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教材写作教学路径探寻

2021-03-17王传新邓薇

语文建设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语篇语境写作教学

王传新 邓薇

【摘要】统编教材的写作专题在读者意识的自觉和教材课程化方面有了巨大突破,但是因为缺少相应的“语境”设计、“语篇”目标和“语径”训练,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本文尝试引进“语境”“语篇”“语径”的概念,运用融合式写作教学理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并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为例,探讨通过“语境”“定向”,通过“语篇”“定标”,通过“语径”“定序”的写作教学策略。

【关键词】写作教学,语境,语篇,语径

统编教材写作专题的短文部分大都涉及静态的文章学知识。这种编排对认识、理解相关写作知识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没有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则很难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写作能力。短文后的“写作实践”部分,有的题目设计具有“读者意识”,带些“交际写作”的意味,使人眼前一亮,这部分的资源是可以巧妙利用的。然而,还有一些题目缺少相关写作“语境”的设定,致使学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范围里进行有针对性的言说;对“语篇”样式也缺乏一定的自觉意识,致使学生的文体意识比较淡薄;此外,教材也缺少必要的“语径”训练,致使学生不知道如何才能达到写作目标。

据此,笔者尝试借鉴王清老师的写作教学思想,基于统编教材进行融合性的写作课程与教学体系的建构[1],对教材中的“写作知识短文”和课文后的“写作实践”加以创造性使用,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说明的顺序》为例试作简要论述。

一、巧设语境,使写作有边界

没有语境的写作教学是没有界限、难以操作且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师教得“空”,学生写得“泛”,无病呻吟者比比皆是。为了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真实的言說,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设计一定的“语境”。

“语境”的形式众多,常见的有“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认知语境”和“虚拟语境”。[2]就课堂教学和考场的特殊形态而言,可以尝试把“情景语境”或“虚拟语境”用于写作教学,引导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下,面对交流对象应交流什么话题,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教师既可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设立“语境”,也可以教学生面对少量信息的“裸题”如何进行“语境”化改编。

《说明的顺序》这个写作专题中的写作知识并不复杂,无非介绍了三种说明顺序,在什么情况下用哪种说明顺序,以及每种说明顺序有哪几种形态等。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仅掌握了静态知识,很难运用这些知识完成一篇说明语篇的写作,尤其是在没有任何“语境”限定的情况下,更是难上加难。

比如“请以‘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这是个“裸题”,看起来没有任何限制,似乎写什么都行。而实际上,越是宽泛的题目,学生越不会写,因为他们完全不知道应该写什么,也不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写作目的,这样的题目反而不好写。这就需要教师对题目增加相应的“语境”,例如:

有一天,地球科技发达了,我们乘宇宙飞船到了另外一个科技、文化远远落后于地球的星系,并遇到了外星人。请你以一个地球文明使者的身份,用合适的语言打消他们的顾虑,并向外星人介绍水,以传递地球文明。请以“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说明文。

教师可让学生比较原题与修改后的题目,思考其中的差异。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原题是没有方向、范围、目的的“裸题”,很难写;而修改后的题目则交代了交流的情境——地球人探访外星系,交流的话题——水,交流的对象——外星人,交流时“我”的身份——地球文明使者,交流的目的——通过介绍“水”传递地球文明。

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写作练习尤其是考场作文中,学会为“裸题”设定具体的写作语境、写作话题、交流对象、交流目的以及作者的身份。因为有一定语境的限制,才能确定应该写什么,哪些内容可以写得具体点,哪些内容要简略些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切题,语言才能恰当,主题才能集中。

二、明确语篇,使写作有方向

当下,无论是平常的写作训练,还是中考作文考查,常常有“文体不限”的字样,即没有任何“语篇”样式的限制。表面上看这似乎兼顾了大部分学生的表达习惯、表达方式和表达能力,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行不通的。因为在一定的语境和交流目的下的写作,大都有相应的语篇样式,许多情况下是无法让学生随意发挥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有意识地把“文体不限”改为有针对性的语篇样式,如“叙述性语篇”“说明性语篇”“描述性语篇”“说服性语篇”等。

