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影在创新中超越

2021-03-16智强

中国新时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医疗医院

智强

国产医疗设备一度背负了诸多的负面口碑,联影等国内医疗设备企业的崛起改变了这一切。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2020年10月19日,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影”)携全线全智能诊疗设备、科研技术平台及全智能化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登陆第8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举办“超越·未来”2020新品发布会,重磅推出世界首台75cm超大孔径3.0T磁共振 uMR Omega、中国首台超高端640层CT天河640、中国首台超高场动物磁共振uMR 9.4T、全球首创“准3.0T”探索磁共振uMR 660等多款新品,以及全智能临床诊疗、互联网医疗服务、智能公卫防控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医疗设备(CT-计算机断层扫描仪、MRI-磁共振、X线产品等)市场一直被国际三巨头统治,业内称其为“GPS”(GE-通用电气、Philips-飞利浦、Siemens-西门子),只有百分之一二十的市场份额留给其他公司。在这次展会上,联影推出一批高端医疗设备,与国际巨头在同一个舞台展开竞技,成为展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联影是一家专业从事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及其相关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联影筹建于2010年10月,2011年正式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嘉定,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唯一一家产品线覆盖全线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并拥有全球领先的核心技术、雄厚资本实力及顶尖人才优势的企业集团。联影自主研发、创新和生产的高端医疗设备,不但在PET-CT、中高端DR和移动DR领域赢得国内新增市場份额第一,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核心部件自主研制率居全球行业第一,获得与行业国际巨头的竞争优势,而且正通过基于uCloud联影智慧医疗云的一系列云端智能化解决方案,大幅提高基层地区的医疗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独特的创新链

联影首席执行官张强介绍,联影从筹建公司开始,定位就非常明确,就是专注于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发和制造。在这个领域,X光算是医学影像的开始,这方面的设备已比较普及,目前重要的技术突破是在CT、磁共振、CT-MRI和PAT这些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做世界第一,但实现这个目标是很不容易的,中国有句俗语叫作‘取乎其上,得乎其中,所以目标首先要远大。”张强说。

医学影像设备这个产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1890年,伦琴发现“伦琴射线”,1895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张强介绍:“伦琴获诺奖的第二年——1896年,西门子医疗就开始做X光设备。20世纪70年代,西门子医疗又第一个做CT设备;80年代,他们再做MRI设备。就这样,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做。医学影像设备有好多产品线,每个产品线都要以公司来做,公司可能设在美国,也可能设在德国或英国,总之是在全球布局,这样医学影像设备跨国公司就逐渐形成了。”

这个结果“一方面体现了跨国公司的实力,但是,另一方面也成了他们以后发展的包袱。”张强说,“这个包袱或者说问题,就是他们各公司之间有很多重复之处。产品本来有很多共性,但他们却是每个公司都有团队在做。和这些跨国公司不同,我们设立了统一的平台和底层架构,比如做病床,我们有功能部件的事业部,还有专门做软件的事业部,这些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做。所以,我们的平台要远远好于现在的国际竞争对手,这也是高技术公司的后发优势。我们没有历史包袱,而那些跨国公司的历史包袱是很沉重的。这使我们追赶甚至超越他们的时间会大大缩短。”

联影还有一个目标,就是不做组装公司。张强说:“我们所用的核心部件、关键技术、核心技术都是我们自己研发,基于我们的平台研发。”联影认为,做组装公司可能一两年就能做出产品,但因缺乏原创,就不可能知道下一代产品该怎么做,而且有可能还会被“卡脖子”,这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所以,10年来,联影不断地研发核心零部件、关键的基础材料。比如,探测器技术是一项核心技术,而联影做探测器就是从材料开始的,即自己投资做晶体。现在的联影已经开始涉足芯片,“当然,不是做CPU,而是做专用芯片”。

张强认为,从医疗设备产业链上下游来看,医院对于联影来说十分重要,它既是联影创新的源头,又是联影产品的终端购买者。“医院的医生需要什么设备我们就要研制什么设备,但你怎么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设备呢?这就要去调研、去体会,找到医院的‘痛点,这也是我们诸多产品创新的关键之所在。”所以,医院是联影创新链的源头,也是创新是否成功的检验地。

