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外语课堂创造力1985—2016研究综述与启示*
2021-03-17山东农业大学张海云石运章
山东农业大学 张海云 石运章
提 要: 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国外1985—2016年发表的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综述。结果表明: 1) 研究趋势总体呈动态上升趋势;2) 研究主题不断拓展,正在由本体研究逐步拓展到其他领域;3) 研究对象更加多元化,既有教师,又有学生;既有成年学习者,又有儿童;既有本族语者,又有二语学习者;4) 研究方法呈现出以实证研究为主、论述思辨性研究为辅的趋势。
1. 引言
尽管Goltan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创造力”的概念,但它真正的发展归功于Guilford(1950)和Torrance(1962)两位关键人物的介绍和努力。Torrance(1972)将创造力视为一个过程,认为创造性思维开始于人类出于对现状的不满而提出改进的构想或假设,并通过不断评估和测试最终达到理想的结果。Feldhausen & Westby(2003: 96)进一步将创造力定义为人类在遇到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够产生新颖或唯一看法以及解决方案或计划的能力。针对创造力存在个体差异的特点,Torrance(1968)提出了创造性思维测试(Torrance Test of Creative Thinking, TTCT),后经多次完善修订,成为创造力测试最常用的工具之一。早期的创造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测量领域;之后,其研究内容、范围和方法得以不断拓展,在心理学、管理学和教育学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一部分学者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创造力和双语的关系上。Ricciardelli(1992)对24篇相关研究所作的元分析发现,双语者比单语者在创造力测试时更有优势;Hommel et al.(2011)进一步验证了双语对创造力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假设认为双语实践影响了创造力的内在过程和作用机制。
与有关双语的大量研究不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或第二语言与创造力的关系较少有人提及。与双语者通过日常社交习得语言不同,外语或二语学习者的语境往往都限定在教室,以教师——学生的课堂模式来教授或学习一门语言。外语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创造力有什么特点?外语熟练程度与创造力有无关联?创造力可否通过培训或讲授得以提高?外语课堂创造力的测量是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尝试采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对国外1985—2016年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相关论文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2. 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检索
本文数据全部来自外文期刊数据库: EBSCOhost, Science Direct, Eric, Springer Link 及Web of Science等。为客观准确描述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笔者采用以下步骤检索: (1) 确定英文检索词及其扩展同义词和近义词: second language/L2/language/EFL /ESL /English、creativity/creative;(2) 不同检索词用and连接,同义词和近义词用or连接。
2) 数据筛选
数据筛选主要分两步。第一步是初筛,笔者通过阅读检索到的文献题目和摘要排除不相关和重复的文献,只保留时间范围在1985年到2016年间且话题与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有关的文献。第二步是全文筛选,通过阅读全文判断并去掉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并对这一步保留的文献数据进行重点分析。
3) 数据检索结果
外文期刊数据库的检索共得到源自国外知名外语学术期刊的外语/二语课堂创造力研究论文53篇,在排除掉重复内容之后论文的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检索参数及结果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从研究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分析呈现国外1985—2016年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现状。
1) 研究发展趋势
图1. 1985—2016年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发展趋势
如图1所示,自1985至2016的32年间,国外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53篇文献的分布情况可将研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2005年)为萌芽期,发展相对缓慢,21年间共有相关文献10篇(占总数19%),该阶段主要是创造力概念的提出阶段;第二阶段(2006—2016年)呈迅速上扬趋势,11年间共有43篇(81%),该阶段是国外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学界对该领域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方法的成熟,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 研究对象
既然是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研究对象肯定离不开外语教师和学习者。53篇相关文献中,研究对象为外语教师的有17篇(32%),其中有关职前教师的研究有9篇,占到总量一半,其他还包括大学、中学和小学英语教师。对外语学习者的研究涵盖了不同层次的对象,包括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以及成人学习者等。其中,针对大学生的论文最多,有22篇(41.5%),这与双语者创造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生或学前儿童的情况有着很大不同。另外有关中学生的论文有5篇,小学生的有3篇,成人学习者的有1篇。从研究对象的分布来看,对于大学、中学和小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对同一水平教师的系统研究,难以得出研究对象的共性。学生创造力研究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关注力度不够,另外也缺乏对整个学生群体的纵向研究,体现了研究对象范围的局限性。
3) 研究主题