至于为何用“语篇”样式代替“文章”样式,主要是因为“文章”是文章学的概念,它常常处于一种自足的、封闭的、静态性的状态,不适合“语境”概念下的交际写作。而“语篇”最突出的特点是开放性、语境性、动态性,大到一部长篇小说,小到一条标语,只要有一定的长度,能表达一定的交流目的,都是语篇。“语篇”这个概念相比于“文章”更科学,也更有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此,在具体的写作教学和写作实践中,教师要对“文体不限”进行“语篇”样式的合语境化限定。

如“请以‘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命题者究竟希望学生写一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抑或是以“水”为话题的记叙文?题目中没有明确,似乎写什么都可以。然而,“议论文”是一种“说服性语篇”,意在说服读者;“说明文”是一种“说明性语篇”,意在把某种特定的人、事、物说清楚;“记叙文”则是“叙述性语篇”,重在写人、叙事、抒情。这三种语篇的样态、功能不同,使用的写作策略及方法也大相径庭。语篇样式不明确,教师无法教,学生也无法写。如果“文体不限”地混着教与学,到头来,学生就会写出“四不像”的文章。对于这一命题,教师应根据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语篇样式,如要求学生写一篇说明文等。

三、开发语径,使写作有逻辑

创设写作语境,便限定了写作的方向、范围;确定语篇样式,便明晰了写作目标。那么,该如何达到写作目标呢?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达到写作目标的路径,即“语径”。“语径”通常是一种思维性的策略,可以是指向写作材料的“渲染”与“对比”的策略、“分析”与“综合”的策略,也可以站在读者需求的角度进行策略设计。

仍以上述写作题目为例,在创设了“语境”、明确了“语篇”样式之后,接下来就要解决写作材料的问题。要生成合适的写作材料,便涉及“语径”的策略问题。就“水”这个题目而言,本课学习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的写作知识,属于静态的陈述性知识,无法帮助学生生成有效的写作材料,为此教师必须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读者需求的角度,即外星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可能有什么需要。从这个角度来生成写作材料的知识,便是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而生成写作材料的过程,便是“语径”。于是,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外星人,想了解‘水,你会向我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了五个关键词:描述、用途、比较、文明、安全。与这五个关键词相关的材料,便是学生进行写作的材料。

解决了写作材料问题,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就是本次写作最为重要的内容——说明顺序的问题。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安排写作材料进行说明,对学生而言很有难度。显然,有关“水”的文章不属于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制作工序等,不能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水”不是建筑物或者一般意义上的物品,无法按照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的“空间顺序”进行介绍。那么,“水”只能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了,比如从现象到本质、从概括到具体或者从主到次等。这同样需要运用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连环问题:

如果你是外星人,你最担心的是什么?(安全)

在消除了安全隐患之后,你首先想了解什么?(描述)

如果听完“我”的描述,你还是觉得不太清楚、不太明白的话,你希望怎么办?(比较)

你現在明白了“水”是什么样的东西,那么,关于“水”你还希望了解些什么?(用途)

既然“我”是以地球文明使者的身份来传递文明、表达友善之意,那么除此之外,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文明)

如此根据交流对象的需求程度进行设问,巧妙地引导学生为写作材料进行排序,从而帮助学生厘清“逻辑顺序”。

综上所述,统编教材写作专题相比以前有很大突破。然而,要基于现有教材更好地开展写作教学,还须引进“语境”“语篇”“语径”的概念,通过“语境”为写作定好方向和范围,通过“语篇”确定写作目标,通过“语径”来生成写作材料、确定说明顺序,加之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和融合性的写作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清.语境语路语篇:基于统编教材的写作教学策略探寻[R].淮安:淮安市教学研究室,2021.

[2]孔凡成.语境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108~115.

猜你喜欢

语篇语境写作教学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