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发展视域下的想象习作进阶教学

2021-03-17林其雨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

林其雨

【摘要】基于统编教材想象习作的编排特点,开展习作教学时,可以通过阅读进阶、迁移运用、异步累进三条路径,运用范文引路、搭建支架、主题发散、项目化学习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想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融合进阶发展,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融合发展,想象习作,进阶教学

融合,即通过一个载体,将不同的要素相互关联,使其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共同体;融合发展,即将不同的要素联结建构,形成一个整体,通过操作运行,促进其变化与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稱“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目标在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想象、思维与语言表达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是想象习作教学的核心目标。统编教材重视通过想象习作促进学生想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共同发展,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共编排了十一次想象习作训练。那么,统编教材想象习作的编排有什么特点?教师又该如何促进学生想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融合发展呢?

一、想象习作编排特点

1.童话引路,想象故事为重

想象习作,从写作童话开始。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教材在其中编排了三次童话写作训练。童话是儿童喜欢的文体,学生在一、二年级已阅读了大量童话体课文,在此基础上进行童话写作,既契合儿童的写作心理,又降低了想象习作难度。从根据提示编童话,到大胆想象,创造想象奇妙的童话世界,再到创编有趣的动物主题童话,三年级习作以编创童话故事为主线,训练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四年级写作与书中人物的故事、奇思妙想、新编故事,五年级的二十年后的家乡、神奇的探险故事,六年级的变形记、创编生活故事和科幻故事,皆以创想故事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想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童话引路,想象故事为重,是统编教材想象习作编排的一大特点。

2.融合发展,能力进阶

想象是在对表象加工处理基础上的再创造。从创编童话到创想生活、科幻故事,从自由大胆地创想,到加入生活与科学元素,想象的难度在加大,对表象的加工处理的难度、深度也在加大。从创想简单故事,到创想场景、事件、曲折情节,再到想象人物的心情、心理活动、环境,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思维、思辨思维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再从表达能力看,从三、四年级把故事写下来、写清楚,到五、六年级把创编的故事写完整、具体、详细,写出人物心理活动、心情变化,对学生表达的要求也在提升。可见,促进想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融合发展,实现能力进阶,是统编教材想象习作编排的另一个特点。

3.建构路径,搭建支架

统编教材编排想象习作,注重搭建习作支架,让学生想象有路径、思维有方向、表达有章法,既降低想象难度,又提升想象、思维与表达的质量。教材中的习作支架主要有:情境、问题链、写作提示、故事地图、思维导图、写作提纲、互动评价、习作发表等。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其进入想象世界,展开自由想象;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展开思维与想象,让思维有深度,想象更丰富;写作提示,提示写作的思路、内容与要求、方法,让学生写作有方向,写作有路径、方法,有内容可写;故事地图、思维导图,以图示思,想与写的过程与路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情节、人物活动及其与写作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习作页呈现了“你想去哪儿探险”“打算带上哪些装备”“可能会遇到什么险情”三个问题情境,同时配以两个图文结合表,以此作为想象思维的支架,帮助学生打开创想的路径,解码探险故事的基本模式,引导学生聚焦险境,创想脱险的方法和过程。以多元化的支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思维与表达,是教材编排想象习作的又一特点。

二、想象习作进阶教学路径

1.阅读进阶,让阅读提升审美

一篇好的想象习作往往折射出学生阅读的质与量,是学生阅读经历、品位的直接投射。阅读中遇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都会在学生心中留下痕迹,并在想象习作中表现出来。同时,阅读高品质的童话、神话、传说、科幻故事和生活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创编故事。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的提示:“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这些动物的经历一定很奇特,它们的故事一定很有趣。”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插上科学的翅膀飞》的提示:“写之前和同学交流:你印象中最深刻的科幻故事是什么?故事里写了哪些现实中并不存在,却看起来令人信服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产生了什么影响?”教材编写者预设学生已阅读过一定数量的童话、科幻故事。统编教材配合想象习作,编选大量的童话、寓言、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小说、人物故事、科幻故事,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好的故事是如何创编的、情节是如何创想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创造的,体悟作者如何通过故事表达对人类生活、生存、命运的思考与感悟,以期通过高品质的阅读为高质量的想象习作打好基础。

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选文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三、四年级多读经典童话作品,五、六年级多读优秀的民间文学、小说、人物故事、科幻作品,通过阅读进阶,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审美情趣、审美鉴赏力,更好地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创编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好故事。

2.迁移运用,让情境助力进阶

对于想象习作而言,迁移运用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与表达能力,实现能力进阶发展。所谓的“迁移”,就是将学得的知识、方法运用到同质化的情境中,实现知识、方法的能力化。情境创设,是迁移运用的前提。

