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的路径分析
2021-03-16夏友稳
夏友稳
摘要: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是实施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中等职业学校需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及特色探索劳动教育培养路径,实现劳动教育能有效培养中职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和创新的价值。
学校探索系统长效劳动教育路径 。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劳动教育 路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如果在青少年时期没有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和良好的习惯,那将会制约其成人阶段的发展,影响到个人乃至社会的进步。2019年11月,教育部发布“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意见”,其中明确中职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等职业学校需结合本校办学理念及特色探索劳动教育培养路径,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教育部门通过学校劳动教育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技能,实现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并追求自身劳动技能的持续提升,劳动教育可以更好地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更应该强化劳动教育。学校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从而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些对新时代中职学校育人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优越性
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接受专业技能教育,就已经开展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较早地具备了接受劳动教育的心理预期。政策上,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在实习实训室建设方面,中职学校较普通学校有非常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基础。职业教育多样化且灵活的办学模式,使得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及评价方式上,突出了学生的实操活动、动手能力。特别是1+X证书制度,让学生透彻理解了劳动的深刻内涵,更让学生得到实惠,从而让学生始终不忘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匠人技能的敬畏,对匠心精神文化的追求。
三、中等职业学校系统性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学校教育重在启动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知信行模式,即知识—信念—行为。劳动教育的核心应当是价值体认,职业技术教育需要以人为本,开发设计校本特色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逐步形成“因地制宜,学生为本、家校企需求为导向”的县域职业技术学校系统性劳动教育实践。
(一)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劳动实践视野培养
县域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热情开朗、激动易变是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基本特征。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当下劳动实践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鼓励他們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如艺术创造、工业制造、商业运营等,阅读、思考相关资料,结合新闻热点、典型案例,扩大视野,厘清劳动实践与宏大目标之间的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二)基于学生家庭发展需要的劳动实践教育
县域职业学校学生家庭主要从事农业、工商业等领域的工作,父母多务农、务工,学生对父母的工作认识不清,也多无意愿深入了解,这不仅拉大了两代人交流上的代沟,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错失了劳动教育的家庭阵地。学校要通过正确的引领来弥补家庭和社会劳动教育的缺失,充分结合家庭劳动生产需求,激发学生的劳动动机。
引导学生明确家庭生产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学生作为家庭成员,力所能及地参与家庭生产劳动也是其基本责任和义务,建构正确劳动观的基本思想教育。
鼓励一年级学生在假期根据家庭产业特征,结合家庭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假期家庭实习规划,使劳动实践教育接地气。学校引导学生将父母的工作内容建立清单,细化父母工作的淡季和旺季,和父母谈一谈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发展情况和市场需求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就互联网商务、农业科技化等技术理念和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探讨家庭生产方式创新性发展的可能。在此过程中理解父母工作,养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态度,创造更优质生活的行为范式,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家校劳动实践实习课程的设计,最理想的状态是增强亲子沟通,同时让学生的劳动实践和家庭生产发展有机结合。
(三)基于校园文化发展需要的劳动实践教育
职业中学校园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校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建设,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建设的过程也是学生劳动实践的重要教育过程。学校培养学生形成“我的校园我的家”的主人翁意识,其中,系统性校园劳动实践教育需要关注以下三个层面。
1.基本劳动人人有责
校园环境卫生是学校师生必须尽责的基本劳动。建设一个优雅、美观、和谐、人文的校园环境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优化学校育人氛围,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构寝室、班级和卫生区的日常保洁工作,充分发挥团委和学生会力量在学校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2.校园自治人人参与
陶行知在《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中提出让学生自治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修身、自治、发展。学校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教学秩序和实训室管理维护中,更有利于学生成为一个自治的人。校园文化从根本上反映了校园里每个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学校努力营造一种“劳动创造幸福、学习促进成长、革新推动进步”的文化氛围。比如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班级黑板报等学校各项宣传工作,在工作成果中体会用劳动创造文化、用劳动创造幸福的感受。鼓励校团委和学生会成员参与到学校卫生教育和管理制度建设中,参与和维护良好校园秩序和文化建构,培养具有管理素质和能力的新时代劳动者。
3.志愿活动人人推崇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重视志愿者团队建设,培养新时代青年学生劳动成就感和使命感。学校组建一批校园志愿者参与到学校各种大型活动中,如在职教活动周、校园文化节、招生宣传等活动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组织能力获得培养,同时也感召和影响了更多学生参与进来。
(四)基于本土企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实践教育
“校企合作”是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探索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也是中职学生走上社会之前磨炼劳动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学校通过与当地企业充分交流,实现对技能性人才本土化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走进本土企业,了解家乡企业发展情况和家乡经济发展方向,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
学生在实训基地学习使用企业设备,并在企业指派的专业人员的教学中,尽早了解企业文化及专业技术,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本土经济的理解和融入,另一方面可以早日让学生通过实习基地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劳动中。企业“订单”培养的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实施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
学校开展了暑期“勤工俭学”活动,创设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岗位,鼓励和帮助年满16周岁的学生参与企业工作,让学生凭劳动获取报酬、磨炼耐心与意志的同时,也增长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激发了学生敢想、敢做、敢拼的创业创新动力。
四、结语
职业技术教育是中国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系统的、全方位的劳动教育需要得到广泛重视。“因地制宜,学生为本,家校企需求为导向”,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知识—信念—行为”的良性引导,培育学生不怕困难、自立自强、拼搏奋斗的精神,提升学生技能,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希望和中坚力量,也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有效地将“把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组织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落实到学生平时的各种技术实践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成尚荣.价值体认:劳动教育的核心[N].中国教育报,2019-06-05(009).
[2]曾海娟.论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7):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