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021-03-17黄厚江孙国萍

语文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黄厚江 孙国萍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整本书阅读教学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但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书外谈书、浮光掠影、随便挖洞、注重知识、简单化运用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品质和效果,比较有效的做法是通过“指标”引领、任务驱动,在通读和读通中达到让学生真正读书的基本目的;选点切入、以点连线,在多线交汇中体现“整本书”的教学特点;选段精读、专题研讨,在多维共生中实现任务群的课程价值。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毫无疑问,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整本书的阅读和教学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但从教学品质和实际效果的角度进行考察,情况还不容乐观。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单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最常见的有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书外谈书不进“书”。有些教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总是在所谓情境创设上大费周折,在文本外边兜圈子,基本不进入文本内部。如一位教师的整本书阅读课,先是提出“你去过苏州园林吗?你去过哪些园林?你能说点什么?你能为苏州园林做点什么?如果你向一个外地人介绍苏州园林,你会怎么介绍”等一连串问题让学生回答交流,临近下课才引出《苏州园林》《园冶》《东南园墅》这几本书。接着播放视频,介绍《东南园墅》写作的缘起,介绍作者为什么要研究苏州园林,然后给学生发了几张资料,都是书中不连续的几个片段,学生基本没有碰到书就下课了。

第二,浮光掠影不入“书”。这类整本书阅读教学普遍的问题是停留在浅层。如果是小说等文学作品,就是让学生说说感动的情节和喜欢的片段,分享一些阅读感受和体会。如果是学术著作,就是让学生梳理一下基本观点以及作者支撑观点的主要材料。没有实实在在的活动和任务,缺少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探讨。如一位教师教学《乡土中国》,先是借助目录梳理了全书十四个章节的结构关系,接着就是让学生指出“远离家乡的人要带一包家中灶上的泥土”“不少人在车内随手向车外扔垃圾”等现象与书中哪些章节内容相关,用书中的知识对这些社会现象进行分析。

第三,随便挖洞没有“书”。有些教师的整本書阅读教学,缺少“书”的意识和“整”的能力,无视整本书阅读的基本规律,完全是随心所欲,毫无章法。或者是讨论几个基本没有联系的问题,或者是完成互相独立的一个个任务,或者是阅读欣赏一个个“精彩片段”,或者是组织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和内容交流分享。

第四,只有“知识”不见“书”。这是实用性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把书中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不是教学整本书的阅读。比如教学朱光潜先生《谈美书简》的阅读,其核心教学内容就是研究作者的美学观点,围绕艺术和生产劳动、形象思维与文艺的思想性、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审美范畴中的悲剧性和喜剧性等问题展开讨论,组织学习活动,最终归结到“怎样学美学”这个核心问题,俨然就是大学的美学课。教学吕叔湘先生《语文常谈》的阅读也是如此,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语言与文字的知识。

第五,简单化的读用结合。通过运用来深化整本书的阅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如果是立竿见影式的简单化运用,就不可取了。如一位教师教学《乡土中国》,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任务:学生会为了宣传学校形象,要排练一个节目,可是有一位同学因为担心影响学习不愿意参加,请你以班主任的口吻、运用《乡土中国》里的理论观点来做这位同学的思想工作。学生的劝说基本都是从参加这样的节目可以锻炼能力、对将来找工作有帮助等方面强调这个活动的好处。姑且不说这样的思想教育是否合适,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来看,这种立竿见影式的、简单化的读用结合,对深化全书的阅读理解,对学会整本书阅读基本没有意义。

那么,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呢?我们认为可以采用这样一些基本策略:

一、“指标”引领,任务驱动,在通读和读通中达到让学生真正读书的基本目的

整本书阅读,顾名思义首先要阅读。但学生没有好好读,教师就天花乱坠地开展教学;在天花乱坠地教学之后,学生还是没有好好读的情况并不鲜见,甚至出现学生没有好好读书就能考高分的奇怪现象。什么是好好读呢?我们认为就是通读和读通。有的书既要通读又要读通,有的书则只要通读,总之通读是统一要求标准。

什么是通读,并不难理解。就是学生完完整整地把书好好看了,最好是看个两三遍。这很好懂,但做到不容易。不少整本书阅读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并没有把书读完。甚至有不少学生和教师都反映:书还没有好好看,也不会好好看。不少教师很困惑:学生没有时间读书,有时间也不愿意读书,这该怎么办?近几年来,校园读书的氛围总体比以前好了一些,但绝大多数学校中的绝大多数学生看书的时间并不多,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还是做题。事实上,不少家长、不少学生、不少教师还是以为做题最靠谱儿也最踏实。当然,高中尤其是高三,要学生能够挤出一点时间读书的确是勉为其难,但教师不能因此就放弃。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让学生基本把一本书比较认真至少是比较完整地看完呢?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任务驱动。