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想象习作《奇妙的想象》教学为例,本次习作内容是“选择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习作要求是“根据题目提示,展开大胆想象,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宇宙的另一边》,体会想象的神奇,理解反向想象这一方法的运用。接着,创设练笔情境:“在宇宙的这一边,鸟儿是在天空中飞的;在宇宙的另一边,。在宇宙的这一边,江河流淌着清澈的水,在宇宙的另一边,。在宇宙的这一边,;在宇宙的另一边,。”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反向想象和句式“在一边……在另一边……”进行想象与表达。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时,可以创设情境: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成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让学生迁移运用相关想象,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怎么变,变后会发生什么事。学习两篇课文后,提炼想象方法,结合教材“初试身手”创设的情境——“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一起接龙编写故事”,让学生继续迁移想象方法,创编自己喜欢的故事。教学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时,可创设情境:铅笔还有什么梦想?用上“第六个梦想,是……知道我要……”引导学生迁移相似想象,续接课文“一支铅笔有多少梦想……”,展开想象表达。教学《尾巴它有一只猫》时,可创设情境:“尾巴它有一只猫”“太阳躲在草里睡觉”……你还有什么奇特而有趣的想象,说给大家听,再写下来。让学生再次迁移反向想象,创想故事,表达故事。最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运用想象方法,进行单元习作《奇妙的想象》。

聚焦单元习作内容与目标,创设情境,通过反复练笔,引导学生反复迁移运用想象方法,创想情境、人物、故事情节,实现想象方法的自主迁移运用的同时,在单元内融合进阶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

3.异步累进,让整合学习助推进阶

能力作为一种稳定的认知结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训练。比利时教育家罗日叶认为,能力是整合知识、内容、思维与目标发展的结果……知识的整合,指称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把新获得的知识移接到先前的知识中去,由此重构其内在世界。异步累进,阶段整合,持续进阶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与表达能力,是想象习作训练的有效路径。

统编教材编排了前后相续的想象习作,三年级的训练重点在于创编童话故事,四年级让学生创编与书中人物的故事,五年级着力创编基于生活的人物故事,六年级则旨在创编科幻故事。从童话世界到生活世界,再到科幻故事,前一创想表达故事能力,是后一创想表达故事能力的基础;后一创想表达故事能力,总是在整合前一能力基础上有所发展提升。想象习作与能力融合发展呈现出异步训练、阶段整合、累进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要把握这一特点,一个阶段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发展一个能力点,在后一阶段进行整合,将能力融合发展放到更大的系统中寻求发展。求质不求多,一课一得,一单元一得,一册一得,再到一年整合一得,四个年级两个学段的持续性、累进式能力整合学习,显然符合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三、想象习作进阶教学优化策略

教材序列化编排了想象习作,小学生也喜欢想象习作,但学生的想象习作并不尽如人意。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小学生的想象習作普遍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内容空洞无物,难以将想象点拓展成情节完整的故事;第二,故事内容老套、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性与独特性;第三,习作内容零散无序,缺乏逻辑条理性与思维深度。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与表达能力呢?

1.范例引路,建构故事范式

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是学习如何建构故事的好例子。教学时,我们可以之为范,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创编故事。

以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为例,习作要求是“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刺激的探险故事,把遇到的困难、求生方法写具体,把心情变化写出来”。要完成本次习作,学生不仅要想象探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场景、装备、探险过程,更要深入构想故事情节,如遇到了什么险情,如何摆脱困境,还要想象在此险境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心情,甚至还要创想细节,以丰满人物形象。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跳水》为范例,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故事模型,即故事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孩子、水手、猴子、船长

环境:海上风平浪静

情节:孩子遇险得救

再引导学生画出故事情节图:

借助故事三要素,架构故事框架;对照情节地图,创想故事情节和探险过程。由此,可总结出范文引路建构故事的教学范式:阅读范文,提炼故事模型——运用故事模型,构思故事框架——借助故事地图,构想情节。如是而教,不但使学生创想故事有路径、有方法,也使其表达有条序、有章法。

2.搭建支架,引导深度创想

支架作为引导学生深度创想的手段和工具,主要包括问题支架、提示支架、情境图支架、思维导图支架、概念图支架等。支架可帮助学生深度构想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

创编故事的难点在于如何构思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故事更有趣,更有代入感;重点是如何让人物形象更生动形象,更吸引人。教学时,教师可以搭建支架,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以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想象习作《我和过一天》为例,为深化对这一天活动过程的构想,可先让学生填写表1。

