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临床治疗分析

2021-03-17王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期
关键词:外伤性单侧脑组织

王勇

(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普爱医院/ 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湖北 孝感 432600)

0 引言

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是指在颅脑受伤后,患者颅内出现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类型、部位均不相同的血肿。因其病情复杂且多变,又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而受到临床重视[1]。该病常伴随出现严重的脑挫裂伤,临床主要以病情较严重、发展急、快、预后较差为特点,相比于颅内单发血肿,其死亡率可高出数倍,此类血肿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约占外伤后颅内血肿的10%-20%,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因此,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9~72岁,平均(42.75±0.13)岁,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有11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合并脑疝,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两侧瞳孔散大。术前患者GOS评分为8-10分。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0~74岁,平均(42.97±0.15)岁,患者临床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其中1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合并脑疝,伴随双侧瞳孔散大。术前患者GOS评分大于10分。观察组患者均符合手术治疗适应症,对照组患者均符合保守治疗适应症[2]。术前患者及家属皆了解病情,同意治疗方案。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采取手术治疗,术前采用CT检查,确定血肿情况及位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颅内血肿及挫伤脑组织进行清除处理,根据颅内血肿的实际位置决定是否去除骨瓣[3]。其中15例患者采取单侧手术,10例患者采取双侧手术。单侧手术中有10例应用单侧清除颅内血肿、挫伤脑组织治疗,3例通过清除单侧血肿单纯治疗,2例予以单侧颅内血肿、挫伤脑组织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治疗。双侧手术中有7例患者应用双侧清除颅内血肿、挫伤脑组织治疗,2例患者通过清除双侧血肿单纯治疗,1例患者予以双侧颅内血肿、挫伤脑组织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治疗。依据重型颅脑损伤的术后临床处理原则[4],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科学合理预防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以及加强室内通气、降低术后患者颅内压、确保患者机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等方式处理。

1.2.2 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通过术前CT检查,确定血肿情况及位置。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科学合理预防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以及加强室内通气、降低术后患者颅内压、确保患者机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等方式治疗。

1.3 观察指标。通过GOS评分(格拉斯哥评分)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其中Ⅰ级为良好,Ⅱ级为中残,Ⅲ级为重残,Ⅳ级为植物生存,Ⅴ级为死亡。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分析,计量数据用()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用占比(%)表示,用χ2进行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GOS评分。由表1知,观察组患者GOS评分中,各级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两组患者Ⅰ级、Ⅱ级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级、Ⅳ级、Ⅴ级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两组患者GOS评分[n(%)]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由表2知,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率[n(%)]

3 讨论

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在伤后(尤其是在伤后数小时内颅内压和生理病理的梯度改变)比颅内单发血肿更加多变复杂。该病患者新的脑损伤面积一般较为广泛,同时脑水肿的范围也偏大,若血肿过大或增长过快,较容易引发脑疝,致使神经中枢衰竭。目前,临床对多发性血肿的适应症并内有统一的清晰观点,需要临床医生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来确定手术指征。据统计多发血肿多数位于幕上左右两侧,最常见脑内血肿、着力部位硬膜外血肿、对侧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发生两侧血肿者,其两侧颅腔压力比单侧血肿的压力小,其中线位移情况较差于单侧血肿。对颅内多发血肿患者,需要特别注意其三脑室、鞍上池、环池的受压变形情况,明显发现脑池受压严重的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对急性多发性血肿患者在其清除血肿、破碎脑组织、扩充颅腔容积、降低颅高压的基础上,需要考虑患者术后颅腔两次压力平衡的问题。若血肿在同一侧,提示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脑损伤或同侧原发性脑损伤严重,常在清除血肿后,行额颞部去骨瓣减压。若血肿分布在幕上颅腔两侧,可依据血肿类型各脑挫裂伤程度,判断清除血肿后是否需要行外减压。硬膜外血肿常发生在着力部位,常在破裂的脑膜中动脉或骨折缝处发生出血现象,局部脑挫伤一般不严重,清除血肿后可不实施去骨瓣减压。但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常伴随严重的脑挫裂伤,在清除血肿和脑组织后,常发生脑肿胀、脑水肿,需要在血肿侧实施去骨瓣减压。急性颅内多发血肿手术常先对血肿偏大一侧或颅内压偏高一侧进行手术,在清除第一个血肿后,可能急性脑膨出的情况。对于存在急性脑膨出可能偏高的患者,依据其具体情况,实施相应措施。合理增加麻醉深度、降低血压,应用脱水利尿剂、过度通气、开放部分脑内膜,待清除血肿和破碎脑组织后可继续完全剪开,有利于缓解脑膨出的程度。减压后对侧血肿扩大迅速,致使急性脑膨出也是临床面对较难处理的问题,此种情况常发生于伴随明显颅骨骨折,且伤后短时间的硬膜外血肿患者,需要手术医生提高警惕,在发生脑膨出早期进行准确判断,正确缝合头皮,避免继续膨出,然后迅速清理对侧血肿,缓解颅内压,消除脑膨出的主要因素。相关专家认为,及时掌握手术时机,制定合理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的持续恶化,降低患者颅内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对正常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更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后期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与生存质量[5]。为分析急性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临床治疗效果[6],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其研究结果为两组患者GOS评分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各级占比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Ⅰ级、Ⅱ级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级、Ⅳ级、Ⅴ级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相关专家研究结果相符。究其原因,观察组患者通过CT检查[7],确定病灶的情况及位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行针对性治疗,在通过手术清除血肿之后,为患者提供机体所需营养,促进患者更好地吸收恢复,通过对术后患者的及时观察[8],合理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提高患者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手术方式治疗急性外伤性多发颅内血肿患者,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外伤性单侧脑组织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针刺“百会”透“曲鬓”对JNK通路抑制后脑出血大鼠脑组织p38MAPK的影响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肌力平衡疗法的临床研究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