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领域的项目化课程开发探究

2021-03-17陈红英蒋金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1年12期
关键词: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职业教育

陈红英 蒋金

【摘 要】学习领域项目化课程可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结合课改实践,按照从课程的顶层规划到课堂基础教学的思路,围绕规划学习领域、确立教学目标、引入项目载体、创设学习情境、策划教学组织形式、开展过程评价与反馈六项课程主体内容进行项目化课程开发,分析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项目化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9-0053-07

【作者简介】1.陈红英,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教师,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胡格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施;2.蒋金,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53)教师,助理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加工技术。

一、背景与使命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课程发展趋势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不仅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掀起了以“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浪潮。在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新课程的开发还是旧课程的变革,都要向《方案》所规划的“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目标努力,这一指导思想为课程开发工作明确了根本方向和原则。

(二)学习领域课程的优势

學习领域课程是起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教育课程方案,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着显著区别。学习领域课程基于岗位工作过程,把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付诸的所有行动看成一个行动领域,将在此行动领域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个人核心素养设定为一个学习领域(如下页表1所示)。

由此可见,学习领域课程不仅可实现“做中学”的理实一体化学习模式,而且将传统的分学科内容有选择性地围绕工作任务需要进行了融合,同时突出人的核心素养对任务执行的积极作用。学习领域课程的这些基本特征不仅符合人们探索世界建构知识的科学规律,而且为实现《方案》所提出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目标创设了有利的框架平台,为培养“知行合一、德技并修”的高素质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项目”在学习领域课程中的意义

从学习领域课程的创设过程可以发现,没有工作任务就没有学习领域,也就没有课程。工作任务是学习领域课程的根本要素,是所有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媒介。

本文的“项目”是指经过项目化处理的工作任务,使工作任务具有项目的典型特征,比如独特性、明确的目标、规定的时间、有限的资源等。开展项目化的工作任务不仅是为了创设贴近真实岗位工作的情境,更是为了引导学生采用项目思维参与每一项工作任务,在确认目标、制订计划、行动执行、检查监控和总结反馈的项目开展过程中习得特定职业岗位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核心素养。

二、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的主体内容及思路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自2017年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施学习领域项目化课程以来,在规划学习领域、确立教学目标、引入项目载体、创设学习情境、策划教学组织形式、开展过程评价与反馈六个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规划学习领域

在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中,一个学习领域可以理解成一门课程。由于学习领域与典型工作任务相关,典型工作任务又与职业岗位相关,因此,为一个专业规划学习领域与该专业人才培养所设计的职业面向直接相关。

(二)确立教学目标

传统的学科课程比较关注课程在学科体系中所处的阶段,关注课程知识的前后衔接关系,一旦课程目标设定不合理,便会造成学生知识链的“断链”隐患,使后期其他课程无法顺利实施,所以此类课程目标重在确定“知识目标”。而学习领域课程是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行为领域为基础,课程关注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因此此类课程目标重在对接职业“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三)引入项目载体

好的项目载体不仅能承载学习领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在引入项目载体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或选择在结构特征、复杂程度、技术方法应用等方面与职业典型任务对象较贴近的载体。

此设计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容易,也能基本保证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需求匹配,然而,一个项目往往只能包含部分知识点,想要达到岗位较全面的能力要求,需要设计多个项目共同支撑完成。此外,这些项目之间缺少直接功能联系,使得项目能体现的实际功能意义相对弱化,仅被视为专业技能训练的对象而已,不利于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

2.设计或选择具有真实功能意义的项目载体。

这样的项目载体既能更多地涵盖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又能凸显每一个项目的真实功能意义,比如小型冲压机的功能、螺纹杆在冲压机中的功能、滑块在冲压机中的功能等。这些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为实现功能目标而产生负责任的学习行动。但此设计目标实现难度较大,需要设计者兼顾项目所要体现的职业能力需求和在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如教学条件、材料成本、师资力量等。

3.设计或选择具有趣味性的项目载体。

如果能使项目在满足教学功能的基础上更有趣味性,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载体的价值得到提升。实现此设计目标需要教师热爱教育,热爱生活,具备开阔的视野,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思路,这些都是综合教育素养的体现。

(四)创设学习情境

通常情况下,学习任何一项技能,从初步接触到熟练掌握通常需要多次复习和训练。在学习领域课程中,为了能让学生习得每个学习领域的能力目标,课程开发者需要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出发,基于引入的项目载体,创设若干个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机会进行深入学习和技能强化。在学习领域课程中,学习情境首先就是一项具体、完整的工作任务;其次,学习情境具有项目化特征,要有明确的工作内容、给定的实施条件、完成的时间和质量要求等;最后,考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在学习课时允许的情况下,一个学习领域中的学习情境宜多不宜少,多个学习情境间既要存在差异也要体现必要的重复性,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挑战和必要的复习。

(五)策划教学组织形式

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直观反映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将前述课程规划、课程目标在课堂中有效落实的关键。在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分科教学组织模式中,常以班级为单位,教师集中讲授课标知识,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且造成理实分离,不利于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当前,根据《方案》中所提出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指导思想,项目化课程的教学组织应依照生产中实际项目的工作流程进行安排,这种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组织模式正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思想。在这种新的教学组织下,教师针对一项工作任务(或称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目标—制订计划—决策—执行操作—检查监督—评价反思”六个步骤开展任务实施过程,明确不同阶段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内容,重在发挥学生在工作任务中的主体性,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提供机会(如表3所示)。

