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1-03-17葛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实证研究红色文化对策建议

葛涛

摘要:红色文化作为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的特色文化,是高校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从对江苏18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来看,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存在差异,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专业化育人队伍有待加强,红色文化育人路径和机制需要创新。高校要从提升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获得感,优化红色文化育人内容,打造红色文化育人专业队伍,拓展红色文化育人路径等方面,促进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实证研究

DOI:10.15938/j.cnki.iper.2021.06.011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21)06-0062-05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浓缩,能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被不断地挖掘和拓展,既是对新时期做好红色革命文化传承工作的一种鞭策,也为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精神提供了生动教材。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断推进的新时期,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资源丰富的红色文化可以在政治立场、民族归属、文化认同、价值判断、理想信念和人生发展等方面引领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红色文化始终在高校的育人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研究也是蔚为大观,但是关于红色文化育人基本现状和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还比较少。[2]各高校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学生对红色文化育人的了解程度、理解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均存在着差异。为了更准确地掌握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本次实证研究从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和了解程度、红色文化育人内容、红色文化育人队伍和红色文化育人路径等四个各方面进行问卷设计,调查涵盖了调查对象的年级、政治面貌、专业方向,设置了对红色文化的认识程度、育人模式等方面的55个题目。调查通过线上问卷答题形式,面向江苏省18所高校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176份,回收有效问卷5117份(有效率98.86%),其中“共青团员”占88.41%,“中共党员”占4.3%,“群众”占7.29%。问卷数据经初步核查后,使用SPSS20.0软件对其进行了统计,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力求探明当前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有待提升

江苏省各高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认为“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到36.32%,而认为“中等了解”的学生占到45.08%,认为“完全不了解”和“比较不了解”的学生占总人数的18.60%。由此可见,超过60%的被调查者对红色文化缺乏准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从调查看出,在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同学中对红色文化“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比例最高,占61.82%。这说明,经过党课培训和日常教育,大多数党员同学对红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较高。需要引起关注的是,在占被调查总数88.41%的“共青团员”中,46.00%的同学选择了“中等了解”,选择“完全不了解”和“比较不了解”合计占比18.15%。这表明,高校中基数最大的团员青年对红色文化知之甚少,需要对他们加强培训教育。为进一步分析对红色文化认识和了解的重要性,将红色文化与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联,认为红色文化知识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非常大”和“作用比较大”的学生占到80.58%,而认为“作用较小”和“无作用”的学生仅有1.6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红色文化对帮助当代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2.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待优化

从调查结果来看,高校目前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方面存在较大问题。有44.24%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内容陈旧,远离现实生活”,50.3%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教育“强制参与,较少实现共鸣”。被调查者中,认为“形式单一,难以浸润心灵”和“经费匮乏,缺少实践机会”的学生分别占比70.02%和58.57%。这就说明,高校目前开展的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在内容方面不能令学生满意,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问卷进一步调查了学生关注的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倾向以及更愿意参加哪类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数据显示,絕大多数学生非常注重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的“精神内涵”,占比68.04%;“创新意识”和“人员参与”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较为看重,分别占到21.12%和9.15%;仅有1.68%的学生选择学习“纲领性文件”。同时,对于更愿意参加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选择“红色影像展播”和“红色基地观光旅游”的同学人数相对较多,分别占比33.84%和32.13%。这说明,在既往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中,学生更乐于接受红色影像展播和红色基地观光旅游等内容,更渴望通过实践类活动获取精神内涵的学习。

3.高校红色文化育人队伍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有待加强

一支素质优良的红色文化育人队伍是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3]大多数人认为红色文化育人是思政课教师的专属,实则不然,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也都是红色文化育人队伍中的重要成员。评价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在红色文化育人活动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可以了解他们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红色文化传播的贡献度。从调查结果来看,有78.26%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红色文化讲解“非常充分”“比较充分”,有75.04%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内容“非常充分”“比较充分”,有73.01%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教育中提及红色文化“非常充分”“比较充分”。可以看出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对红色文化内容的提及程度较高,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三者在红色文化育人队伍中的重要作用。

