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的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观察

2021-03-17梁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期
关键词:牵拉阑尾硬膜外

梁凯

(文安县医院 麻醉科,河北 廊坊 065800)

0 引言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腹痛急症,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常见治疗方法,由于此类患者多行急诊手术治疗,要求麻醉见效快、肌松效果好、术中牵拉反应轻[1-2]。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因传入的脊髓节段在10、11胸节,故而麻醉中多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3],但是单纯的硬膜外麻醉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存在阻滞不完善、麻醉见效慢的缺点。随着麻醉学的快速发展,腰硬联合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得到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运动神经阻滞完全、安全性高等优点,故而在手术麻醉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多科手术中应用广泛。本研究就这两种麻醉方法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的效果展开对比,现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对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我院普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出100例为对象,麻醉风险ASA为Ⅰ-Ⅱ级,全部患者均符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指征,接受急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本研究中麻醉药品无过敏反应,无凝血功能障碍、异常出血史、其他感染疾病等。根据患者的麻醉方法分组: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4岁,平均(42.2±8.5)岁;单纯性阑尾炎29例,化脓性阑尾炎21例。观察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2~66岁,平均(42.5±8.7)岁;单纯性阑尾炎28例,化脓性阑尾炎22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全部患者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路,鼻塞吸氧等,麻醉前静脉快速补充复方林格氏液300-500 mL。患者取侧卧位,观察组患者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在L2-3间隙使用18G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25G蛛网膜下腔穿刺针进行针内针穿刺,穿破蛛网膜见有清亮脑脊液流出后,开始匀速注入10~12.5 mg 0.5%布比卡因,在20~30 s内注药完毕,然后留置硬膜外导管3~5 cm,以便于术中追加局麻药或是术后镇痛。接着改成平卧位,以针刺法测定平面,多将阻滞范围控制在T7左右;8 min后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5 mL 0.5%布比卡因。对照组患者给予硬膜外麻醉,选择T12-L1间隙进行硬膜外穿刺,留置硬膜外导管3~5 cm,然后改为平卧位,经导管主要5 mL+2%利多卡因,观察5 min无不良反应后,测试阻滞平面,再注入8~12 mL 0.5%布比卡因,术中根据麻醉阻滞情况适当追加药物。

1.3 观察指标。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Ⅰ级:麻醉效果好,术中无任何不适反应。Ⅱ级:术中有轻度不适反应,但能耐受。Ⅲ级:术中有明显不适反应,并伴有痛苦表情。Ⅳ级:术中牵拉痛明显,无法忍受。计算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为Ⅰ级+Ⅱ级概率),记录麻醉前、牵拉阑尾时的心率和收缩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寒战、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等。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5.6±1.0)min,短于对照组的麻醉起效时间(8.9±1.3)min,经对比t=14.227,P<0.001;两组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组Ⅰ级+Ⅱ级概率高于对照组,χ2=4.332,P=0.037<0.05,见表1。

2.2 两组麻醉前、牵拉阑尾时的心率和收缩压。麻醉前两组的心率、收缩压差异不明显,P>0.05;术中牵拉阑尾时,观察组的心率和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收缩压()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收缩压()

注:★为两组比较P<0.001。

2.3 两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24.0%,χ2=4.762,P=0.029<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腹腔镜下的阑尾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主要方法,在手术中对肌松效果要求较高,且对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效果要求较高。因此往往需要选择安全、有效的的麻醉方法。目前临床上对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多采用硬膜外麻醉,但是很多患者术中易出现较重的阑尾牵拉反射,术中需辅助使用杜氟合剂镇静,减轻患者的痛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这同时又加大麻醉风险[4]。甚至有部分患者因麻醉效果不佳导致改成全身麻醉才能完成手术。临床研究证明:单纯硬膜外麻醉的起效时间慢,难以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增加用药风险和成本。

腰硬联合麻醉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其将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结合起来,兼具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减少局麻药的用量,且麻醉起效快,肌松效果好,麻醉效果好,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影响小,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另外,腰硬联合麻醉能缩短麻醉时间,缩短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减少硬膜外用药,并且能完全阻滞内脏感觉神经,从而有效避免术中牵拉反应发生[5-6],且无需使用辅助药物,术中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的血压降低,可使用麻黄碱生涯,调节输液速度。与硬膜外麻醉相比,腰硬联合麻醉的用药剂量更少,能减少成本,提高安全性。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由于阑尾神经是由内脏神经的腹腔丛支配的,而腰硬联合麻醉的最高阻滞平面可达T6,使得来源于腹腔丛的交感神经纤维均被阻滞,从而大大避免术中牵拉反应,保证术中牵拉阑尾时的心率、血压稳定,促进手术顺利进行。另外,还可经硬膜外导管追加麻醉药使得阻滞平面达到T7,但是需注意麻醉平面过高引起的呼吸循环抑制问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术中牵拉阑尾时的心率、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且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Ⅰ级+Ⅱ级概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可见相较于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能维持血压、心率的稳定,保证麻醉效果,具有麻醉起效快、阻滞完全、肌松效果确切等优点,且术中麻醉管理相对简单,术中局麻药、辅助用药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小,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更高。腰硬联合麻醉由于阻滞平面较低,能阻滞迷走神经,增强术中由牵拉阑尾造成的肌张力,从而有利于减少恶心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减轻麻醉对手术的不良影响,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确切,麻醉起效快,且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减少术中的牵拉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牵拉阑尾硬膜外
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产素引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高原地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改良硬膜外导管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3个“15秒”缓解颈部不适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