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策略研究:追求理论阐释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2021-03-17梅培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梅培军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0-0020-02

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最为关注也最为用力的是读懂文意,读懂文意确实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但是如果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这个起点,纠结于文本的思想内容反复教学,这样的阅读教学显然是低层次的。近年来,学界逐渐认识到阅读策略与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开始有了一定的讨论和研究:统编语文教材的编者就有意识地将阅读策略与方法渗透到选文中;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也开始有意识地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研究领域,有学者提出了“提问、推论、综合、监控理解、图像化、预测”等具体的阅读策略。但是这些探索并没有将阅读策略的研究向前推进多少,究其根源在于没有找准研究的立场。

过去的阅读教学研究更多的是文本解读理论立场,文艺理论家、文章学家们将文本解读理论引入阅读教学,于是,阅读教学就成了文本解读理论的试验场,社会分析论或是形式主义文论、文本细读等诸多理论先后登场;此后又开始站在教学实践的立场上,从文本解读转向探索作为“例子”的课文承载了哪些可学的阅读方法;然而,阅读策略不是一个一维的研究阈,它既涉及文本本体理论,如文艺学、文章学、语言学等,又涉及阅读主体认知理论,如学习科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等。因此过去的阅读策略研究其实仅仅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操作性方法上,没有真正地触及语文學科独特性的阅读策略。

南京师范大学黄伟教授提出的“教学解读三层级”模型,突破了阅读策略的固有研究框架,将文本理论与课程知识叠加交融,在有机的融合中析出策略性知识,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比如“释义层”的解读,融汇了语言学、文章学等知识,又凝练了抓关键词、理语脉等阅读策略;比如“解码层”的解读,关涉文艺学、美学、文章学,既关注文本的结构和技巧的解密,又形成理思路、寻线索等阅读策略;比如“评鉴层”的解读,重视对文本的赏鉴,更关注反思性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质疑、整合、迁移、比较等阅读策略。

这一专题的四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教学解读三层级”模型的阅读策略研究路径。《阅读教学的重心转移与方法更新》从理论上说明了阅读方法和策略研究的价值,并揭示了“教学解读三层级”模型是如何开发出程序性知识形成阅读策略的。《从“教课文”转向“教阅读”》一文用具体的教学案例探索了推理、质疑、概括等阅读策略的教与学,而这些策略往往与文本的解码和评鉴的基本路径相关。《谈古诗文赏读教学策略》则立足古诗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寻情思、赏意象组合、赏诗文章法、品行文技法等,探索古诗文特有的阅读方法与策略。《读懂文意:教会学生阅读的第一步》则从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的角度,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在适当的文本中运用线索梳理法、抓关键词法、词频统计法和文眼法等。几位作者的探索值得肯定。

我认为,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阅读策略研究,应当是具体而专业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阅读的策略不是独立存在的,策略与文本是相互依存的。黄伟教授的“教学解读三层级”可以将文本的语文学科本体知识提炼并涵融文本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最终指向学生的阅读关键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阅读教学就有了清晰的本体知识序列、策略知识模型和关键能力图谱。

阅读策略的研究要有所突破,就必须打破过去的研究范式,形成基于“语文教学专业性”——基于语文教学、为了语文教学、用于语文教学的研究视角,首先要忠实于“语文性”,切不能脱离原有的文本解读研究基础去空谈方法和策略,要尊重文本的固有属性,关注文本的体性、篇性;同时又要体现“教学性”,要以课程与教学的立场来开发阅读策略,立足阅读主体的特点建构适宜有效的阅读策略课程知识。阅读策略于语文教学的“有用、好用”,有待专家深入研究和教师实践探索。

(作者系温州大学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博士)

3688500589219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阅读能力语文教学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