从53篇论文来看,国外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主要涵盖三大主题: 外语教师创造力研究、外语学习者创造力研究及外语课堂创造力实践研究。
(1) 外语教师创造力研究
提高创造力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只包括实体环境,还有教学环境,尤其是教师组织教与学的方式。当学习者在课堂上能够接触到新颖的思想和观点或课堂氛围允许他们创造性的开展学习时,其创造力意识就能得以提高;对创造力的关注会激发教师和学生开展创新性课堂活动的动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Cremin, 2006; Hall et al., 2007; Halsey et al., 2006)。作为建构和保持这一环境的关键角色,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示范创新性的课堂活动,进行长期的课程规划,创设灵活的学习空间,理解学习者需求和学习风格及有效使用各种资源等(Burgess & Addison, 2007; Burnard et al., 2006; Jeffrey, 2006)。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教师对创造力的认识和他们在课堂上培养创造力的实践情况,Cachia & Ferrrari(2010)通过网络对来自欧洲32个国家的12,893名不同年级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普遍认为创造力可以应用于所有学科,但由于资源和培训的缺乏,他们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实践。Cheung(2012)以及Roy & Carter(2013)的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结论。Al-Nouh et al.(2014)认为出现这种矛盾结论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独立变量的作用,他通过对434名小学英语教师的年龄、国籍、文化程度、专业、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及在职培训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普遍认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不同程度的在课堂上开展过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课堂活动,这一结果与Turner(2013)的研究发现类似。Roy & Carter(2013)的研究也发现67%的被试认为他们的课堂可以提升创造力。但是Al-Nouh et al.(2014)发现教师的年龄、专业、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和在职培训状况都对创造力培养有不同影响。比如年轻或经验缺乏的老师创造力培养的动机最突出;另外,相比于中学教师,小学教师对待创造力培养的态度更为积极;有过相关创新性思维培训的教师课堂创造力培养实践效果最好。同时,所有的被试都强调了进行创造力培养策略培训的重要性,有创造力的学习者需要有创造力的教师,但是显然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意识,也并不是所有教师都有提高学生创造力的能力。Cimermanova(2015)的研究提出了在职前教师培训中增加创造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课程的必要性。Rinkevich(2011)也强调“在教学中提升创造力必须从教师培训开始”,“必须在教师培训项目中增加介绍创造力的课程,致力于培养有创造力的学生和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践。”
Davies et al.(2014)的研究强调了提高教师创造力培养意识以及教师自身创造力水平对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2005—2011教师提高学生创造力的研究现状,Davies et al.得出结论,认为教师的技能、态度、是否愿意做出表率、对学生需求的了解程度、灵活的课堂结构以及特殊的课堂互动形式都对创造力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创造力水平高的教师会在课堂上积极示范创新性做法,并努力用这些做法去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而研究显示这样的表率作用对学习非常有帮助。另外,要提高学习者创造力水平,教师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且将这一需求因素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另一方面要打破标准的课程模式,创设灵活的课堂环境。创新教学被认为是有效教学,创新型教学策略的使用可以给学生带来巨大收获,更加灵活的课堂安排能够给学生更多的责任感,显著提升其创造力水平。(Davidovich & Milgram, 2006; Braund & Campbell, 2010)这其实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学需要有创新思维的教师,而根据Davidovich & Milgram(2006),创新思维是影响教师创造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创造力水平高的教师肯定能更好地胜任创新教学的任务。Baghaei & Riasati(2013)通过对6名伊朗英语教师的创造力数值与81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教师的创造力水平与学生的学业表现呈正相关。这意味着,当教师的创造力水平高于平均值时,学生的表现就会优于那些教师本身创造力低的学生。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在他们的教学实践中加入创新型技能和策略,当然,这种技能和策略要通过相关的培训来掌握。
以上研究表明,作为外语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普遍认可在课堂上培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性,但在开展创新性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培训,这也是很多学者强调加强教师创造力培训的原因。此外,鲜有学者提及教师的创造力培训应该包括哪些内容、适用的培训方法和手段等,这也是今后亟待开展的研究。
(2) 外语学习者创造力研究