据介绍,国外的医疗设备创新链更有优势。例如美国,他们有研究型医院,主要是做课题研究。这种医院的收入主要来自研发经费,不是靠在市场上赚钱。研究型医院通常聚集了很多世界著名医学教授、医生。我国现在也在积极打造研究型医院,像北京、上海的一些医院正在加强这方面的建设,这对于我国的医疗设备创新以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U+互联网医疗的战略布局

联影在创立之初即开展U+互联网医疗战略布局。据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介绍,联影U+互联网医疗是一个智能医疗生态系统,联影全线高端医疗设备、联影智慧医疗云以及基于它们所采集的大数据和相关大数据挖掘应用,是关键支柱。实施时,以“联影区域影像中心”为基础依托、以“联影智慧医疗云”为医疗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纽带、以“联影分级诊疗解决方案”为系统,通过互联网打通省、市、县、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通道和数据、信息通道,完整构建医学影像分级诊疗体系,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医生经验和智能服务向基层下沉,提供远程诊断、会诊、教育培训、设备维护支持等整体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挖掘,实现以大数据应用为依托的智能诊断、重大疾病早筛和精准治疗,真正做到“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

2014年4月,联影-嘉定区域影像中心正式启用。这是联影U+互联网医疗的首个区域影像中心和落地项目,也是迄今国内运营经验最丰富、模式最成熟的区域影像中心。该中心以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为核心,全面连接区内社区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只需配备一个技师,完成拍片后,把所拍片子的电子文件通过互联网上传到一个专有的“联影影像云”空间。随后,嘉定区中心医院的专职医生会在30分钟之内完成诊断报告,并传送回社区医院,碰到疑难杂症还可发往上一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该中心开始运营1年就实现22万多次远程诊断,最高峰值达每日1600多次,协助基层医院放射科拍片合格率提升至99.5%;社区医院被充分激活,方便了居民看病。2016年,云南省德钦县、青海省久治县的人民医院联入该中心,实现跨省远程诊断,让偏远地区和大都市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2014年8月,联影向上海之外推展影像中心建设。2014年年底,安徽省作为国家“县域影像中心”建设首批试点省份,联影开始建设中国首个覆盖全省范围的影像中心,即依托云平台的省、市、县、乡区域医学影像共享服务体系,实现了安徽省4家省级三甲医院、183家县级医院与396家乡镇医院的互联互通以及放射科的远程诊断、会诊,各医院所有影像资源均上传至云端进行资源共享以及存储、归档、管理。2018年5月,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由有关部门领导、行业协会和专家组成的调研团对安徽省县域影像中心建设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团给予高度评价:“这是多年来那么多医疗改革试点项目中,最接地气、最受欢迎、最能推广的一个项目”;并称之为“安徽模式”,建议尽快推广到全国。

2015年1月,联影以智能诊断为核心的新型早期肺癌筛查平台在上海市7家三甲医院投入应用。这是国内首个以大数据为依托,以智能诊断和重大疾病早筛为核心的区域实践。

2016年1月,联影携手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与贵州省签署协议,启动共建以医学影像数据与基因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医疗大数据中心、国家基因库(贵州)、贵州“基因+医疗影像”县域精准医学中心等重大项目。这将真正做到大病早诊断早治疗,从根源上降低就医成本与因病致贫返贫的机率。

2016年10月,在第76届CMEF(秋季)上,联影正式推出“联影U+分级诊疗整体解决方案”,构建区域影像中心,通过远程诊断、会诊、教育培训、服务、双向转诊等功能,实现分级诊疗,区域影像中心还可全面升级为集影像、超声、心电、检验、病理、基因等分中心为一体的精准医学分级诊断中心。这一分级诊疗模式也是全国首创。2017年年初,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与联影共同搭建的精准医学分级诊断中心,在全国首先实现了影像、超声、心电、检验、病理多学科远程协同。

