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班家园沟通的策略

2021-03-16齐静静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1年3期
关键词:入园小班情绪

齐静静

做好家园沟通、办好园报、组织丰富的活动等,是学前教育发展始终关注的课题。本期呈现几个相关案例,或许能带给学前教育工作者一些思考。

每年的新小班入园,对小班班主任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因为教师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群“一无所知”的小不点儿,还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幼儿与家长都进入一个全面磨合的阶段。那么,小班幼儿在入园初期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教师应如何应对呢?

教师往往会在新生家访的时候与幼儿见第一面,这时教师可以问问幼儿平时在家里喜欢做什么,和幼儿做几个简单的游戏,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而教师与家长的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新生家长会上。此时家长对孩子即将开始的幼儿园生活充满好奇、期待,但同时也略显担心。因此,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家长关心的问题上。

第一,缓解焦虑情绪。孩子的焦虑情绪往往容易受到家长的传染。而让家长克服焦虑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情况。幼儿入园初期,班級教师可以记录幼儿在园的表现,将观察到的情况与家长沟通。通常家长在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细致关怀后,焦虑情绪会大大缓解。

第二,正视幼儿的交往特点。每个孩子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在交往中反映出的问题也各式各样:如三四岁的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有时候会不经意地碰到别人,而被碰到的孩子往往会觉得别人“打了自己”。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分析幼儿的年龄、心理、行为特点,进而让家长对这类问题有所了解,不必过于紧张。

新入园幼儿自理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分担很多工作,投入很多精力。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时,要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及时与家长沟通。

一是晨间入园。教师应该多关注那些情绪不太稳定的幼儿,当他们的情绪稳定下来,能够开始正常的一日生活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家长。二是教学与活动。带班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记录幼儿学习与活动的过程,并通过分享作业、活动小视频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家长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三是午睡。除了要巡回观察、调整孩子的睡姿,值班教师还要留心观察个别幼儿是否有咳嗽、不易入睡等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四是进餐。教师要有目的地观察,对进餐习惯不好的幼儿进行指导。

孩子身边无大事,教师眼中无小事。幼儿入园初期,家长关注的无非是情绪、进餐、交往等点点滴滴的小事。再小的事情,教师都要及时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只要教师眼中有孩子、心中爱孩子、切身懂家长,就没有做不好的家长工作。

(责编 马孟贤)

猜你喜欢

入园小班情绪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九月来到,哭闹开场
情绪认同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