(六)开展过程评价与反馈

如前所述,实施基于学习领域的项目化课程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学生的具体行动中才能得到训练,才能有机会被观察和评价,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反馈,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能力提升方向。因此,在项目课程教学中开展过程评价很有必要,实施过程评价的主要工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明确各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此处的教学目标是指完成各学习情境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目标,涵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由于一个学习领域的职业能力是在若干个学习情境中得到逐步建构和发展的,因此,对于特定学习情境的能力目标设定不仅要考虑该任务实施所必要的专業技能点,而且要考虑该学习情境在学习领域教学中所处的教学阶段。表4左列信息为学习情境8“盖板的制作”中专业能力部分的教学目标设计。

第二步:给出达成各教学目标的评价指标。针对确定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用具体的、可观察的行为评价指标表示其达成的标准。以学习情境8“盖板的制作”为例,就专业能力的评价指标分解如表4所示。

在分解专业技术方面的能力目标时,也要重视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对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意义。根据专业能力目标中所提出的“能够说出……”“能够归纳……”“能够分析……”“能够正确书写……”等可见行为的表现需要,在团队合作学习的环境下,对阅读书写、倾听表达、职业态度、诚信友善等非专业能力方面也要给出此阶段的评价指标(如表5所示)。

将教学目标进行评价指标分解是开展过程评价的重要基础工作,没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会造成过程评价的盲目,也无法让学生清楚当前行动的成功标准。

第三步:合理分配评价指标。从前面表3可以看到,一项工作任务(学习情境)从开始到结束将经历6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组织方式存在区别,为了让评价工作与实际教学进度同步,就要将所有评价指标分配到相应的行动阶段中,这也正是教学流程设计的主要工作。

第四步:为评价指标创设行为环境。为了让学生在预设的行为能力目标下行动起来,教师必须通过设计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付诸行动。比如为了训练专注阅读能力,教师采用“阅读标记”的方法组织学生阅读材料;为了训练观点表达能力,教师采用可视化和展示汇报的教学方法。在行为导向教学中,评价教学方法的标准是能否创设让学生产生与评价指标对应的行为环境,因为没有行动就没有评价。

第五步:根据评价数据进行统计。过程评价中最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做好评价数据的统计和反馈。在一个学习情境中专业能力相对直观,可以从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任务结果完成的质量等方面得到相对客观的评价。但对于非专业能力的评价则更显主观性,主要原因在于评价者对非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中诸如“专注”“积极”“及时”等程度副词的理解标准不统一。所以在非专业能力评价中,为了体现最大限度的客观性,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多位教师评价分的平均值代表了学生当前阶段的非专业能力的量化水平,学生的自评分主要用来与教师评价分进行对照。

第六步:交流反馈。结合评价指标、评价统计结果以及学生的自评情况,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反馈,重点帮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

三、课程开发中的难点与解决思路

经过3年建设,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进程运行平稳,教学成效也有体现,比如试点班学生在出勤率、课堂参与度方面有明显提高,在交流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等方面也有积极表现,但与《方案》所提的规划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课程与岗位的对接问题

开发学习领域课程的出发点是将职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对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让职业教育人才有效服务于社会发展。这些目标实现的前提一方面在于课程中每一个学习情境的教学内容要与该领域职业标准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教师对岗位典型工作要熟悉并且自身应具备处理此类工作的能力。由于多数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院校,仅有的实践经验大都来自寒暑假里的短期体验,实践的岗位随机,没有持续性,因此他们对岗位职业标准、岗位工作任务和实施流程等认识比较模糊。如何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为项目化课程实施提供扎实保障,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首要难题。

针对此问题,在接下来的课改工作中我们将尝试“定岗实践”计划,即安排教师针对特定学习领域的典型工作岗位去企业实践,减少工程实践的盲目性。此外,加强校企合作交流,吸引企业工程人员进课堂,将企业岗位任务的实施模式融入教学,帮助校内教师积累与岗位相关的专业技能、规范标准、处理方法等宝贵经验。

(二)课程配套教材的开发问题

教材是展示课程开发理念的重要载体,是辅助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工具,是课程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领域下的项目化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较传统课程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原来的学科教材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新课程的需要,教材的缺失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比如工作页、引导文、评价表等材料的整理和打印。同时即便是相同学习领域的项目化课程,各个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会因项目载体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只针对自己的项目编写教材,则适用面太窄,达不到推广的条件。因此,如何开发既能服务本校项目教学需要又具备推广和应用价值的学习领域项目式教材是教学团队亟待解决的一个难点。

针对此问题,我们将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基于前述的课程开发思路,建构“学习领域(职业)—学习情境(典型工作任务案例)—行动导向实施过程”的教材基本框架,典型工作任务案例就取自项目载体。二是对照国家职业标准设定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只要职业面向相同,参照的职业标准是相同的,项目课程的教学目标就具有通用性,以此为前提开发的项目教材就具备推广的价值。三是主动学习有关教材编写方面的新政策,不陷入传统教材编写套路。四是做好当前教学过程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

2524500511369

猜你喜欢

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职业教育
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探讨数学教学中学习情境的创设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实践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浅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与课程设计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