至2017年年底,联影U+互联网医疗项目已经遍布上海、安徽、贵州、湖北、云南、辽宁等省市,清晰的分级诊疗体系也已在多个省市成功搭建,助力政府构建了50多个区域影像中心和区域精准医学诊断中心,覆盖了超过1亿的人群。

2020年年初,联影新冠肺炎智能筛查分级防控方案在疫情风暴中心层层布防,助力武汉雷神山医院等定点医院、武汉市东湖高新区9家社区哨点医院、60%的方舱医院构建智能筛查与分级防控体系,累计完成超4万例远程诊断病例。

联影智慧医疗云已搭载了联影自主开发的20余款云端高级应用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引擎,相当于为各临床科室医生配备了一个24小时待命、5年至10年的放射科医生,大幅提升了基层医院的诊断水平和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和费用,让三甲医院有更多精力专研疑难杂症,推动医疗进步。这位“放射科医生”还将基于云端积累的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以提升效率和精准度。

做医疗影像设备行业的引领者

联影的企业愿景是:“成为世界级医疗创新引领者。”联影一直在向这个目标稳步前进。

2017年8月24日,联影迈出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在日本名古屋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医院举行了联影96环光导PET-CT进驻日本仪式。日本核医学会理事长、大阪大学教授畑泽顺说:“风正从中国吹来!”引得掌声雷动。

双方还揭牌成立了联影-藤田保健卫生大学医院联合实验室,首次打通了中日核医学国际化“产-学-研-医创新链”。该医院放射科主任外山宏之前曾4次率队到联影考察,目睹了联影医疗设备在中山医院担当主力,其工作流、稳定性完全能经受住高标准、严要求的考验;联影与中山医院基于联影96环光导PET-CT,共同开发出了一项核医学尖端技术成果——智能延迟成像技术,并在2016年6月在世界分子影像学大会上获得核医学低剂量领域最突出贡献大奖,这是此奖项首次颁发给中国人。

2017年5月,联影正式公开发布了被业界誉为“探索人体的哈勃望远镜”的2米PET-CT uEXPLORER(探索者)。uEXPLORER是分子影像领域的重大突破,是医学影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产品,也是联影成为世界级医疗创新引领者的里程碑。“探索者联盟”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特批支持的重大科研项目“EXPLORER”的承担者,集结了美国分子影像领域最顶尖的研发人才。探索者联盟在全球寻觅合作伙伴,经过1年多考察,才决定选择技术先进的联影作为其全球唯一的研发和产业化合作伙伴。uEXPLORER的研发设计是基于联影112环数字光导PET-CT,联影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uEXPLORER将助推低剂量扫描、癌症微转移研究、免疫治疗、诊疗一体化等领域的发展,为探索生命奥秘打开一扇不可限量的全新大门。

联影一直很重视对于医学前沿研究的推进。基因组学和影像学是临床精准医疗依赖的两大基础信息源,国际学界始终在进行二者关联性研究。2016年1月,联影携手华大基因等在贵州省启动系列重大项目,标志着全球精准医学诊断时代的正式开篇。

2017年7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影像技术专业委员会第15次全国学术大会前夕,联影发布了自主研发的中医磁共振设备,可用于中医临床诊断和中医治疗机理研究。参会的近300名专家、学者认为,联影开创了中医与现代影像融合交织的新时代。

2020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该中心依托深圳高性能医疗器械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联影是主要股东之一。这将加快联影在创新中超越国际巨头并成为领航者的进程。

“我们实现了在跟随中创新,但还要有更大的抱负:在创新中超越。要实现在创新中超越,我们必须深练内功,同时把握时代机遇。”薛敏说,“这是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也将是下一个时代的创造者。未来10年到15年,是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超越的窗口期。我们需要牢牢抓住时代机遇,在与新技术、新学科的融合创新中实现超越。我们将在磨砺中成长,在创新中精进,不负当下,不负未来。”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医疗医院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出版
《当代医学影像误诊学》正式出版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为县级医院定锚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