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2021-03-17陈金鑫

江苏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摘要】一直以来,江苏坚持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引领融合教育高水平发展。“十四五”期间,江苏将聚焦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发展需求,以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根本,加强对九类障碍类型支持的研究;以推进融合教育为抓手,健全全学段特殊教育服务体系;以推动两头延伸为重点,巩固提升15年免费教育覆盖率;以完善保障机制为动力,激发融合教育事业发展活力;以每一个特需孩子更好地融合社会为使命,加快推进融合教育现代化,全面构建江苏特色全国领先的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

【关键词】融合教育;普通学校;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陈金鑫,江苏省教育厅(南京,210000)基教处四级调研员。

江苏是中国近代特殊教育发祥地,也是开展随班就读较早的省份之一,曾在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高质量推进融合教育是新时代江苏落实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要求,是推动全省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的发力点、突破点,也是江苏特殊教育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的前瞻性战略方针。在创新随班就读方面,江苏探索总结普校特教班经验与普校随班就读经验,创建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创新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项目,在全国具有示范表率作用。

一、加强内涵建设,推动融合教育高水平发展

融合教育提质升效是江苏新时代特殊教育突破发展短板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普通学校进一步转变学生观、教育观,实现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的支点。1.坚持理念创新。

实施融合教育是促进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身心发展、融入社会生活的迫切需求和必然选择,也是扭转长期以来普通学校“随班混读”现象、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从三类拓展到九类,凸显了融合教育先进理念对全体儿童的覆盖,尤其是研究融合教育对于普通儿童产生积极作用的理论基础、形成机制及评价标准,真正理解了融合教育固有的先进性。

2.坚持机制创新。

江苏政府部门积极推进融合教育过程中的行政保障、頂层设计、督查考核等职能,构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整体方案,形成省域范围整体推进融合教育的实践策略,通过建立机构评估认定制度、诊断安置制度、个别化教育制度、质量评估制度、检测检查制度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残疾学生最大程度地融入普通教育,实施个别化、有质量、医(康)教结合的服务。

3.坚持模式创新。

在“办好特殊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为高标准高水平落实国家关于发展融合教育的各项政策法规,根据国家和省“普校主体、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发展原则,着力培育和提升普通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的能力,江苏在全国率先制定了有关普通学校融合教育阵地、人员、经费、装备、课程以及管理机制等要求的总体制度框架,通过模式创新明确江苏省特殊教育事业将以普通学校融合教育为发展重点,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内涵发展水平。

二、全面提高质量,促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立足发展新阶段,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重要精神,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1.加强顶层设计,制订落实融合教育发展新举措。

江苏制订实施全省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年),以“构建现代特殊教育体系,推进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总体目标,优化融合教育体制机制,完善融合教育布局结构与资源配置,关注残疾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强化专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融合教育服务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和促进残疾人民生幸福提供有力支撑。

2.深化融合教育,全面发挥普通学校主体作用。

江苏加强普通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研制相关建设标准,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推进:一是要求普通学校从基础建设、设施设备、人文关怀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无障碍环境改造,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创造畅通、友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二是持续构建特殊教育专业支持体系,推动各地设置独立建制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并在教科研体系中落实特教专职教研员配备,为区域融合教育发展提供专业服务;三是加快提升特教师资队伍专业水平,引导各地按需配备各类特教教师,并通过与人社部门动态调整名单或设立绩效增量专项补贴等方式,确保教师特教待遇;四是重点关注名校长、骨干教师培养项目,激励特教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形成融合教育完整梯队。

3.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课程的落实。

普通学校要根据国家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统一教材要求,按照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在关注开发潜能、补偿缺陷方面,普通学校要帮助其提高自主生活质量和劳动能力,了解残疾幼儿个体发展的特点,理解他们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方式,采用个别化教育方式,发挥其潜在优势,补偿缺损功能,促进个体充分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参照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方案增设特殊课程,并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具、学具和辅具服务。加强校际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发挥不同学校的优势作用,保证残疾学生的信息上报、教育评估、转衔安置和个别化支持规范及时、科学专业。

4.加强教科研引领,不断提高融合教育专业化水平。

引导从事融合教育的学校开展校本研究,聚焦不同残疾类别和程度、不同年龄阶段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习特点,关注个体差异,开展个别化教育。从评估诊断、转衔安置、课程调整、积极行为支持等多方面探索研究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的方式方法;从特殊儿童的品德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探索育人方式的改革;积极开展融合教育评价改革研究,逐步建立综合、多元、动态、个性化的学生素质整体评估和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方式。各级教研部门应加强课程实施的研究和指导,统筹协调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各学科教研员力量,聚焦课堂教学研究,并针对当前特殊教育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指导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5.加强师资建设,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江苏出台《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配备标准》,引导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特别是学前、职业教育方向;要求高等院校师范教育专业普遍开设必修特教课程,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要含有一定比例的特殊教育相关内容,继续落实特教教师持双证上岗要求,加强在职资源教师队伍培训,启动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校长、分管中层、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的培训,将融合教育纳入普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必修内容,给予接纳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教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普通学校在教师的年度培训中增设特殊教育的相关内容,使每一位教师都了解融合教育,能承担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

6.完善支持保障,全面提升融合教育服务水平。

为完善支持保障,江苏重点关注特教资源建设、学校和区域发展激励机制建立、特教学校人员编制标准形成、普通学校特教津贴发放等工作。在内涵方面,江苏重点关注教育评估与安置、课程设计与实施、特殊教育质量管理、不同障碍类别特殊教育指导、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研制融合教育示范县区、融合教育示范校、特殊教育指导示范中心等建设标准,以评促建,推进特殊教育事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调整特殊教育发展工程建设重点,从资源布局和硬件建设转向课程实施和专业化发展,特殊教育经费项目向学校课程与文化建设、指导中心巡回指导、个别化教育、教师专业化等方面倾斜,把融合教育政策、制度优势转化为提升融合教育服务质量的具体行动。

融合教育事业是公益事业、阳光事业、爱心事业。“十四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健全普特融合管理体制、完善普特融合保障机制、提升普特融合内涵水平,尽职尽责、特教特办,让特殊孩子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幸福生活,为推进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