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健美操教学促进体育核心素养养成的研究

2021-03-17万田慧

高考·中 2021年12期
关键词:健美操体育教学高中

万田慧

摘 要: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的生长发育逐步从高峰期进入稳定期。这一阶段的体育运动训练在系统性和规范性方面的要求应当逐步提升。另外,教学组织的过程中,引入兼顾娱乐性和综合性的运动项目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健美操由于所匹配的音乐具有丰富性的特征,在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融入健美操形式进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应当结合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侧重点找到科学的教育培养方式方法,为取得更好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提供支持。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健美操;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20年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同时迎来了“双增”政策的到来,那就是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和课外体育培训时间。在这样的契机下,学校体育也在不断更新与改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引领学校体育的方向标。2016年国家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就明确规定过学生的达标优秀率要在25%,但是2018年到2019年间,高中生的体质健康让人堪忧,高中生的肥胖率逐年增加,例如:“青春期高血压”。就健美操课程来说,健美操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活动,具有学习难度小、内容形式丰富的优势。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依托体育课程教学的开展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放松学生身心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健美操与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融合应当重视方法的科学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力求充分发挥出健美操培养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作用,优化教学课堂。

一、高中阶段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概述

(一)基本概念

高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的核心素养是指高中生通过规范科学的体育运动方式学习,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式,最终达到更好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组织中,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思想引导和教育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且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从上述的分析可知,体育课程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特征的工作,不仅强调学生体育实践学习能力的锻炼,也更加强调对学生思想认知维度的引领和教育。为了达到有效的课程教学目标,融入多元化的元素和教学实践活动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健美操作为一种具有生活化特征,且能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系统性锻炼的体育运动形式,在高中阶段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进行应用具有非常高的适宜性。

(二)體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

高中阶段的体育核心素养具体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分别是基础运动能力、健康行为能力、体育品德。基础运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的基础体能水平以及参与部分运动的技术水平和心理层面的耐力。从这个角度分析可知,这方面的体育核心素养具有典型的综合性特征,同时也是人类参与体育运动时的基础能力。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若能够合理选择健美操融入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则学生身体各个区域的运动状态都能得到调动,这符合基础运动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关于健康行为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通过科学的运动获得健康的身体状态和稳定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包括一部分健康的心理状态。力求通过教育引导的工作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若采用常规的教育引导方式,则学生在理解和接受方面的难度较大,运用健美操这种轻松愉快的形式活动,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教育引导效果。关于体育品德的培养,强调的是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合理的规范和方法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另外,体育品德还包括一部分体育精神的引导和培养,在应用健美操这类活动开展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丰富具体的活动组织形式为学生的团队合作提供一定契机,力求在体育运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二、现阶段体育课与健美操进行融合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教学前期准备的“浅”

这里的“浅”指的是在新元素融入课堂后,具体的融合教学流程和方式方法的浅显。由于部分学校存在客观条件和资源的充分性不足的问题,使得两方面教学融合的工作开展,在具体效果上受到直接的影响。从现阶段的实际来看,大部分学校在具体的教学组织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因素影响,所应用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在先进性和多元性上存在不足。融合教学中,健美操元素的融入并没有起到提升整体的课程教学效果的作用。

(二)教学方法和形式的“虚”

这里的“虚”指的是教师对融合方式方法了解得不透彻,仅仅停留在表象,并没有深入地探讨和修改。近年来,体育课堂一直在提倡“教、练、赛”,传统体育课堂模式改变,在健美操课堂上也是如此。但是教师由于缺乏融合教学的经验,大部分教师在将常规的体育课程与健美操课程进行相互融合时,存在具体的融合方式上缺乏合理性的问题。大部分教师都采用了直接将健美操作为教学工具和素材引入应用的方式,并没有针对健美操教学本身的组织开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分析,这一方面会使得健美操元素的融入过于粗糙,达不到激发和锻炼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的“简”

这里的“简”指的是教学评价内容体系简单、单一的意思,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水平长期以来都是以学生体育项目是否达标作为基本标准的。但随着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提出,单一的体育成绩已经不能作为客观全面的体育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进行应用了。具体的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健美操融入后的实际需求融入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教师对于融入后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缺乏系统的掌握,相关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也存在缺乏全面性的问题,所以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有效地融合。