我们采取的做法比较简单也比较有效,就是一本20万字左右的书要完成这样几个任务:(1)写一句话推荐词;(2)写一篇300字的内容简介;(3)写一篇3000字的书评或者读后感;(4)不连续摘抄10个片段,每个片段100字左右;(5)选择不连续的10个片段写20处点评。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只要完成了这样的任务,一本20万字左右的书也就“读”得差不多了。如果书的字数多一点,任务会有所增加。除了任务,我们还会根据“书的相貌”(即翻阅痕迹)进行打分。当然,任务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

什么是读通呢?就是对一本书的内容有比较好的把握。对一本书的整体把握有这样几个标志:(1)文学作品把握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学术著作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2)文学作品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特征,学术著作把握书中的主要概念和主要判断;(3)文学作品把握主要情节,学术著作把握主要概念、主要判断之间的关系;(4)形成自己对整本书的评判,对书的思想和表达形式有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

如何让学生把一本书读通呢?主要策略还是任务驱动。比如《红楼梦》,我们设计了一组任务让学生完成:

(1)小说设计了由两条主线构成的网状结构:一条是以贾府为中心,叙述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一条是以宝黛钗爱情故事为中心,叙述大观园中人物的命运。请选择一条主线,概括其主要阶段,并说说整部小说有几次高潮。

(2)《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小说善于在人物的互动中展现其身份地位和性情气质。选择一个主要人物以他(她)为核心建立一个“人物群”,并简要分析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

(3)《红楼梦》采用了先鸟瞰再铺陈展开的写法,前五回在全书中有“架设结构,勾连人物”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又善于铺垫照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明暗交织,遥相呼应。请寻找前后文呼应的情节,从前五回中选择一回简要分析它在全书中的作用。

(4)对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历来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在《红楼梦》的众多续书中高鹗的最切合作者原意,难能可贵;也有人认为高鹗曲解了曹雪芹的创作设想和意图,扭曲了人物性格,改变了人物命运,续写非常失败。你如何评价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简要分析。

通过这样一些任务的完成,基本能达到引导学生通读全书和把书读通的目的。当然,为了促进这些任务的完成和提高任务完成的品质,还要结合这些任务,组织相应的其他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比如结合任务(1)和任务(3),可以组织分享和交流,结合任务(2)可以布置图文结合的书面作业,结合任务(4)可以组织读书报告会或者写作小论文。

二、选点切入,以点连线,在多线交汇中体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特点

前面说过,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常见的问题是或浮光掠影,或到处挖洞。要改变这样的局面,有效的办法是选点切入,以点连线,在多线交汇中体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特点。

选点切入,即从书中提炼一些具有提挈价值的话题和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些话题和问题阅读思考,完成任务。以点连线,即由一个核心话题和核心问题,牵引出一组或者一系列相关内容,组成一条条阅读的线条或者链条。多线交汇,即通过一条条既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的阅读线,交汇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网络或立体的框架,而这个网络或框架就是全书平面或立体的呈现。

比如《论语》,从一般阅读来看,书中包含了“仁”“义”“孝”“信”“天命”“人性”“君子”“交友”“治学”“施教”“干禄”“富贵”等很多核心话题,这些话题都是阅读这本书很好的“点”,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问题进行阅读。而这些问题和话题(当然也可以对其进行切分),每一个都可以从书中牵引出一条线,而这一条条线所涉及的内容又是相互关联交叉的,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就可以从中读出许多丰富的内容,对《论语》进行深度的阅读和理解。当然,也可以跳出这些常见话题和问题开发阅读的点。比如引导学生在《论语》中读人,在通过一系列任务完成通读和读通之后,让每个学生从书中选择一位孔门弟子进行研读。孔子的主要弟子在《论语》中几乎都有涉及,多者如仲由出现了42次,设计的章节绝大多数在三四次以上。在每个学生认真研读的基础上,根据研读的对象进行分组研读,交流每个人眼中的某位弟子,互相分享、补充、碰撞,当然教师也参与其中,最后分别写出论文,召开论文报告会。在此基础上,再研究孔子伟大而丰富的思想。