对外语学习者创造力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探索创造力水平和外语学习成就之间的关系。创造力水平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了创造性思维测试和O’Neil et al.(1994)的创造力问卷改良版等。长期以来,相较于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往往被认为是非学术的或不严肃的。事实上不仅是在二语领域,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创造力会阻碍学生去探究学术“真相”(Beghetto, 2008)。事实真的是这样?早期的一些研究强调了创造力对外语学习者学习成就的积极影响(Ai, 1999; Atkinson, 2004; Naderi et al., 2009)。Li(2016)在一篇有关外语教育中思维技能和创造力的最新综述中指出,外语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就意味着二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记忆和背诵抽象的语言形式,而是要对语言材料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分析,因此创造力对二语学习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学习一门语言本身对提升学习者的创造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外语教育领域,一个普遍共识就是认知和语言发展密切相关,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也是学习目的语思维方式的过程,是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的过程,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能够提高外语学习效果。Ghonsooly & Raeesi(2012)通过对60名学习英语时间超过6年的较高水平学习者和60名单语被试的对比研究发现,掌握一门外语对创造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当学习者已经熟悉这种新的语言体系或文化风俗时。
第二类的研究主要围绕学习者的创造力水平与某种具体语言能力的关系展开,涉及最多的是写作能力,原因之一是二语和外语研究者将创造力归纳为对写作影响最大的认知因素之一(Tse & Shum, 2000)。有关外语写作能力的研究(Nosratinia & Razavi, 2016; Zabihi et al. 2013)发现,外语学习者的创造力水平与二语写作的准确度、流畅度和复杂度呈正相关,尤其与准确性显著相关,创造力可以预测70.1%的写作准确程度。除了写作能力,创造力与外语学习者词汇运用能力之间的关系也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Hajilou et al.(2012)首次通过创造力水平测试将二语学习者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低创造力者、中创造力者和高创造力者。通过对不同级别学习者词汇输入与产出能力的比较发现,高创造力水平是词汇产出和输入的决定因素,级别越高,词汇运用能力越突出。另外一个比较受关注的领域是外语学习者的创造力水平与口语能力的关系。Dornyei(2009)最早提出创造力是造成二语学习者口语表现差异的个体因素之一,随后Agnes & Kormos(2011)也证实创造力水平与外语学习者的口语输出量和叙事能力呈正相关,创造力水平越高,口语输出越丰富、叙事越自如、表达也越灵活。
创造力水平与外语学习关系密切。创造力会影响各项外语能力的提高,而外语学习又有助于学习者创造力水平的提高。但是当前研究主要侧重前者,即将创造力作为预测变量开展研究,目前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除了作为预测变量,创造力也是结果变量。如上所述,虽然目前研究者也认可其作为结果变量的价值,但缺乏实证数据的支撑,本文检索的53篇文献中只有一篇是有关外语学习对创造力水平的影响(Ghonsooly & Raeesi, 2012),这与影响创造力水平的变量较多、实验控制比较困难有关。除此之外,当前外语学习者的创造力水平与各种语言能力的关系研究还都比较零散,今后如果能就某种能力更加全面、深入的开展研究会更有说服力。
(3) 外语课堂创造力实践研究
美国著名网站Adobe发布的一项2012年的研究(Creativityandeducation:whyitmatters)指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创造力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个性特点,更是一项习得技能。在这项研究中,85%的参与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提高人们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的一环,68%的参与者相信创造力是可以通过教学得以提高,而71%的人认为这种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外语课堂对于提高学生创造力以及发挥学生创造力潜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社会,知识和技能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在这种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外语课堂需要为学生提供提高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丰富课堂活动(Avila, 2016)。Bono(2007)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权威,为想提高创造力的人们提出了大量实践练习和游戏。Sadykova & Shelestova(2016)也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并通过实证的方法验证了这些活动的有效性。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通过恰当有效的课堂活动,外语课堂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创造力(Thammineni, 2012; Tin, 2011/2013; Gregerson et al., 2013: xiii)。
另一方面,Inggårde(2014)试图验证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对高中生的外语学习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单词使用和写作能力的影响。他选取了瑞士某高中的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采用普通教学方法,实验班则采用根据知名创造力研究的学者们(Hayes, 2004; Mumford et al., 2010; Pollard, 2012)提供的技巧研发的创新型教学设计。这种创新型的教学设计加入了一些创造力教学的要素,如多用开放式问题进行提问,在介绍概念时多使用一些熟悉的参照物或禁忌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等。四周之后对学生的单词使用和写作情况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采用创新性教学设计的学生,无论是单词使用还是写作效果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表现。
不论是学习者通过提升创造力的课堂活动更好地学到一门语言还是通过英语的创造性特点提升了自身的创造力水平,构建创造力课堂都被证实是可行并且有效的尝试。创造力课堂的开发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将一节有创造力的课堂扩展到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外语学习阶段,并覆盖到外语课堂的所有学习者,也是未来研究者们要面临的挑战。
(4) 研究方法
