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1-03-17杨丽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32期
关键词:初中生中学生心理健康

杨丽萍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保证身体健康不单单是身体素质方面的健康,还应该包括心理上的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学生步入初中后,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心理压力随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因此,在对初中生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做好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

关键词:初中学生 班级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56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中各个领域中出现的变革越来越显著,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想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学生也不例外。目前,中学生面临的社会形势更加复杂,学习任务较重,学习压力较大,面对这种复杂的形势,部分中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心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中学班主任而言,采用适宜的心理健康疏导法可以帮助中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这也是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一)不能正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生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同时也是意识、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初中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十分容易受到传统班级管理意识的影响,例如尊敬师长,学生应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导致部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认为自身的地位很高,形成了“高身段”的现象,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形成盲目管理的意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缺少一定的关注。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个人意识以及个人想法得不到班主任的重视和尊重,就容易形成逆反心理,这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十分不利。

(二)德育教學模式较为落后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也应发生及时地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共同进步发展的情况下,才能使得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很多初中班主任对于这些内容并没有投入一定的精力,就造成了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不相匹配的情况。例如在进行《爱国主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进行了解后,不能用适当的方式将其在日常管理中进行体现,没有做好思想政治准备,这对于培养学生利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事物有一定的影响。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班主任运用情感展开心理健康疏导,避免学生情绪化

教师要允许每个学生存在特立的学习性格。社会主义经济、知识以及信息网络的快速进步发展,拓展了中学生获取信息、分析利用信息的知识渠道与思维方法。班主任想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实施有效的学生心理状态疏导教育工作,首先,需要不断解放自己的心维思想,以实事求是的有意识态度,及时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保持与这个时代进步发展高度同步,从而能够发现并不断鼓励引导学生的不断创新心维思想,保证现代学生的整体心理在大方向上能保持健康、积极发展即可;同时,班主任还需要特别注意,切勿在日常学习工作或是人际交流中凭空随意增加现代学生的各种心理焦虑压力。其次,班主任还需要不断给予中学生关怀。其次,从思想政治方面深切引导中学生,使其初步形成正确的政治人生观以及精神世界观。

(二)按照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初中班主任需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服务工作,需要与中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使中学生更加愿意与班主任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困惑、寻求初中教师的心理帮助等。因此,在日常疏导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在校学生的不同心理健康需求,保持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做好班级管理。例如,目前,初中生主要追求时尚和明星。社会上许多新事物都被它们所吸引,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教师首先要通过与初中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兴趣,从培养学生的心理兴趣入手,提高初中生对初中教师的心理兴趣,然后逐步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此外,教师还认为心理健康咨询教育应与学校德育咨询有机结合,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咨询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物质素质的专业人才。

(三)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疏导

初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认为来源于初中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多个社会方面,主要因素包括初中人际关系、学习、生活以及自我价值认同等多个方面,教师工作需要及时寻找初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各种根源原因所在,实施各种理性情绪疏导,从而有效解决初中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初中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积极的生理心态。教师需要从社会心理学的多个角度观察和引导分析一个学生在学校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异常行为表现,通过各种沟通方式引导其他学生,并在指导中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和教师要严格按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的基本原则,及时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找出导致学生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关键,从小到大,避免学生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迅速恶化;二是要有针对性,不要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空洞的心理讲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强化合作意识

引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更加肯定的就是在对中学生的早期心理健康强化教育中,针对此类情况,如果只依靠学校以及教师的努力,那么学生的综合发展将不会全面,许多学生的家长也没有认识到合作教学的价值。中学生早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起对儿童的心理咨询和教育。其中,家长和学校要端正心态,关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潜移默化影响,把自己作为中学生心理教育的绝对主体。

(五)有奖有罚,双管齐下

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喜欢夸奖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也应对表现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和夸赞,满足学生的荣誉感。但在实际的管理中,教师并不能进行一味地夸赞,这会使学生失去自我,看不到自身的缺点,导致形成盲目自信的性格特点,因此,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可以实行“奖罚分明,双管齐下”的策略。一味地惩罚学生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害怕、抵触等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班规中制定的相关内容,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奖励,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在适度惩罚的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可以在其中是可以吸取教训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班主任是班里的灵魂。他应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批评一些犯错误的学生,奖励一些表现好的学生。惩罚学生不是攻击学生的心理,也不是树立教师的尊严,而是让学生的思想观念走上正确的轨道。奖惩是对学生的两条线管理,可以激发学生的得失欲望和被表扬的积极心理,从而促进课堂良好氛围的形成。

(六)建立有效的家、校共育机制

对于如何促进孩子的身体心理健康愉快成长,需要各个家庭和高等学校的一同通力携手,更多的离不开父母双方的爱心共同努力。需以我们更多的是从实际行动上来促进学校教育政策落实,双方家长能够互通有无,及时交互相关信息:

1.学校可以每周或是每月固定开放“家长随访日”,让学生家长进入初中校园,积极了解学生在学习的情况,方便之后家长对学生进行教学;

2.学校要求教师进行班级随访,深入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学生家长进行积极地沟通,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时与家长做好合作,实现家校共育;

3.建立沟通平台。由于许多家长忙于工作,不能及时参加学校的常规活动,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家长对学生在家的表现给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教育问题给予家长良好的建议,缩小家长之间的距离,促进家校合作教育的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对于中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在初中生的日常学习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正确的发展观念以及健康地成长方向对学生进行说明。在这其中,班主任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地解决,不能操之过急。在教学时,也要选对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飞《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渗透》,《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

[2] 曹华《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研究》,《读天下(综合)》2020年第2期。

3968501289549

猜你喜欢

初中生中学生心理健康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