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21-03-17王秋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有效率

王秋女

(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海南 五指山 572299)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之一,该病起病较急,临床表现通常为耳鸣、头痛、恶心呕吐等,实际中患者脑梗死表现差异较大,症状不同,病重程度也存在差异,部分患者症状较轻,有的确很重。急性脑梗死基本为骤然发病,进展快,会导致偏瘫、感觉障碍以及言语功能障碍碍等表现,一般于3~5天后到达病情高峰[1]。随着病程的延长,疾病带来的损害越来越大,引起不可逆神经损害就会越严重,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有效恢复坏死组织供血供氧,改善脑部血流灌注[2]。从目前的临床用药情况来看,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较好,使用比较广泛,但一些学者对该用药方案仍然存在疑虑。故而探究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数据库内该时段收入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样本,按照本次实验需求进行两组随机均分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录入60例。对照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54~76岁,平均(66.8±5.90)岁,实验组患者男29例,女31例,年龄53~75岁,平均(65.8±6.10)岁。纳入标准:患者经影像学、实验室等检查可以确诊;患者病历资料完整,无残缺;患者知晓本研究内容,签署了同意书;患者为合并其它脏器功能病变;体征稳定,能够接受试验。排除标准:中途退出研究的患者;躯体耐受性差,无法参与调查的患者;妊娠期女性;三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治疗的患者。将患者入院资料录入数据库,经检验提示P>0.05,差异不显著,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患者保持平躺,将头部放平,随后给予吸氧、降低颅内压、控制水肿、抗血小板凝集、调脂、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患者应用血栓通注射液450 mg,将其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输注。实验组患者均进行尿激酶静脉滴注将药剂酶2万U/kg溶于生理盐水100 mL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持续滴注45 min。

1.3 评价标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同时记录所有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组间差异。两组患者康复状况对比指标主要包括:住院时间及入住ICU时间。记录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有效率评判指标为:①痊愈:在治疗完成后,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稳定,能够在无需其他人辅助的状况下进行正常生活;②有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明显,存在部分残疾但患者认知功能正常,可在他人辅助下进行正常生活;③无效:治疗后,患者出现死亡或严重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不能进行正常生活。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迟发脑积水、再出血以及颅内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迟发脑积水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再出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将SPSS 22.00作为本次研究统计学工具,以χ2、T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以百分数、(均数±标准差)表达,若P>0.05则确认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康复状况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住院时间、入住ICU的时间较短,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康复状况对比(,d)

表1 两组患者康复状况对比(,d)

2.2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记录为85.00%(51/60),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治疗总有效率数据仅为61.67%(37/60),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n(%)]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记录为6.67%(4/60),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为26.67%(16/60),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比较常见,这种病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都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患者年龄越大,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则会随之升高。这种病症会对患者的具体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认知功能。就目前来说,临床在展开治疗时,选择神经内科药物治疗方案是现代临床上的主要方向,而应用尿激酶对患者进行治疗,也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新热点[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尿激酶属于纤溶酶直接激活剂,可以有效缓解血肿,溶解栓子,对于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用药比较安全。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尿激酶进行治疗能够保证患者的梗死恢复正常,进一步确保了治疗疗效。但一部分研究曾指出,尿激酶会加重血管损伤率[4-6],给患者带来伤害。所以在对患者进行实际的尿激酶应用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的用药调整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时能够获得足够的医疗支持,改善患者的病情。而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案,都应当以患者血管再通为治疗目的,故在临床上可按照患者病情合理选择以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以有效控制死亡率,避免患者出现复发或后遗症[7]。

本研究将对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分别给予血栓通治疗以及尿激酶溶栓治疗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康复状况、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康复状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方面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鉴于此,我们认为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在对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当尽可能早期对患者进行尿激酶应用,这样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降低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复发率。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有效率
不同浓度尿激酶在PICC导管堵塞再通中的应用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在急性脑梗塞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有效性评价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超声针联合微泡干预尿激酶溶解体外血凝块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很有效率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