从1985到2016年,国外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者们从理论和实证出发,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全方位的考察研究对象。其中实证研究以量化研究为主,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然后使用各种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论述性方法则主要包括研究综述、理论探讨等。有关英语课堂创造力研究方法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1985—2016年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方法分布
表2显示,二语课堂创造力研究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此类论文多达39篇,占总数的73.6%, 而论述性研究论文数量为14篇,仅占26.4%。实证性研究方法以数据收集、分析为基础,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科学性与说服力,这也是其倍受青睐的主要原因。例如,Baghaei & Riasati(2013)就通过对6名女教师和81名高级英语学习者进行创造力测试、访谈并收集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的相关数据来探索教师的创造力水平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McDonough(2015)也通过对55名大一学生进行访谈与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并使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用以探讨团体解决问题任务中二语学生的语言使用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这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清晰地呈现整个研究过程并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但未来研究者也可以进一步丰富研究方法,较多地开展质性研究,或尝试将语料库方法、文献分析法等应用于外语课堂的创造力研究中。
4. 启示与展望
对1985至2016年国外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论文的梳理发现,国外的创造力研究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无论在质的方面还是量的方面都呈上升趋势,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方向,本文认为未来的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
1) 研究对象突出个性化差异。当前的研究对象已经比较多元化,既包括外语教师也包括外语学习者,既包括小学生、中学生也包括大学生。但是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会影响其创造力水平,今后的研究可增加年龄、性别、性格、成长环境、所学专业等变量进行差异性或控制性研究,使之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2000年以来,国内也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外语课堂的创造力研究(夏纪梅、卢莉,2003;田凤俊,2003;郑玉琪,2006;柴改英,2010;庄智象等,2011;倪传斌,2012),除了以中国学生或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国内研究也可以借大量的外国留学生或游客来中国学习汉语的契机,研究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和以汉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的创造力差异比较研究。
2) 研究视角进行多元化创新。目前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既有教师视角又有学生视角,但与研究者非常关注教师对待创造力培养的态度和认识不同,目前还没有关于学生对创造力培养的态度或参与提高创造力课堂实践的意愿等的研究。同时,目前的研究既包括不同班级的外语学习者之间创造力的差异研究又包括同一班级在不同时期的创造力水平的变化研究等,如果能够多角度同时切入,将差异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将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3) 研究主题围绕多角度展开。国外研究的主题涉及学习者和教师的创造力水平、外语能力的提高、创造力培养的课堂实践等,内容全面并且有连贯性,能够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是影响创造力水平、外语能力和实践效果的变量非常多,如何控制这些变量或将这些变量加入到研究内容中将是未来研究者们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且,当前研究多以英语课堂为主,如果增加多个语种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将更加具有说服力。国内的研究者们也意识到了创造力在外语课堂发挥的作用(庄智象等,2011;倪传斌,2012),下一步应及时跟进国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使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走在前沿。
4) 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宽。国外研究方法以多变量实验设计为主,实验过程严谨、统计方法准确,大部分可用于重复研究,这些都值得国内研究者学习。但即使同样是实证研究,以访谈、文本分析为主的质化研究也少于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量化研究,并且多以静态、共时研究为主,未来有待增加纵向研究或个案研究。
5. 结语
本文对国外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发展趋势、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评述。总体而言,国外的研究整体呈现了以下特点: 研究从进展缓慢到发展迅速,研究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研究主题不断拓展,新的研究视角不断涌现、研究领域更加广泛;研究对象更加多元,涵盖了课堂教学环境下不同层次、年龄的教师、学生等;新的研究方法不断出现。
当然,国外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也存在亟待完善的方面。今后的研究应重视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开辟新的研究视角,全方位地丰富研究主题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挖掘当前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外语课堂创造力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