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教科研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03-16贺欣欣崔建平武迪
贺欣欣 崔建平 武迪
“电影欣赏完毕,请各位同学来谈谈自我定位……”近日,在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一堂生动的电影课正在进行。王晓琳老师在台上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在台下积极讨论,课堂氛围轻松活泼而又不失严谨。
近年来,济源市教育部门坚持以高质量的教科研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中小学校教育发展的“智库”和“引擎”,济源市教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
“1123”模式营造教科研浓厚氛围
济源市教育部门积极探索区域教育科研工作新模式,推行基层教育科研工作“1123”模式,营造出大力支持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
实施1个计划,即“教育科研促进计划”。济源市教育部门不断优化“诊断+改进”“研讨+调研”“展示+评点”的科研指导方式,培育科研型校长和科研型教师。同时,济源市加大对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科研指导力度,实现了区域教育科研全方位覆盖。
开展1个专题培训。济源市教育部门每年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邀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为济源市部分教师进行授课培训,组织教育科研骨干到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外地高校参加教育科研培训。
建设2个团队。济源市教育部门将优化本土教育科研专家指导团队与组建优化区域改革实验项目研究团队相结合,通过合作研究、校际联动等方式,培训吸收科研骨干,做好区域科研引领性重点课题和相关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优化3项活动。济源市开展“科研下乡”活动,组织教师参加中国教育学会和河南省教育学会学术研讨活动,出台《济源市教育科研考核及成果奖励办法》,表彰优秀教科研成果。
培育“人才星火”,点燃“教科研之原”
“孩子还这么小,就能分清单双数了,他总说‘单数就是找不到朋友的数,双数就是能找到朋友的数。”济源市实验幼儿园的一位家长对孩子入园后的成长十分感叹。
“花骨朵们”的成长进步,得益于该园不断发展的教科研水平。“我们园的课程理念是‘一日生活皆课程,孩子在幼儿园的游戏、生活、学习都是课程形式。”济源市实验幼儿园园长卢军玲介绍道。卢军玲是一名园长,更是济源市教科研的“领军人物”。
近年来,济源市实施教育科研“领军人物”培养计划,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充分发挥了教科研的引领作用。2019年,济源市教科所启动首批科研型校长和科研型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科研型校长、科研型教师,并对教育科研培养对象进行了公示表彰。
人才星火,可以燎原。在培育教科研领头羊的同时,济源市教育部门开展“燎原计划”,培养组建了一支“自觉参与、志愿服务、自主成长”并且“会策划、会指导、会讲授”的教科研骨干队伍,在一线教师中形成“燎原之势”。
项目引领推进学校变革发展
读书学习之余,喂鱼、浇菜,偶尔去“百草园”里转一转……这是梨林镇梨林小学师生每天的生活写照。2015年以来,梨林小学通过“农事教育”,成为了以“田园教育”为特色的劳动教育样板校。
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济源市,深入开展“新样态学校”实验已成常态。济源市教育部门不断优化区域教育项目管理,开展教科研实验,推进学校变革发展。
作为全国“新样态学校”实验区,近年来济源市教育部门组织各中小学校围绕“美丽学校、智慧教育、课程再造、魅力课堂、创新管理、家校共育”六大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济源市共有26所中小学、幼儿园加入“新样态学校”实验,并相继成为“全国新样态实验学校”。
强化基地建设,激活集聚效应
2019年4月,第十四届斯迈夫国际体育消费展览会在北京举行。济源市梨林镇中心小学足螺队的表演,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足螺运动起源于济源,发展于梨林,由历史悠久的鞭螺演变改进而成,更具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梨林中心校校长陈志强说。
足螺运动的推广发展,起源于梨林中心校对体教融合背景下新兴体育项目的课题研究。除了足螺运动,济源市还有多个教科研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济源市济渎路学校“善的教育”、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研究”、济源市第四中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艺术教育研究”……一个个教科研典型的示范引领,持续推动了区域教育的科学发展。
近年来,济源市通过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建设,克服了单打独斗、不成体系的弊端,完善全方位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2014年,济源市高级中学、济源市五龙口镇实验小学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2020年,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济源市济水一中被评为河南省教育科研基地学校。如今,济源市各个教育科研基地相互呼应,为经验和成果的凝练提供了有益的空间,集聚效应已被激活。
打造“四大平台”,助推教科研可持续发展
教科研要发展,平台是关键。对此,济源市教育部门着力打造“四大平台”,助力教科研事业可持续发展。
创建研讨提升平台。济源市实施“教科研促进行动”,践行“学—讲—写—研—评”的一体化实施策略。学教育理论、实践经验,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讲自己的研究实践,讲好科研故事;写论文、心得和實践经验;研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评教育叙事、教学案例,促进经验凝练。
启动科研服务平台。济源市教育部门相关人员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完成“新时代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实践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德育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等6项河南省基础教育重点及专项课题的开题论证工作,为学校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打造心理教育平台。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济源市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蒲公英志愿服务团队”的服务职能,组织心理教师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宣传心理防护知识;创作疫情心理辅导网络微课26节,供全市心理教师网络教学使用。
设立课题管理平台。济源市教育部门在推动龙头重点课题研究的同时,注重科研的过程管理,引领群众性教育科研活动全面开展,多项河南省重点课题顺利结题。近3年来,济源市先后立项省教科规划课题76项、农村应用课题41项;80项省规划课题和49项农村应用课题通过结项鉴定;先后评选市级教育科研成果奖157项,获省教育厅教育科研成果奖5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