调查还对辅导员在红色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有65.8%的学生认为辅导员在红色文化育人中能够做到“有效传递”,仍有22.34%的学生认为辅导员是“机械灌输”,有11.86%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自说自话”。这说明辅导员在传播红色文化知识,或者以红色文化资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还存在很多不足,有79.15%的学生认为辅导员自身“非常需要”和“比较需要”接受红色文化的教育。

4.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路径和机制有待创新

受制于多种客观条件,高校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较弱,广度和深度仍有待挖掘。在关于红色文化育人路径调查中,对“了解红色文化的渠道”(多选题)这一选项,有80.95%的学生选择了“课堂教学”,有78.46%的学生选择了“网络平台”,有72.07%的学生选择了“红色影视剧”,有54.6%的学生选择了“革命基地参观学习”。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作为红色文化育人的第一课堂,其主渠道的作用尤为突出,而实践育人的第二课堂和网络育人的第三课堂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以学生了解红色文化最主要的渠道——课堂教学为调查切入点,对红色文化育人的课堂教学形式(多选题)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是“观看影视资料”,占比达81.63%,其次是“故事分享”,达到74.77%,排在第三位的是“红色基地现场参观教学”,占到65.64%,而选择“课堂讲解,概念剖析”的比例有32.9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观看影视资料和故事分享更为感兴趣,教师可将两者结合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避免照本宣科,只讲解理论概念。在问到更愿意参加哪种红色文化的学习方式时,44.83%的学生更愿意通过“学生主动(团体学习)”的形式进行红色文化的学习,建议教师可在课堂中适当增加学生团队学习的内容。

对红色文化第二课堂实践育人情况的调查主要从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两个角度入手。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学生对于参与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意愿较为明确和强烈,有53.00%的学生比较愿意参加,有32.74%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关于社团组织红色文化活动频繁程度,有16.21%的学生认为“非常频繁”,有35.22%的学生认为“比较频繁”。高校应该增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红色基地、红色景点等地感受红色文化氛围,接受红色教育。

当代大学生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成长,是典型的网络原住民,互联网对他们的影响是深刻长远的。抓住网络阵地进行红色文化育人,是双赢的选择。为此,问卷从网络空间环境对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角度进行了分析。有97.85%的学生认为网络空间对他们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有影响,其中,认为“影响很大”的学生占比30.27%,认为“影响较大”的占比45.05%。这给高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提供深刻启迪,那就是要抓稳抓好网络空间,开辟筑牢網络红色阵地,利用第三课堂开展红色文化育人活动。

三、新时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高校要解决上述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需要不断更新育人理念,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价值功能,释放红色文化更丰富的时代价值,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导向和引领作用,注重在育人认同度、育人内容、育人队伍、育人路径等方面寻求变革。[4]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传递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红色文化价值理念,帮助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敦促其勇于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提升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获得感,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思政工作高度重视。立场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5]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服从并服务于大学生精神文化的新需求和新变化,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高校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以积极教育视角,对学生进行科学、动态分类,个性引导,注重育人价值的全面性和深入性。第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引领带动作用,帮助更多的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红色文化的浸润功用。调查发现,学生党员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明显高于非党员同学。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朋辈力量,让学生党员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宣传员,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广大学生学习了解红色文化的热情,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这也是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二,要高度重视渴望进步的大多数同学,特别是基数庞大的共青团员,以最大可能挖掘红色文化传播力量。高校要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设“青马公开课”“信仰公开课”,组建“红色文化学生社团”,大力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参加红色文化游学活动,让他们亲身体会到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深刻价值,潜移默化中提升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理想信念,抵制各种诱惑,引导他们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他们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优化高校红色文化育人内容,实现红色基因传承

