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的美学价值及阅读欣赏教学
2021-03-16王蓉
王蓉
[摘 要]《中国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经典,理应承担起为儿童成长描绘民族底色的重任。《中国民间故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要从这本书的美学价值出发,聚焦“四大民间故事”,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形象、关注故事情节、领悟思想,习得赏析民间故事的方法。这样,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欣赏的基本方法,形成阅读的习惯,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民间故事;美学价值;阅读欣赏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7-0004-02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选编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两则民间故事。选编这些经典民间故事,目的是以点带面,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民间文化。《中国民间故事》作为老百姓口耳相传的经典,理应承担起为儿童成长描绘民族底色的重任。怎样认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呢?又怎样引导学生欣赏这本书呢?
一、《中国民间故事》的美学价值
(一)语言风格素朴
民间故事来源于鲜活的生活,经老百姓口耳相传得以流传下来,是口头艺术的典范。它突破了书面语言的局限,不依赖于华丽的辞藻,由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中或即兴发挥,或改编创作而形成。语言通俗易懂是它的一大特色,这也赋予它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深入阅读民间故事,接受民族本色语言的熏陶,学生的心灵自然会烙下民族精神的底色。
(二)故事情节生动
民间故事不仅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在情节上可谓一波三折,但曲折离奇中又有迹可循。比如,《三个和尚》就通过“小庙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也没有……过了几天,一个瘦和尚路过这里……又过了几天,一个胖和尚路过这里……”这样重复的段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当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版本,但故事情节变化不大。比如,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都描写了“牛郎织女相识—过上幸福生活—织女被抓—鹊桥相会”这样的基本情节。
(三)民本思想突出
民间故事代表了老百姓对事件的看法,饱含着他们的美好愿望。如,《祝枝山写联骂财主》《包公巧审青石板》等,通过正面人物的聪明才智战胜反面人物,伸张了正义,突出了对老百姓权益的保护。
二、《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欣赏教学
在进行《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时,笔者聚焦“四大民间故事”,引导学生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行深度阅读。
第一板块:话题激趣
课前,学生完成鉴赏性读书笔记。上课伊始,教师抛出话题:“民间故事为什么能流传至今,其生命力在何处?”学生自由发言,以此打开他们文学鉴赏的思路。(教师相机板书:人物、情节、思想)
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只是停留在大致的印象上。要进行深入探究,就要以具体的民间故事为抓手,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分析。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聚焦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展开深入阅读探究。
第二板块:引导探究
1.聚焦人物
“四大民间故事”都是以女性为主要形象,阅读可从女性形象入手来窥见民间故事流传至今的奥秘。如,《孟姜女哭长城》这一故事,教师先提问:“你对孟姜女的印象是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在此基础上出示课前学生写的鉴赏性文字。
出示第一个片断:
在故事的结尾,孟姜女在送葬途中跳进渤海,秦始皇无奈,只能将范喜良的棺材扔进大海。从这里我看出了范喜良在孟姜女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孟姜女宁愿葬身大海,也不愿做秦始皇的娘娘。这从侧面反映了秦朝时徭役给老百姓带来的无尽痛苦,劳役逼得他们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指名学生读自己的读书笔记。教师小结:“这是他对孟姜女的理解。他聚焦文章的结尾,让我们回到故事中去。”
出示故事片段:
“送葬队伍途经渤海边,孟姜女突然跳下灵车,奔向山崖,面向大海,纵身跳下……”
引导学生思考:“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想一想:这段话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打动了你。”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孟姜女的倔强、不屈以及她對爱情的忠贞。
出示第二个片断:
“孟姜女踏上了很长很长、很苦很苦的旅程,披星戴月,风雨兼程。”从这里我读出了孟姜女寻夫的决心很大,尽管去长城的路很长,尽管自己还是个姑娘家,父母也劝说了很多次,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她的决定,即使历尽千辛万苦,她也在所不辞……
