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育戏剧课堂的评价体系
2021-03-17李静
【摘 要】课堂评价的核心在于发挥其激励和反馈作用,教育戏剧课堂评价应以人为本,明确课堂评价标准;以评助教,不断创新课堂评价方式;师生合作,共同参与课堂评价过程;关注心灵,全面建构课堂评价体系;从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促进生命成长。
【关键词】教育戏剧;课堂评价;生命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88-0017-04
【作者简介】李静,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常州,213000)教师,一级教师。
课堂是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评价的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收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生命成长的广度和深度。教育戏剧课堂评价体系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以“评价即教学”和“评价助教学”为理念,以表现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元认知评价,使学生从身体、认知、情感多个层面获得生命成长的动力。
一、以人为本,明确课堂评价标准
科学有效的评价需要有清晰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教育戏剧课程的特点,在分析学情的前提下确定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基于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明确课堂评价标准,设计教学活动。
1.明确评价依据。
首先,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元素和戏剧方法培养全人的教育方式,它既是一门有着独特价值的综合课程,也可以作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工具。教育戏剧将“人”放在本位,以角色育人,以“人”育人。因此,“人”是教育戏剧的核心,教育与戏剧的融通是以“角色”为起点的。培养角色意识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角色的定位、识别和对象化的能力。角色育人育的是具体的人、活泼的人、有个性的人、富有生命力的人,只有在角色意识下的体验、思考、行动、评价才能具体、真实、生动、全面地和素养联系起来。[1]11身体打开、灵魂在场、愉悦创造是教育戏剧课程的三大特点。教育戏剧就是在教学中用戏剧方法展开一个事件,打开学生的身体和思维,通过角色扮演内化道德,建构学生同理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体验、反思、创造。[2]教育戏剧评价体系的构建應该以人为本,注重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注重从身体、认知、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其次,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中学生思维活跃,正处于接受新鲜事物较快的阶段,学生敢于尝试、勇于表现,非常适合角色表现。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已经具备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的潜能。在教育戏剧课堂上,教师运用戏剧形式、手法,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以及认知水平。学生在戏剧艺术中欣赏美,在戏剧情境中感知美,在戏剧活动中体验美,在戏剧参与中创造美,从而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健康人格,促进生命成长。
再次,依据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教师将教育戏剧课程与学科应用的目标定位在学生素养的提升上。学生能运用戏剧表达态度、形成观点,学会运用换位思考和身体表达等探索并尝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具备将教育戏剧的基本方法运用到其他学科学习的初步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来建构知识、发展智能,形成观点立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戏剧课程目标和内容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这是评价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
2.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清晰详细地描述预期的目标,明确判断学生表现的指标,从而给学生提供努力的方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助力学生成长。
经过归纳、分类、提炼,教育戏剧课程与学科应用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的不同,择取评价细目,增加水平区分,设计属于自己的课堂评价量表。
二、以评助教,创新课堂评价方式
教育戏剧的课堂评价以“评价即教学”和“评价助教学”为理念,将评价贯穿教学始终。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情、完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观察改进教学活动,进而在教与评的互动中落实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将传统纸笔测试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及时捕捉学生在教育戏剧参与过程中的认知、思维、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表现。教师还可以利用视频切片分析法,对课堂录像进行编码和统计,进而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给出综合性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切片反思自身表现,提升自身的元认知水平。总体来讲,教育戏剧课堂评价体系应统整教、学、评三个环节,遵循过程性、系统性、激励性原则。
1.过程性原则。教育戏剧课堂评价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教师可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前测和后测,过程中贯穿表现性评价,检测、调控学习过程,并据此反馈、指导、改进教学。这样的评价系统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反馈,以便学生获取和利用这些反馈对自我表现进行调整。
2.系统性原则。教育戏剧主张“教、学、评”一体化,即评价目标、评价标准、评价任务、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之间紧密相连。评价应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过程是表现性评价的过程,学习活动也是表现性任务。评价以学习目标为焦点,关注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学习的结果,评价还应关注知识背后的“大概念”能否引发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认知技能。
3.激励性原则。教育戏剧课堂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继续向前发展。评价主体的维度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方式的维度包括纸笔测试和表现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身体、认知层面的成长,还运用情感评价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增值性评价,多角度激励每个学生个体的成长。
三、师生合作,共同参与课堂评价过程
教育戏剧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希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评价的主体。在这样的评价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辅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辅助他们成为熟练的自我评价者。教育戏剧课堂评价主张与学生分享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评分规则的制定,记录自己的表现,参与表现性评价结果的交流。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评价模型(图1),评价模型将课堂表现、剧场分工、分科渗透纳入其中,重视学生的元认知评价,并充分兼顾了评价的多元化、体验性和过程性。
评价体系中教师清晰界定的目标途径,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做出客观评价提供可能,并使学生习惯将持续性的评价作为完成任务的一个自然的、有意义的过程来看待。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利用评价的指标来了解自己的进步、监控自己的发展,逐渐内化评价标准,明晰自己的弱点和长处,利用所学的知识来改善表现,有利于学生对学习负起更多的责任。
以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作品《史良》为例。教育戏剧课前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关于常州市青果巷的名人故事;课上民主表决,选择了“从青果巷走出来的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史良”作为主角创作作品;学生迅速分工合作,创作剧本,并最终选取了“史良入狱”“狱中教妇女识字”“起草并推动颁布婚姻法”三个情节展开故事。展演的过程中,学生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追光师、录像师。表演之后学生这样感叹:“我收获的不仅是演技的提高,更多的是将自己打开,用另一个人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体会他人的经历,丰富自己的学识。”
四、关注心灵,全面建构课堂评价体系
教育戏剧课堂评价体系还将情感评价纳入其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情感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重视情感方面的教学目标,监管学生的情感状态,调整教学策略。情感状态预示着人的行为倾向,所以情感变量被认为是预示个人未来行为的重要指示器。情感变量主要包括潜在的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目标。自我报告的评价方式是在课堂中收集学生情感资料的最实用的方式。开展学生情感评价,可采用匿名的方式,既可以在教学伊始也可以在教学后,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据此对学生群体的情感特点做出可靠的评判。见物知人、信件、独白、良心巷等戏剧方法都比较适用于收集学生的情感资料。
综合来看,教育戏剧课堂评价以人为本、以评促教,从身体、认知、情感等多方面关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成长,综合育人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满春燕.角色育人:教育戏剧的育人价值及学科转化[J].基础教育课程,2021(3):34-39.
[2]李万龙,满春燕.中学教育戏剧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0:7.
3567500589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