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快乐读书吧”的主题阅读实施策略

2021-03-16赵艳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主题阅读实践策略

赵艳娟

[摘 要]统编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板块,旨在使课外阅读课程化。教学时,教师可在指导学生明确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渗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学会积累知识并能拓展运用到生活中,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主题阅读;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7-0072-02

统编教材新增了“快乐读书吧”板块,目的是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因此,把握编者意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是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教师可以主题阅读活动为抓手,根据主题及学生的年段特点进行文本资源整合,着眼于预测、批注、阅读分享与表达以及对接生活实践等方法,在主题阅读实践中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

一、确定主题内容,整合文本资源

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前,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把握“快乐读书吧”的编排目的和特点,梳理符合阅读主题的相关书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合理安排阅读。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十万个为什么”,旨在引导学生阅读科普作品。除了教材中提到的米·伊琳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贾兰坡的《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五部作品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阅读主题,搜集其他相关的文本、纪录片等素材,如贾兰坡的另一部作品《“人类起源”科学来之不易》、系列纪录片《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等。

二、引导大胆预测,形成阅读期待

(一)聚焦导语,引起兴趣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导语,引导学生大胆预测,激发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的兴趣。如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导语是:“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你想知道答案吗?快来读一读科普作品吧!”一系列问题问下来,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了一个个的问号,引发了阅读期待。

(二)借助图像,大胆猜想

教师可以利用书籍中显示的信息或与书籍相关的视频素材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从题目、作者、插图、出版社等信息入手,引导学生猜想;还可以播放科学小视频,采用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头脑风暴。

如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中国科普作品精选》中的选文《房屋会“讲话”吗?》,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题目,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房屋到底会不会“讲话”?如果会“讲话”,是怎样实现的呢?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产生了对科学世界的无限遐想,从而生发出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对比朗读,片段品析

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主题不同文本的片段和学生共读,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教师可在内容侧重点、言语表达形式、读后的感受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异同。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发生作用的过程中,教师的解读和学生的解读相互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主题阅读行为也就发生了。这样教学,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阅读与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如表)

三、夯实阅读过程,渗透方法指导

(一)紧扣“小贴士”,明确阅读方法

“快乐读书吧”中的阅读“小贴士”就怎样阅读作品提出了实用而细致的方法指导。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时,应紧扣这些符合学生年段特点的方法,有步骤地加以指导。如在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中,阅读“小贴士”就提示学生“在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科技术语……”,可以运用课上学过的方法来理解。类似的“小贴士”不仅方法明确,而且正是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阅读方法,学会迁移运用。

(二)阅读留痕迹,创意记录所感

1.自制阅读记录卡。

任何阅读行为,做好记录进行积累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记录卡是较为常见的记录方式,如摘抄优美句子、写下阅读感受、用星星评价等。阅读记录卡可由教师设计,印发给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己制作。学生在自主制作过程中,教师可提供参照并挖掘学生自我创造的潜力,以使学生设计出更为精美、实用的阅读记录卡。

2.巧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形式活泼,这就决定了思维导图将成为十分受欢迎的知识梳理与积累的手段。针对阅读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思维导图的构建,提取文本信息进行记录,从而系统地理解了文本。因为个人选取角度不同,每个学生的阅读感受也不同,所以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维链条也各有不同,他们再运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就呈现出了精彩纷呈、让人欣喜的阅读世界。阅读的世界不仅是文本所呈现的内容,更是读者即学生内心的一种表达与宣泄。

3.多角度进行批注。

学生阅读文本之前,教师可以进行批注方法的指导,以避免学生做无效的批注。批注的角度有多种,可从文章内容方面进行批注,如概括段意、针对内容发出疑问等;可从文章的结构方面进行批注,如文段中有哪些修辞,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手法;还可以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语句,写下自己读后的感受等。多角度的批注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结构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言语表达形式。

四、指向实践活动,内化延伸拓展

学生在主题阅读活动中获得的积累,如何内化并输出呢?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主题阅读实践当中继续深化阅读认知,然后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更能给学生带来快乐的阅读体验。

(一)抽丝剥茧,分享交流

学生在主题阅读活动中除了获得“有形积累”,如阅读记录卡、写作素材本、思维导图、读书推荐小海报等素材外,还收获了读后的感受、启发等“无形积累”。教师要为学生的“有形积累”和“无形积累”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分享交流的过程,也是对阅读内容进行抽丝剥茧、归类与总结的过程。

学生就阅读的点滴心得,相互分享交流,可先在小组中展开互动分享,之后再全班交流。分享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引领作用。小组长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有引导、有计划地开展小组分享活动。各小组分享完毕后,再组织开展班级读书分享会,各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二)制作展板,交流展示

主题阅读活动中,学生的阅读行为留下的痕迹,如思维导图、文本批注、阅读记录卡、读书推荐海报等都可以作为交流展示的素材。在活动总结阶段,将这些素材整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展板,能起到展示交流、互相学习的作用。

(三)积累素材,指向写作

温儒敏教授曾说: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其目的是为整本书阅读搭建一个桥梁,而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写作。教师要明确,主题阅读活动只是引导学生阅读积累的手段和过程,最终是要把积累进行输出的,而写作就是输出的方式之一。它能够为学生在阅读之后产生的思考提供诉说的途径,学生自身的情感也能得到宣泄。如在观看科普类主题纪录片《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写观后感,把对自然、对科学世界的探究热情抒发出来,也可以把在主题阅读活动中产生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四)借助研学,链接生活

把阅读积累运用到写作中,还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积累输出的需求,而指向生活的实践活动则能给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抒发空间。如研学旅行就给学生所学提供了链接生活、解读生活的有效路径。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后,教师可在研学旅行中策划相同主题的拓展实践活动。

如在开展科普主题阅读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前往科技中心、自然博物馆、动植物公园等“研学基地”进行实地体验,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对接,理清主题阅读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教师找准契合的时机,给学生创造实踐体验的机会,能够使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体验中有所积累、有所收获。

简言之,统编教材中的“快乐读书吧”板块是学生开启主题阅读的引子。主题阅读是进行系统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有着多种较为具体的操作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来选择。注重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与阅读方法的习得,在不断地积累与实践中挖掘文本本身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作用,同时在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与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辅以生活实践,这样就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快乐读书吧主题阅读实践策略
“快乐读书吧”童话导读教学设计
基于“快乐读书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