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1-03-17姚蓝
姚蓝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语文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还能增长见闻,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增强对世界的认知。因此,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意识形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还需要教师的帮助,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想象空间,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小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文章段落层次和人物结构,进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探究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01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固化学生思想,学生在阅读中完全跟随教师的想法,无法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因此,为了切实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不断地参与课堂互动中提升探究能力,进而实现语文阅读素养的进步。结合以上背景,本文提出了几点提升探究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教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帮助。
一、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和推进者,带领着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习得知识点的过程。探究式教学的本质是教师起辅助和引导作用,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展开探究与调查,帮助学生对课文引申的意义、写作背景形成准确的认知。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有目的性地引导来提升学生阅读技能和兴趣。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开展探究,拓宽思维想象空间,提升内在的学习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意义
1.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趋向多样化,这使得教育要不断进行改革,以更好地迎合社会发展趋势。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帮助小学生梳理文章结构以及文章引申出的深意。
2.提高教师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达成教育目标
小学生目前正处于懵懂阶段,对身边的事物充满浓厚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来营造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使得小学生在这一氛围中能够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并且参与到文章的讨论之中,这样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帮助教师达成教育目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1.教师设置课前疑问导入,培养小学生探究兴趣
为了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设置课前疑问导入,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通过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更能够增强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以及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
比如,在教授《一个奶酪》时,教师可以采用导入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蚂蚁队长没有抛弃运输过程中掉落的奶酪渣;为什么蚂蚁队长自己不吃掉落的奶酪渣;为什么蚂蚁队长要将奶酪渣分给年龄最小的蚂蚁;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篇文章中用来表述动作的词语有哪些。通过设置这些问题来导入课文教学,让学生们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答案,如果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者向老师询问,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或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来解答学生内心的疑问,让学生感受探究式教学的快乐,进而激发其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2.提高学生想象力,激发探究热情
探究能力的培养有赖于良好的想象力,只有具备良好的想象力,能够让小学生提升探究热情。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比如,在《晏子使楚》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学生细读之后,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对文章词语、段落、主旨等进行深刻把握,这样才能对文章讲述的事件经过及结果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是晏子,假如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给予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然后让学生充分地表达出自身的看法,并在课堂内与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到晏子的智慧和能言善辩,学习晏子遇事的沉着冷静,切记不要急躁。通过这样的提问环节,能够让学生开动脑筋,培养良好的创造思维,进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探究能力的提升。
3.发散思维,敢于质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够实现与作者超时空“对话”,通过阅读作者的文字,感受到作者的所思、所想,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不墨守成规,敢于发出质疑,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不断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敢于质疑。
比如,在教授《灰雀》时,对于是谁捉了灰雀可以存在不同的观点,比如有些学生认为是小男孩捉了灰雀,还有些同学认为不是小男孩捉的,对于这一情形,教师不能单纯地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教学方法,而是要采取鼓励的态度,鼓励学生勤于思考,鼓励学生要敢于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索和看待问题。然后将问题带回到原文中去,再一次精读课文,让学生明白列宁和小男孩彼此的思想变化,让学生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犯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改正就依然是一个好孩子。通过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敢于质疑来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探究热情产生
一方面,预习激趣。为了改变以往学生不能提前知道课堂所讲内容,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教师可以采用预习激趣的方式,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和准备。
比如,在《谜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采用比赛的形式来让学生对谜语有一定了解,由教师出谜语,学生猜谜底或者是学生自主出谜语,然后由学生进行抢答,最后看谁猜对的谜语最多。在互动氛围高潮时,教师导入课堂学习内容,调动学生对课文的探究热情。
另一方面,教具激趣。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拓展能力还比较弱,对课文中的一些知识难免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采取教具激趣的方式,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来对课文内容进行展示。
比如,在学习《一粒种子》时,教师可以从家中拿来一些种子,带领学生将种子种在花盆里,然后与学生一起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及时记录种子从生根、发芽到长出果实的全部过程,让学生深入实践,展开探究,有助于小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
5.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探究能力
由于小学生思维较跳脱,在课堂学习中可能无法一直集中注意力,经常出现思想“飞出”课堂的情况,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保持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以及集中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来开展合作探究,让学生们一起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去研读文章,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提升阅读效率。
比如,在学习《绿色的卫兵》时,课文采用了很多优美的文字对大树进行了描绘,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在组内进行合作探讨,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将大树比作成卫兵;大树和卫兵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哪些词语是来描绘大树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对全文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找出答案,由组内选出代表发表看法及见解,并得出文章学习之后的心得。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语文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小学生通过语文阅读能够加强个人语言理解能力,在对考题的分析上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为了提升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小学生在学习中敢于质疑,勤于动脑。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在语文阅读中主动探索真理,善于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升小学生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翟常娟《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策略》,《新课程》2021年第51期。
[2] 张望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策略探讨》,《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