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与班级建设的融合

2021-03-17王怀玉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班级建设融合教育

【摘 要】小学阶段要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班主任需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入手,这些不能仅仅依靠体育课堂教学来实现,还需要通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来进行综合培育。

【关键词】体育活动;品格教育;班级建设;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4-0037-04

【作者简介】王怀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实验学校(广东深圳,518052)教师,高级教师,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指出:“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件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凸显了体育活动在提升学生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笔者认为,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要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良好的运动习惯入手,而这不能仅仅依靠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来实现,更需要教师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来进行综合性培育。本文将从班主任工作角度出发,总结并阐述笔者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利用体育学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实践。

一、将体育教学中的规则教育与班规内化结合起来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的学习目标中明确提出“遵守运动规则并初步自我规范体育行为”,可见加强学生运动规则意识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1.体育课堂常规与班级常规要求。

体育课教学以室外课为主,受环境影响较大,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要求也更高。比如从教室門口排队到步入操场,期间要做到路队整齐、不喧哗,需要学生有较高的自律意识。另外,极端天气或操场上人声嘈杂、意外事件突发等不可控的外界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的纪律。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有意识地通过严明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来促进学生提升规则意识。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常规贯彻不够,学生就会对常规要求执行不力,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气。

体育课堂常规体现在明确的教学要求、有序的教学秩序和严明的课堂纪律中。例如,体育课时,学生应尽量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能携带有碍安全的物品;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行进时要求有序,不喧哗、不掉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应请假;按教师或组长要求,规范参加对应活动,确保动作做到位。针对上述问题必须有规则,违者按规则接受惩罚。

总之,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各种表现,及时与体育教师取得联系,明确体育课的常规要求,同时可将相关要求纳入班规之中。

2.课堂常规执行与日常班级评价。

班主任要主动与体育教师沟通,结合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进行阶段性行为规则强化,如学期初加强路队纪律规则教育,学期中强化对学生规则执行的反馈与矫正性教育等。体育教师则应重视在学期初的体育课上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观察,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班级情况的课堂常规并严格执行。例如:针对跑步过程中出现的“偷跑”或“抄近路跑”等有意违反规则或投机取巧行为,教师就应提出明确要求。课后,体育教师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班级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行为表现、整体情况和个别情形,同时双方都要充分发挥班干部和学生的主体性,结合班会和班级日常评价,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总之,班主任要充分挖掘体育活动在学生规则意识和意志力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引导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同时,应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输赢,正确评判自己和同伴以及对手,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确立正确的输赢观。

二、将体育竞赛中的风采展示与班风建设结合起来

学校各类大型体育竞赛活动,不仅是展示班级学生运动能力的平台,更是展示班级风貌的舞台。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挖掘此类活动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型体育赛事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如新接手一个班级时,班主任可以侧重运动会上集体项目的打磨与投入,增强班级凝聚力;连续带一个班,班主任则可以根据学生体育特长组织赛前训练,设置班级常态化体育活动项目,激发班级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运动习惯;针对毕业班,班主任可以从班级风采展示角度,构思集体项目和班级优势项目的精彩亮相等,为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

笔者曾接手一个五年级班,不久之后便发现这个班的男女生之间似乎存在隔阂。经了解发现,四年级下学期,体育课上几个男生的“恶作剧”引发了全体女生的不满,自那以后,班上的男女生便刻意保持了距离,无论在小组合作学习还是班级劳动等方面,都显得不够和谐。为此,笔者特意选取“拉丁舞”作为当年班级运动会开幕式项目。尽管在拉丁舞排练初期,男女生都显得有些不情愿,但经过几次小型班会以及赛前集训,他们在一同为班级荣誉训练的过程中,不仅关系变得和谐,还逐渐看到了彼此的优点,学会了欣赏和包容他人,最后获得了本项目展示的特等奖。

五年级下学期时,学校有男女生篮球比赛,男生主动担当起女生的小教练,利用课余和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努力帮助女生提升篮球竞赛技能。因为一场赛事,学生们分成不同小组,承担起不同的职责,齐心协力为班级赛事而“战”,同学间偶尔的小摩擦逐渐消失了。

在这两场大型赛事中,笔者带领全班学生倾情投入,在大家为了班级荣誉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过程中,增进了友谊也增进了理解,极大地促进了积极向上、和谐温暖的班风的形成。

三、 将体育教学中的资源整合与家校共育结合起来

1.依托学校体育竞赛契机,推动班级体育社团组建。

成功的家校共育总是建立在彼此价值认同的基础之上,班级体育社团组建也需要遵循这个原则。选准时机让家长认识到班级体育社团活动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价值,能唤起家长的参与热情。比较好的契机就是借助学校各类大型体育赛事或者体育节特色运动项目,邀请有体育爱好的家长参与指导和组织班级日常训练任务。笔者在深圳从教17年,所带的四届班级中,先后成立过篮球队、足球队、花样跳绳队、呼啦圈小队等周末体育社团,都是基于当年学校的单项比赛而设立的。