红色文化育人,重在内容感人、内容动人,要以“纯干货”的硬核内容打动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6]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文化论述的集中表达,为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鲜内容。高校在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红色文化育人内容的开发与整合,注重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优化认知、固化信念、活化行为等方面的育人功能。[7]第一,要创新理念,主动作为。在已有的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当地区域性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将校园现有的红色文化与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相融合,加强校地合作,借助地方力量,建立校园红色文化资源库。例如,常州大学整合校外红色文化资源,在校内建成了省内首个高校红色文化主题教育馆,成为学校开展红色文化育人的重要平台。第二,要充分认识讲好“红色故事”的现实意义。讲好“红色故事”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或教学资源。“红色故事”大致包括人物、旧址、事件和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讲好“红色故事”要切实把握思想主线,突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培育学生民族精神。为此,要做到“三个结合”,即挖掘故事内涵与创新表达形式的结合、教师讲述与师生互动的结合、课堂讲述与课外体验的结合。第三,要努力呈现通俗易懂的红色文化育人作品。对红色经典资源充分研究,并进行再创作,在保证作品严肃性的同时增加时代元素,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体验,提高红色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在理念创新的基础上,将红色故事与红色作品作为红色文化育人的高能内容,赋予红色文化更多时代内涵,将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蕴含于红色文化育人内容,为学生补足精神之钙。

3.打造高校红色文化育人队伍,凝聚专业师资力量

高校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必须联合联动、优势互补,推进队伍专业化、体系化建设,營造融合教育的良好氛围,有效增强红色文化育人实效。第一,高校应当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8]新时期思政课教师短缺是个不争的事实,高校要优化人才引进策略,努力配足思政课教师,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尝试将红色文化与新鲜事物融合,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正确理解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为弘扬和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培育英才。第二,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思政”之机会,将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9]专业课教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具体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育人,充分锻炼学生自觉参与、体验教学的能力,寓理论教育于项目体验中,发挥学生的参与性,提升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的获得感。第三,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与学生最亲近、最知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红色文化育人发展实际,辅导员要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理论知识,掌握过硬的理论素养和灵活多变的实操技能,正确把握舆论方向,防止有害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腐蚀。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辅导员要指导学生参与到红色文化相关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4.拓展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提供多种课堂选择

拓展新时期红色文化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育人路径,要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日常生活“三大课堂”相融合,实现理论教学第一课堂主渠道、学生实践活动主阵地和网络媒体新课堂的全面贯通。三者互相促进、有机互动、纵深融合,为学生提供多个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的课堂。第一,畅通理论教学主渠道。理论课程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融入第一课程教学,打造富有红色特色的“第一课堂”。将承载红色文化资源的人物、事迹、精神等内容贯穿到每一门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容的有效结合,注重方法的不断创新,促使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大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第二,筑牢学生实践活动主阵地。第二课堂的学生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要包括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红色精神融入活动情境,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发掘地方上的英雄人物事迹,将其积极融入到重大活动中,打造高质量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另一方面,打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红色文化,提升思想境界。要学会依托全国范围内,尤其是高校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校地合作,利用好本地红色资源打造稳定共享的实践育人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第三,占领网络媒体新课堂。在校大学生多伴随互联网时代而生,网络早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新课堂,红色文化寓教于网络已是大势所趋。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网络新课堂,重点在于创新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突出红色主旋律,建好富有生命力、吸引力的高校红色网站或红色媒体平台,借助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以原创微视频、微小说、微漫画等形式让红色文化元素活跃于网络,形成“网红”效应。

参考文献

[1]黄蓉生,丁玉峰.习近平红色文化论述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9):3-8.

[2]杨海霞.红色文化的内化困境及对策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4):129-133.

[3]韦红霞.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91-93.

[4]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73-75.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03/c_1122774230.htm.

[6]习近平.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人民日报,2014-12-16(1).

[7]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32-135.

[8]马志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J].社会主义论坛,2020(7):25-26.

[9]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责任编辑:杨小扬]

3186501908226

猜你喜欢

实证研究红色文化对策建议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