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上述两篇读书笔记的鉴赏角度。这样,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赏析人物形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多角度赏析会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2.关注情节
情节是故事引人入胜的关键要素。欣赏民间故事一定要抓住故事情节。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在‘四大民间故事中,你觉得哪个故事情节最曲折,最吸引你?”这样,学生就会发现,《白蛇传》相比其他三个故事,情节更为曲折、更吸引人。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故事,说说这个故事有哪些情节,并出示故事情节示意图:
断桥送伞—宅上还伞—喝雄黄酒—灵芝救命—水漫金山—被救出塔。
其次,让学生思考:故事的高潮在哪里?(水漫金山)引导学生回到故事描写“水漫金山”的这段文字。出示:
法海大吃一惊,慌忙脱下袈裟,向空中一甩,罩住金山寺。结果洪水涨高一尺,金山寺就升高一尺,总淹不掉金山寺。双方相持好几个时辰,最后白娘子只好退掉洪水,返回杭州。
教师总结说:“这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转折之处。这种转折体现在哪里?”再一次出示学生的鉴赏性读书笔记:
白娘子虽然是蛇精,但她心地善良。和许仙结为夫妻之后,凭借神通广大的本领,治病救人。面对法海的挑拨,她水漫金山,但是在相持好几个时辰后,她还是先认输。从“只好”这个词中,我看出了白娘子的无奈,不是她斗不过法海,而是她不想洪水淹没整个镇江,让老百姓受罪,这就是她的善良。
教师点评:“好一个神通广大、在爱情面前勇往直前的白娘子!好一个心怀百姓、心地善良的白娘子!你真是她的知音!”
再次出示描写“水漫金山”的那段文字,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教师总结:“白娘子水漫金山是为了——(救许仙)。那究竟是什么让许仙对白娘子的认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让故事发生了转折呢?”
学生说,教师点评。
3.领悟思想
师:民间故事之所以代代相传,还在于它的思想性。“四大民间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
生:我从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他们也没有放弃。
……
师:是的,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倔强和对命运的抗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反抗精神。读了这么多民间故事,你觉得它们在思想上还有什么共同点?
生:民间故事都来源于民间,它代表的是老百姓的心愿,代表了老百姓对生活的看法、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这也正是民间故事的魅力所在。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思想情感这些角度来欣赏民间故事。课后,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读书笔记再好好修改,尝试从另一个角度或多个角度综合地赏析文学作品,形成一篇鉴赏性的文章。
三、理性思考
(一)学生课前要做些准备
与常规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教学相比,本节课更注重从审美的维度设计学习活动。通过大任务驱动,借助鉴赏性读书笔记这个支架,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使学生从中感悟人物形象、理解思想情感。需要指出的是,学生的鉴赏性读书笔记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批注,它是建立在学生课前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围绕某一话题写的鉴赏性片段,篇幅控制在两三百字左右。在执教本节课之前,教师提供了以下四个话题(或角度)供学生参考:对故事结尾、某个人物形象、某个故事情节进行赏析以及教材选入民间故事的原因分析。在写之前,教师提醒学生不要急于动笔,要反复读,想好之后再动笔。
(二)阅读欣赏教学不能脱离具体文本
整本书阅读欣赏教学一定要有任务驱动,要让赏析貼近文本、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欣赏教学不能脱离文本。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文本,学生的阅读体验就只能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甚至会将语文课堂变成思想政治课堂。整本书的阅读赏析虽然不需要像精读课文那样细嚼慢咽,但必须让学生触摸鲜活的文字,感受文字背后的美学价值,实现从文本表达的语境向文本所营造的意境跨越,这是阅读“质”的转变。
(三)赏析式读书笔记要在“点”上发力
赏析式读书笔记规避了散点式批注的缺陷,引导学生从某一角度对故事进行赏析,把力用在“点”上。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基于学情,引导学生聚焦关键人物,关注主要事件,特别要抓住故事的矛盾冲突点、作品的思想交汇点等进行鉴赏,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读书笔记。当然,还要注意发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让阅读欣赏契合主流价值观,不能剑走偏锋,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略民间故事独特的美学价值。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