通过某次体育赛事筹备发展形成的班级体育社团,需要班主任持续引导家长和学生看到运动对个体成长的意义以及对阳光积极的班级风貌的意义与价值。家长主动申请学校运动场地、协调人员安排、适时激励推动,从校内特色体育活动参与到周末、寒暑假班级体育社团活动的自发开展,从校级比赛的组织到班级学生社团阶段性展示,再到户外亲子体育联谊活动的举行,班级体育社团的功能被不断升级。班级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不仅离不开家长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家长对体育场馆等公共资源的利用。

2.以年段体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为基础,推动班级特色体育活动开展。

当前,体育教学主要遵循体育新课程标准,没有严格规定使用哪一种体育教材。因此,无论是体育专职教师还是重视体育活动开展的班主任,都要关注班级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笔者在2016到2018年间共组织了3次班级游泳锦标赛,起初就是因为班级部分学生到了夏天都有游泳训练班,有的学生是自愿参加,而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家长逼迫而去参加训练。对于这些不是自愿接受训练的学生而言,美好的运动成了一种负担。针对这一现状,我和家委们商议,决定以举行班级游泳锦标赛的方式,促进班级学生的游泳热情。我们确定将每年秋季开学第一天的下午作为班级游泳锦标赛的固定时间。暑假前,家委们事先调查班级学生游泳技能程度,设置班级规则,采取自由报名参与的原则,暑假里自行训练。首次班级游泳锦标赛,报名人数约占班级总人数的二分之一,部分不会或不爱游泳的学生成立啦啦队,现场观摩同班同学在游泳锦标赛上你追我赶的场面。第二年、第三年,报名人数不断增加,甚至还吸引了邻班学生的参与。

3年3场班级游泳锦标赛,从赛前活动方案制定到场地联系、后勤保障人员组织、评委配备、赛后总结等,均由班级体育社团部家长统筹协调。家长们在基于班级特色体育活动赛事的筹备和互助性参与中,增进了了解、增强了友谊。同时,教师、家长和学生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对彼此也多了一份欣赏、接纳和认同,构建了和谐的家校关系和师生关系。

回想自己17年来在四届班级中开展的各种体育社团活动,尽管每届核心项目有所不同,但都形成了一些共性操作原则,比如一旦成立了班级社团,为保证班级体育活动常态化开展,需要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进行持续训练。多年来,笔者班级体育社团活动时间固定在每个周日上午八点半至十一点半,在学校操场开展;每次体育社团活动训练遵循基本训练流程,包括集体慢跑热身、单项技能训练、小型团体性比赛、总结评价等四个基本环节;人员参与上形成制度,班级体育社团设置班级总教练,分设单项教练,再到每次活动的轮值家长,每学期开学初出台制度;采取自愿原则,学生一旦申报就保证出勤,不得无故请假,训练中男女混搭,按兴趣和能力分成不同小组,交叉互动等。

众所周知,开展班级体育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大力支持。作为班主任,要从促进有效的家校共育的高度,以班级体育社团活动推动为手段,促使家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协助班级体育活动的开展,引导家长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运动。

当前,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仍占少数,多数班主任还是由语文、數学等学科教师担任。为了实现体育教学与班级建设的融合,非体育学科教师的班主任要主动与体育教师取得联系,协同教育。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家长力量,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即便短期内不能组织常态化班级体育社团,班主任也可以了解班级是否有一些运动达人类型的家长,鼓励他们开发适合各自家庭的亲子运动项目,形成经验后在全班进行分享,带动更多家庭开展亲子运动,从而引导学生将运动锻炼坚持到底。另外,家长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体育运动平台,如悦动圈、KEEP和天天体育等软件,指导孩子在家进行科学运动,让运动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如此一来,就更容易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

班主任作为班级建设第一人,在推动家庭开展体育活动方面,要认识到不同学生在身心发展和兴趣能力方面的差异。小学阶段的体育活动应以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为重点,重视积极反馈,重视激励性评价,要有意识淡化单纯的体育技能性比赛和评比活动。否则,一些运动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家长和孩子,会产生畏惧或抵触心理。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化生命,以教育为手段,将知识、技能等传授给学生并内化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实现教育价值的涌现与文化的再生产。”小学阶段正值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也是其品德行为、审美能力和智慧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养成的敏感期,作为教育者,在重视学生运动习惯养成的同时,还要善于挖掘内在的教育元素,整合多方教育力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凯,李士英,王宏伟.生命关怀导向下青少年身体素养教育教学路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21(2):36-40.

3953501908201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班级建设融合教育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