,加速糖分解,导致低血糖和酸中毒,甚至导致新生儿心肺系统功能障碍,因此提高新生儿体温具有重要意义[11]。传统的新生儿保温方法主要依靠辐射保温台辐射保温或衣物,但新生儿自身产热有限,保温效果欠佳[12]。而即刻皮肤接触是提高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率的有效措施,可促进乳汁分泌,也能为新生儿保温[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1h、2h、3h体温高于对照组,与黄斌如等[14]报道一致,说明即刻皮肤接触可提高新生儿体温,使温度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分析原因: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体温度是恒温培养箱。新生儿与母体在皮肤接触过程中可减少皮肤与头部间散热,避免体温的大幅度波动,还可以刺激新生儿皮肤感受器和感觉神经兴奋性,从而协调身体系统,加速离开母体后的环境适应性。同时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后1h、6h新生儿啼哭人数、啼哭次数、啼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即刻皮肤接触可减少新生儿啼哭情况。考虑原因:在直接接触皮肤过程中,母亲的声音、心跳和气味会对新生儿起到安抚作用,使哭闹情况得到降低。而母乳喂养是科学喂养婴儿的黄金标准,但国内母乳喂养率仍较低,据国内研究显示,出生后42天的完全母乳喂养率为62.9%,4个月内完全母乳喂养率仅为35.1%[15]。相关报道显示,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提高母乳喂养[16]。而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结果显示,观察组完全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即刻皮肤接触可提高母乳喂养率。皮肤接触过程中通过触摸、气味能刺激迷走神经,促进乳汁分泌;且新生儿儿茶酚胺较高,鼻嗅球对气味的敏感性较高,能感觉到母亲的气味主动向乳头移动,连接乳头后能有效吸吮;同时也能让母亲感受到责任,从而调动母乳喂养积极性。本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后12h、24h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即刻皮肤接触可增加母乳量。这是因为在即时皮肤接触过程中,母亲气味会刺激新生儿,且新生儿四肢触碰乳房可刺激乳头神经,将其传导至垂体前叶促进催乳素分泌。本研究对产妇乳房问题分析发现,观察组乳腺炎、乳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即刻皮肤接触可减少乳房并发症发生率,利于产妇康复。

综上所述,即刻皮肤接触可提高新生儿体温和母乳喂养率,减少啼哭情况,改善泌乳量和乳房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泌乳母乳喂养乳房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