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打造以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
2021-03-17梁晓晴
摘 要:提及学习语文的三大难点问题,往往有着明确共识:诗词、阅读理解及写作。对此,中职教师使用的教学实践方法,应具备以学生为本的要求,从惯性思维的培养中,落实各项教育要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对不同教学策略的研究,可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到正向促进作用。此外,中职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减法教育”这一概念,从教学中总结方法,实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要求外,也意味着中职学生能够在此种课堂中,思考得更多、实践得更多。
关键词:中职教育 语文教学 以生为本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32.035
难以理解的古诗词文章,往往需要中职学生通过抄写及背诵的方式来巩固记忆。而基于课文进行阅读与逻辑分析,并从中掌握分析文本内容的技巧,需要学生多进行同类型阅读外,进行更多的思考和练习。中职教师需要突破惯性思维,打造出以生为本的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中职教师还要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通过对多种教学方法的摸索,逐步形成独有的教育理念,奉行以学生为本、以教材和能力培养为原点的理念,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并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立足未来从课时任务分配中,为语文课堂带来更多的改变。
一、以生为本中职语文课堂的构建原则
1.兼顾兴趣提升和学习心理状态保护原则
针对中职阶段学生学习和就业发展层面的问题,结合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具体表现出的问题,对语文课堂的构建方法和教师的教育引导方式展开探讨,解决隐藏在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以及不同教育教学理念下存在的正反争议,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维持中职学生的课堂兴趣,带动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此外,以生为本这一教育教学原则,其意义在于将学生放置教学主体位置,这就需要分别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层面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出发,针对当前中职语文课堂所暴露出的问题,结合当前社会背景下对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要求,进行多维度探索。
2.凸显应用性原则
研究学生学习与内化知识的过程可以发现,学习即是一种行为,也是大脑对特定事物的再理解,更是学生有指向性的个人选择。基于此,教师打造以生为本课堂时,应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以此培养学生的逻辑感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中职学生在就业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可帮助学生走出发展困境,为其带来正向促进的效果。从教育教学结构和框架的优化设计中展开探讨,只有在此基础上对中职学生面临的学业问题加以整合,才能依靠对教学实践方法的转变,将以生为本教育理念落实于实际教学与实践指导之中。
二、以生为本中职语文课堂的实践策略
1.增进师生关系,突出情感教育
教师需要基于课本知识以及阶段性的教育教学目标,组织和设计与情感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对中职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兴趣点和心理取向进行分析,以此来平衡理论教学和情感教育之间的关系,找准中职学生学习和发展层面的问题,使语文课堂的质量和效率皆得到增长外,通过对教育教学流程的组织和优化,为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助力。
例如,情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通过交流与引导,使之与教学实践过程相融合,与课本知识相互衔接,可达到从心理层面增进师生关系,从教育话题确立中引发中职学生思考的作用。在《胡同文化》教学中,中职教师首先应针对当前中职学生的被动学习问题,对教学理念和实际运用的教学办法进行创新,这就需要依照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差异性,对教学效率和实际教学方式展开必要的评估,这是当前较为重要的工作组成,也是探讨情感教育问题和具体的实践方法时,必要的研究部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童年生活与胡同文化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童年以及对胡同文化的理解,可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童年感受,去了解文章中作者所想、所表达的内容。
2.转变教学内容的传授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
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首先需要教师对传授知识内容的方式展开探讨,依靠对教学计划和内容设置的研究,将习作、表达、文本运用的能力融入各项实践活动之中,以此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其次,学生在课堂中的思想灵敏度往往还与教师的引导方式有关,因此,在安排相关的教育教学内容时,教师首先应制定出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方案,并从当前的社会背景环境下,分析语文知识学习与后续个人发展的关系,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
例如,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现实情境及工作要求的层面出发,通过这种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启事类文本的写作,从中划分不同类型的写作方法外,解决现存的教育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应用文的写作特点,并以实际应用为前提条件,提高对这一实践练习过程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中职学生的学习和就业发展问题,归结于实际教学之中,避免学生陷入对语文这门学科认识和理解不明确的困境中,解决现今中职语文教学容易出现的教育问题。
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力
不同教学方法的作用和特点存在差异,为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从中选择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式,避免中职语文教育教学体系中出现适用性不高,各种教育要求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可见,从媒体教学、思维导图应用以及小组协作中组织语文课堂的实践任务,是推动中职学生能力和学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例如,《雷雨》等戏剧类文本学习后,教师可以基于文本材料,布置撰写剧本的实践任务,从中帮助学生明确戏剧創作的要素,不仅可对学生的思维带来正向影响,还会使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条件下,研究与探索更多的知识,这是当前的教育语境下,扩充学生学业发展条件的基石,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语文教学和实践练习的趣味性,在活动组织和计划安排中,使学生明确文本创作的内涵和要素。可见,教师需要对中职教育的培养原则进行明确,才能基于时代背景对中职学生提出的要求,探究当前利于中职学生成长,符合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教育模式,并从兴趣和学习心理状态保护两个层面,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4.立足未来,组织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组织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为助力学生能力成长的基本条件,需要教师立足于中职教育要求,降低固有教学方法和工作体系对中职阶段学生带来的多元影响,这是打造以生为本课堂的基础,其次,教师还需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研究中出发,找到更多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途径,从最初的、固有的教育方式中脱离出来,利用与学生就业、择业相关的实践内容,使中职语文教学随着时代要求的变化以及工作生产模式的改变而转变。
例如,为解决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教师应从社会实践以及生活实践中,加强语文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此加深学生的了解,使中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适应社会及就业要求。可见,中职语文教学出现与实际生活衔接度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基本的教学方法有关,也与实践方式和实践内容无法脱离干系。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在固有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社会公益活动以及诗词朗诵活动,分别提高语文教学的丰富度,以便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找准语文教学和中职教育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总之,以生为本的中职课堂,其重心在于围绕中职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以及就业择业要求,通过组织实践活动与转变教学方式的办法,来提高中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表现和思维灵敏度。这就需要对语文课堂的构建方法,以及教育引导的方式展开研究,以便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学科能力培养、学习观念转变等要求。其次,为了维持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思考,使教学整体效率和质量得到提升,中职教师往往还需要突破惯性思维,基于自身的经验,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奉行以学生为本、以教材和能力培养为原点的理念,使中职学生成为具备岗位实操能力的学生,以及符合社会标准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红梅《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品位·经典》2021年第20期。
[2] 卓开葵《新时代背景下中职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思考》,《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
[3] 郭锋《中职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应用实践探微》,《试题与研究》2021年第23期。
(梁晓晴,1976年生,男,汉族,易县桥头人,大学本科,中一,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353850128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