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涯教育班本化系列活动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21-03-17陈敏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12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活动设计

【摘要】对生涯教育活动进行班本化的系列设计与实施,是进一步落细、落实学校生涯教育整体规划的途径之一。班本化生涯教育实践需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按照学生年段发展规律,围绕“自我认识、社会理解、生涯规划、劳动体验”四个方面内容设计与开展相关活动,以实践与体验为主,以感悟与反思为辅,让学生在长程递进式的生涯规划学习和思考过程中,把学习和未来的生涯发展联系起来,从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自身潜能。

【关键词】生涯教育;班本化;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00-00-00

【作者简介】陈敏,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中学(上海,201112)教师,一级教师。

一、制定班本化生涯教育目标

初中阶段生涯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内容在多项政策文件中有具体的表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初中阶段生涯教育相关的目标:“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阐述,初中阶段的生涯教育应侧重于生涯探索,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社会理解、生涯规划三个方面。

现实生活中,由于学业压力较大,学生往往无暇对自我进行全面深刻的了解,缺少与社会接触的机会,难以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而学校开展的活动较难涵盖生涯教育内容的各个方面。如果班主任能在学校生涯教育顶层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展班本化的生涯教育系列活动,对于落细、落实生涯教育目标能起到有效作用。

初中生的生涯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养。2018年出台的《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将学生参加社会考察、公益劳动、职业体验纳入“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板块的评价指标;同时,在教育部“五育并举”的要求下,将劳动体验与生涯规划教育融合在一起,满足人的发展需求,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兴趣,探索生涯目标,践行生涯体验,形成生涯规划意识。因此,笔者分别从“自我认识、社会理解、生涯规划和劳动体验”四个方面明确了班本化生涯教育分年段目标(见表1)。

二、设计与实施班本化生涯教育活动

(一)达成自我认识

依据班本化分年段目标,学生需要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完成自我同一性发展,形成自我认可,并提升社会适应力,最终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在具体实践中,笔者采用客观性测评与主观性干预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达成自我认识。先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分别测评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活动志趣和职业类型倾向状况,再根据测评数据对学生实施干预调整,包括个性化生涯辅导与升学指导以及系列化生涯教育课,形成“测评—分析—干预—指导”的认知辅导模式。(见表2)

(二)促进社会理解

“社会理解”的目标包括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了解社会角色与分工、形成对职业的认同以及厘清个人发展中的多种关系,按照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由客观认知向主观探索的顺序发展,主要通过多角度接触社会、了解职业世界、反思与汇报交流的方式具体实施并达成。

1.社会考察。

班级以校级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自己组队和家长志愿者的辅助,在寒暑假开展“走进社会”考察实践活动(见表3),并在活动结束后开展成果分享主题汇报。一是让学生对各项活动的参与有总结与反馈,在反思与重建中提升活动的教育效果;二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浸润的方式进行探索,从“看别人做”变成“我自己做”,加深活动体验;三是让学生在交流中形成思维碰撞,从而将学习到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生涯规划中。

2.职业分享。

家长职业分享是一种间接地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职业世界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特性,更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认同。家长的职业类型多样,可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对其进行分类筛选,确保分享的职业种类涵盖所有类别。在实施过程中,以一节课40分钟为单位,如果家长认为自己的职业故事内容较多,可为其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如果难以用足40分钟,则可安排相同职业类型的两位或三位家长在一节课中相继分享;如果家长的工作时间弹性较大,还可利用早自习或午自习的时间进行分享。

(三)助力生涯规划

从生涯规划的目标来看,主要是将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相融合,助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风格与方式,明确学习目标,并进一步学会职业规划的方法,为生涯发展之路奠基。在具体实施過程中,同样可采用个性化规划辅导与整体化教育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建立成长档案,制定与调整规划。

从起始年级起,每个年级安排具体的生涯规划任务,并根据学生自我发展情况切实调整,最终形成班本化生涯规划系列内容。同时,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关键能力优势进行初步的生涯规划,明确各个学年的学业目标。(见表4)

2.开展主题班会,指导规划方法。

在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班会课开展生涯探索,指导学生合理调整规划,掌握恰当的规划方法。此系列主题班会完全贴合班级生涯教育年段活动目标,六年级重在唤醒生涯意识,七年级重在学习学业规划的方法,八年级重在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九年级以设计未来发展路径为主。整个四年的学习内容按照由理论向实践,由当下向未来,由学涯向生涯发展的脉络行进,系统性地达成教育目标。生涯教育系列主题班会设计见表5。

(四)融合劳动体验

基于劳动对生涯发展的重要作用,围绕劳动体验分年段目标,将劳动教育与生涯教育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在劳动过程中进行生涯探索。在生涯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岗位劳动理解社会分工与培养合作意识,也可以通过职业体验了解社会,培养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

1.六、七年级:本职岗位我做主。

从六年级起,学校鼓励学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岗位冠名让学生知道劳动对于生涯发展的意义,如卫生角——垃圾分类员、图书角——图书管理员、黑板报——编辑与设计师、讲台整理——收纳员、班费管理——财务出纳、教室卫生——保洁员、午餐盛汤——服务员、班干部事务——人事管理。此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捆绑式劳动评比,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分工与合作意识。

在家庭中,定期开展家庭“劳动之星”评比,让家长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鼓励并督促学生参与劳动任务,培养劳动意识,懂得劳动伴随着人的一生。

2. 八、九年级:职业体验我参与。

在假期中,让学生跟着父母去上一天班,体验父母的工作内容。除了“一对一”体验外,还有一位家长带领多名学生的“一对多”体验,从而形成交互式体验模式,增加学生的体验机会,拓宽了体验范围。活动中,依托相应的职业体验任务单,以问题为导向,引发学生思考。

此外,我们还结合每学年开展的“走进社会”职业体验活动,鼓励并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体悟劳动,通过完成和交流职业生涯体验报告,让学生明确任何职业都需要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及素养,从而探寻自我价值,培植敬业精神。

三、成效与反思

在实施生涯教育班本化系列活动的实践中,学生和家长都获得了成长与进步。学生认为,在经过生涯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之后,进一步明确了自我的兴趣与能力,可以对自己做出更合理的评价;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从“看别人做”变成“我自己做”,对各种职业的内容与要求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学会具体分析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并初步思考自己的生涯规划,在升学选择时有了更具体的指向和目标。家长通过参与活动,掌握了更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从原本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转变为有意识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与能力,综合地看待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用陪伴、尊重、启发的方式鼓励孩子自主规划人生。

《上海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提出,综合素质评价要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参考,与学生生涯發展指导相结合,开展学生成长过程指导和生涯辅导,帮助学生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管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如何将学生素质评价与生涯教育进一步结合,是后续值得继续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贾永春.以从容之姿面对未来:高中生涯教育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沈之菲.开启未来之路  中小学生涯教育实施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活动设计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生涯中的选择
北京中学课堂兴起“生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