再如《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红楼梦》中的“梦”、神话故事、诗会、人物诗词都是非常好的切入点,每一个点都可以组成一条阅读的线。我们所作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中,选的比较巧妙的一个“点”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情话表达”,抓住这个点就可以梳理出宝黛爱情的整个故事,还可以牵带出许多相关故事和人物,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走进两个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把握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深度理解宝黛爱情的本质和他们的悲剧命运。对于阅读内容丰富复杂的整本书,如果能够从书中发现系列性、网络化的阅读话题和主题,将其作为阅读的切入点则更有意义。比如,我们让学生从婆媳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父子关系、妯娌关系、主仆关系等点切入阅读,然后再进行各组关系的阅读交流,最后再通过对种种关系的整合来认识封建大家庭和封建社會关系的特点,进而让学生了解封建文化的本质及特征,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选段精读,专题研讨,在多维共生中实现任务群的课程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精读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都是有问题的。仅仅依靠略读和泛读,绝不能很好地体现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更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在介绍“学习任务群1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学习目标与内容”时明确指出:“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可见,整本书阅读教学必须重视精读。

精读自然要选择整本书中的重要片段和精彩篇章。比如《红楼梦》,“宝玉挨打”“黛玉葬花”“晴雯撕扇”“抄检大观园”等自然都是应该精读的片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重要片段和精彩篇章好好读了,学生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但要能体现“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的课程要求,选段精读不能仅仅是“段”的阅读,还必须有“本”的意识和“整”的意识,要把这些选段放到全书的背景中进行教学,要追求点与面、形式与内容、艺术与思想、阅读欣赏与表达交流等多维度的共生。比如《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就要能从等级森严的贾府环境、种种人物的个性特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宝黛之间“木石前盟”的心灵默契,读出宝黛爱情故事必然的悲剧性,不仅要对情节作适当的“前延后伸”,还要对人物命运、人物关系有一定纵向和横向的延伸勾连。不仅仅是像《红楼梦》这样故事复杂、情节完整的文学作品应该如此,即使像《朝花夕拾》这样的单篇组成、《论语》这样的语录体也应该如此。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整本书的教学资源和学习价值比之于单篇都要更加丰富。必须通过专题研讨,才能很好地实现“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这样的课程价值。这或许就是课程标准把该任务群的名称定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而不是“整本书阅读”的一个重要原因。需要强调的是,整本书阅读的研讨专题,无论是由教师确定还是学生自主确定,都应该注意这样一些特点:(1)具有带动全书阅读的功能;(2)着眼于全书整体性的阅读与欣赏;(3)着眼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4)立足学生学习实际提供适度的研讨空间,设置具体的情境。

《红楼梦》的教学,我们设计了多个研讨专题,让学生选择完成,如:

(1)《红楼梦》的主题历来见仁见智,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种。其一,爱情悲剧说。小说描写了宝黛爱情的曲折及其悲剧结局,表达了对青春生命的礼赞以及对悲剧命运的深沉叹息。其二,家族盛衰说,小说描写了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树倒猢狲散”的衰败过程,揭示了传统社会这一“末世”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其三,“两个世界”说。一个是以大观园为象征的理想世界,一个是大观园以外的现实世界,这两个世界彼此冲突却又不能完全独立。你如何理解《红楼梦》的主题?

(2)鲁迅先生高度评价《红楼梦》在人物描写方面的艺术成就:“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从小说中选取一个人物,结合具体细节和情节分析其性格的多重性,以“真的人物”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红楼梦》对“大观园”的描写着墨颇多,大观园的破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有人认为,大观园是诗意、自由、快乐的象征,是曹雪芹创造的青春王国,是他理想的寄托;有人认为,大观园中的理想世界完全摆脱了现实世界的束缚,与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对照;有人认为,大观园虽然美好但无法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和笼罩,这样的理想世界只能是一种“理想”;也有人认为,大观园本来就是在现实世界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是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还有人认为,大观园是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外的第三世界……请围绕“大观园与外部世界”这个话题研读作品,准备一个发言稿参加专题研讨会。

(4)鲁迅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有價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叔本华把悲剧分为三种:一种是由恶人造就的悲剧;一种是由偶然的机运造就的悲剧;一种是由不同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造成的悲剧。而不同的读者从中读出了不同的悲剧。毫无疑问,《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你从《红楼梦》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悲剧?写出你的研读心得,和同学交流。

(5)小说中人物的居住环境,都是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方式。《红楼梦》中每个人物的居所都表现了主人的性格。请选择一个人物研究他(她)的居住环境和他(她)的性格之间的关系。

我们认为,这些研讨专题都较好地体现了以上几点要求。通过这些专题的研讨,无论是对文本丰富内涵和精髓的把握,还是对阅读整本书门径的探索;无论是阅读视野的拓展,还是整本书阅读经验的形成和积累,学生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可以在积累与梳理、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阅读与写作、读书与生活等多维度的共生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猜你喜欢

教学问题解决策略
高职院校工程制图课程现存问题及改革措施探讨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