三、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中健美操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充分准备教学素材,科学实施教学规划与组织

健美操方面的素材和内容在丰富性上是相对较强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在体育课程中达到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健美操课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不同的舞蹈动作对于个人身体区域的锻炼侧重点,并且同步掌握不同类型健美操课在组织规划中所需要应用到的素材和工具,力求通过前期的合理规划和分析找到科学的教学组织方式,并且充分准备相关素材,确保实际的健美操融合后的教学组织过程顺利推进。例如:如今各种多媒体平台,为教师教学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但是网络内容多而杂乱,教师要科学整合教学素材,这样在融合课堂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多媒体素材或微课视频作为教学组织的辅助工具,提升教学组织方式的丰富性,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效果。

(二)重视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组织应用

新教改的背景下,健美操课堂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健美操作为独立的实践活动融入体育课程教学中时取得更好的效果,不同的学生在健美操教学中所反映出的不同需求和基础运动能力也需要教师结合实际对教学组织的方式方法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具体来说,适宜于用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先进的组织方式包括体验式教学法、合作探索教学方法等。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核心素养培养要求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应用,提升教学组织实施的最终效果。

例如:在学生基础运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健美操实践活动,向学生介绍一套能够全方位锻炼身体各个区域机能和肌肉的健美操,让学生在教学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分组学习动作掌握健美操的活动要领,随后再引入合作探索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排練一个以舞蹈造型为主题的节目,分别展示出人体曲线中腰部、腹部以及腿部等多个部分的线条,让学生在参与排练节目的过程中体会到健美操的美感以及参与活动过程的娱乐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从学生健美操动作的规范性以及身体区域锻炼的效果出发进行观察,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在体育道德的培养上,教师一改常规的“知”,不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来告诉学生,而是要有体育道德方面的“行”,那就是体育行动,尤其是在体育比赛过程中,为对方加油等方式都是体育道德宣传的一部分。除了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找到科学的方法达到学生身体素质锻炼和提升的目标外,教师应当引入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再例如:教师可着重向学生强调体育运动项目参与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并且将部分需要团队协作的排球、乒乓球双打等项目的比赛视频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学习和观看,随后引入健美操实践教学的环节,向学生讲解在团体活动过程中,成员们相互之间的统一和协调配合,对于整体团队比赛的重要影响。随后通过组织健美操比赛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同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三)重视融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工作

现在提倡不同学科进行“融学课堂”教学,随着“5G”课堂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断在融合和创新,同样在教学课堂中新的教学评价在整体的课程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具体应用的教学评价方式得到了合理的规划和应用,具体的教学效果提升状态才能被更加准确地把握。在教学形式得到创新和优化的基础上,具体的教学评价方式方法也需要进行同步优化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程的内容形式多元性以及不同学生的基础身体素质状态都会对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教师应当在健美操作为教学元素,融入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中时,同步重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和更新。避免用过于固定的评分方式作为学生教学评价的依据,例如:体育道德,可以用评价方式体现出来,评价的方式还应当结合体育精神培养、健康行为培养的丰富性要求和循序渐进的特征,在相关的融合教学评价体系指标方面进行丰富,评分的方式也应当逐步向权重引导下的程度评分方向转变,更加具有灵活性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更加客观公正,能够提升学生对高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过程的认同度,同时激发出其主观上积极参与体育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具体的融合教学创新性指标应当包括健美操的团体协作实践能力、学生动作的规范性以及美观性等。在追求身体素质提升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达到身心两个方面锻炼和培养的目标,同时通过教学评价工作的开展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升进行把握。

结束语

在高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中,要想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师就需要在健美操这种元素融入的过程中重视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应用以及先进的教学组织实施工具的有效引入。通过系统化地分析和组织为取得更好的健美操课程教学效果提供帮助,同时达到依托健美操的融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宏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洁茹.教学设计视角下高中健美操专项化教学中体育核心素养渗透研究[J].中华传奇,2019(10):21-21.

[2]孙雅萍.健美操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7):143+142.

[3]张玲玲.高中健美操教学和训练中形体训练的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010(12):169+171.

[4]姜勇,王梓乔,张军.“水平五”健美操运动技能学习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体育科学研究,2019,23(5):30-38.

3172501908266

猜你喜欢

健美操体育教学高中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在高校健美操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