接着,聚焦“如何让情节更跌宕起伏”,让故事出现“事故”,让意外事故使故事曲折起伏,教师可以呈现一张思维地图(见图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制造事故,制造意外;创想方法,解决意外;再设想又遇到什么意外事故,又是用哪些方法解决的……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创想意外事故,设想解决意外的最佳方法。事故之巧,方法之妙,尽显想象之巧妙,思维之深广。如此而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解决问题的方法出乎意料,故事更显神奇、有趣。

如何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吸引人?可以问题链作支架,引导学生创想。例如:遇到意外,“我”是怎么想的?“我”会跟他说些什么,又会怎样行动,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入境,想象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内心活动,进而丰满人物形象。

支架使创想有路有法,写作故事的思路清晰、有条理,使得故事情节曲折;支架引导学生想得细,想得深,让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主题突出。

3.主题发散,突破创想框限

学生想象习作的最大问题在于故事内容老套、同质化严重,读之如同嚼蜡。这是因为学生受到思维定式的框限。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发散的方式,帮助其打开思路,展开联想想象。

以教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插上科学的翅膀》为例,教材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能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会发生些什么?学生立刻会想到恐龙在侏罗纪时的生活与灭亡,至于如何生活,又如何灭绝,其间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一时难以周尽。教学时,教师可在表格上填写一个主题词,如“灾难”,让学生据此联想想象。学生填入与“灾难”意思相反的“乐园”“生存”“友好”“战友”,与“灾难”相关的“拯救”“污染”“战争”,与“灾难”相似的“残酷”“伤心”“绝望”“孤单”……随着联想的主题词越来越多,学生创想的思路越来越宽,想象的内容、场景越来越丰富。写作时,有的学生想象恐龙遭遇灾难,引发了对灾难的思考;有的想象恐龙为种族生存,联合抗击外敌,引发了对战争正义性的思考;有的想象恐龙们共同行动起来,拯救日益恶化的环境,表达了对生存与命运的思考;还有的想象恐龙在森林王国里快乐地生活着,表达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学生习作的主题、内容与体裁,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见表2)。

主题发散,不但可以使一个学生展开自由联想,而且一个学生的联想可以激发另一个学生,甚至一群学生的联想,形成联想激荡,情感共鸣,进而生成更多意想不到的主题、内容、情感、思想。

发散,是为了突破思维定式和想象局限,使得学生的想象既有固定点,又如风筝一样能自由放飞,不断地催生习作主题、内容与情感、思想,催化创新性、个性化、独特性的想象习作诞生。

4.项目化学习,融合发展能力

想象习作项目化学习,是指以想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融合发展为目标,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想象习作学习不断走向深入,并通过习作过程与结果,展示想象、思维、语言表达的运用与融合发展。

创编童话是三、四年级学生想象习作的主要内容。在教学时,我们可以编一本《有声童话故事书》为学习任务,让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听、说、读、写、演、评、改、编等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听童话、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评童话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一本《有声童话故事书》。

听童话,让学生搜集并一起听有声童话,探究创想童话故事的方法。读童话,探究创编与写作童话故事的技巧。写童话,小组同学以接龙创编童话故事的方式,接续创编童话,并最终形成童话故事集。讲童话,让学生讲一讲自己创编的童话,评选班级“童话故事大王”。演童话与评童话相结合,让学生将自己创编的童话故事写成剧本,与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再比一比、评一评,看谁的童话故事编得好、演得好,分析各自创编的童话故事的得与失,并进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融音频、视频为一体的童话故事书的制作,其后举行《有声童话故事书》推介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童话书,评选并向出版社推荐“十佳有声童话故事书”。这样的学习活动,虽然费时较长,但学生乐此不疲。正如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所说,儿童的精神世界,就是一个在故事中,由故事元素构筑起来的丰富而敞亮的童话世界。编一本《有声童话故事书》,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训练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与表达能力,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朱智贤、林崇德在其《思维发展心理學》一书中说过,思维的产生与存在,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过一个“作品”去分析他的思维、测定他的思维的途径。而分析、测定作品的思维,还原其思维路径,让学生掌握思维路径,学会思维方法,创想、构建属于自己的精彩生动的想象世界、精神家园,这才是想象习作真正的教学价值与意义之所在。融合发展视域下的想象习作进阶教学能切实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本文系2019年度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教科书选文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课题编号:MJYKT2019—192)及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立项课题“指向语文要素的选文使用模式研究”(立项批准:FJJKXB20—99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
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
以“融”为本发展文化产业之我见
成品油零售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