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城黄姜高效栽培与贮藏保鲜技术

2021-03-16闫冲冲王前前丁思年付玉营丁银媛廖华俊

长江蔬菜 2021年3期
关键词:舒城黄姜姜块

闫冲冲 王前前 丁思年 付玉营 丁银媛 廖华俊

导读:本文总结了舒城黄姜高效栽培和贮藏保鲜技术, 包括选地、种姜处理、机械化播种、田间管理和采收与贮藏等内容,以期为提高舒城黄姜生产效益、促进黄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近年来, 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及人们自身保健意识的增强,辛辣类蔬菜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不断被消费者认可。许多研究表明,黄姜具有较好的杀菌解毒、止吐、降血脂、抗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保肝等保健功能,对肥胖症、神经疾病、酒精肝、癌症、肿瘤等有较好防治作用[1]。 中国是世界上生姜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2018年我国生姜种植面积达到448万亩(29.87万hm2)。 作为药食同源的香辛保健蔬菜,生姜在我国种植十分广泛,其中,南方以广东、安徽、浙江、湖南和四川等地种植为主,北方则以山东省为主[2]。

安徽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是我国较早种植生姜的省份之一,具有生姜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江淮之间,是安徽传统生姜种植区域,当地主栽品种舒城黄姜,距今已有1400 多年的栽培历史[3]。 舒城黄姜色淡黄、质脆嫩、味香辣,具有营养价值高、食药同源等优良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2016年以来,舒城县政府积极筹划,兴建黄姜产业扶贫基地,开展优良种姜选育、扩繁和示范推广,以期通过发展本地黄姜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增收。因此,开展舒城黄姜高效栽培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归纳总结出一套舒城黄姜高效栽培技术,对于提高姜农生产效益、促进舒城黄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结合舒城黄姜生产实际,将黄姜优质高效栽培和贮藏保鲜技术总结如下。

1 高效栽培技术

1.1 选地整地

舒城黄姜种植基地应选择在3年或3年以上未种植过生姜和茄科作物的微酸性土壤的田块。田块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并且排灌方便。年前将土壤深翻35 cm 以上冻垡,春季再对种植地块进行整地处理,保证土壤上松下实[4]。 结合整地,增施腐熟有机肥,配合优质饼肥,依据地块的实际情况进行基肥处理。在高肥水区域,按60~65 cm 规格开沟条施,每1 hm2施放豆饼1500 kg、三元复合肥750 kg、锌肥30 kg 以及硼肥15 kg。

1.2 姜种选择与壮苗

在播种前30 天(一般在3月中旬)进行选种处理,选择肥大饱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裂、未受冻、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健康脱毒姜块作种。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50%氯溴异氰脲酸1000 倍液浸泡30 min, 或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40 g+70%甲基托布津 (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200 g+滑石粉4 kg 混合均匀后拌种。 消毒后,在晴好天气的早上,将姜种从贮藏窖中取出,平铺在阳光充沛的干净地上晾晒,并于傍晚收进室内,连续处理2~3次后,将姜种置于室内堆放2~3 天,促进养分分解,完成晒姜困姜[5]。将完成晒姜困姜的种姜放在温室内, 采取温室加热的方式, 温度控制在20~28℃、湿度控制在80%~85%,进行种姜催芽,种姜芽长1.0~1.5 cm 即可播种。 播种时,将种姜用刀切成50~80 g 的姜块,每块上保留1~2 个壮芽,其余幼芽全部掰除,之后依据姜芽的大小进行分批播种。

舒城黄姜生产基地

1.3 部分机械化播种

黄姜部分机械化播种,主要利用田园管理机或开沟机先开深20~25 cm、宽20 cm 左右沟。 开沟以后,每667 m2底施生物有机肥60 kg、绿僵菌生物农药1 kg、高钾复合肥10~15 kg。施肥覆土后,将姜种排放在沟内,姜芽朝向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 然后使用开沟机从两沟直接开沟起垄,覆土4~5 cm。 播种行距70~75 cm、株距25~30 cm,密度在4000 株/667 m2。 播种完成后,姜地浇水,667 m2随水冲施荧光假单胞菌剂3~5 L。

1.4 田间管理

①幼苗期 在姜苗开始出土时浇第一次水,10~15 天后浇第二次水。 当生姜出苗率达50%时,及时进行姜田遮荫。 可搭建遮光率为30%的遮阳网,或通过立式网障遮荫(将幅宽60~65 cm、遮光率为40%的遮阳网立式设置成网障固定于木桩上)。

当出苗率达到80%以后, 根据姜地干湿程度,及时浇水。 每667 m2随水冲施大量元素水溶肥2.5 kg;苗齐后,每667 m2再随水冲施磷酸二铵10~15 kg 和荧光假单胞菌剂5 L。

②三杈期 进入三杈期,根据土壤墒情,每5~10 天浇1次水, 并每667 m2随水冲施硫酸钾型复合肥10~15 kg 和大量元素水溶肥3 kg。

③中耕培土 生姜根系浅, 喜疏松透气的土壤,幼苗期结合浇水浅中耕1~2次,松土保墒,清除杂草。 进入膨大期可结合浇水追肥,清沟培土1~2次,增加垄面土层厚度,降低地温的同时,防止姜块露出土面降低质量。

④姜块膨大期 姜块膨大中后期,根据土壤干湿程度浇水, 每次每667 m2随水冲施高钾复合肥10~15 kg。

1.5 病虫害绿色防控

舒城黄姜新品种

①病害 黄姜在生长过程中极易感染姜瘟病、炭疽病、根腐病和斑点病等,严重影响黄姜的产量和品质。 姜瘟病发病初期,应该分离出病株,并在病株附近用生石灰消毒;若大规模发病,可以选择并在病株周围用5%硫酸铜溶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灌根防治, 或用0.5%二甲基二硫醚乳油1000 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天然芸薹素1000 倍液、氨基酸糖磷脂混合液1000 倍液等, 每15~20 天叶面喷药1次;炭疽病发病初期用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乳剂1000 倍液,5~7 天喷1次,连喷2~3次;根腐病一般在7月始发,8~9月为发病盛期,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选用20%噻唑锌悬浮剂500 倍液灌根或叶喷,或用20%噻菌铜悬浮剂防控[6]。 斑点病发病初期喷洒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隔7~10 天喷1次。

②虫害 黄姜虫害主要有姜螟、姜蛆,在幼虫时, 可叶面喷施2.5%溴氰菊酯乳油1500 倍液或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3000 倍液等。也可选取杀虫灯诱杀成虫,效果较好。

1.6 部分机械化采收

黄姜采收一般在秋冬植株完全枯萎后,挖取地下根状茎,采收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为最好,根状茎繁殖栽培一般2~3年采挖一次,产量较高,如急需也可当年栽培,当年采挖。

2 贮藏技术

安徽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17℃, 进入1月后温度低于0℃,7月之后又上升到27℃以上。 同时,全年降水量在773~1670 mm, 夏季降雨量可占全年降雨量的60%以上。 黄姜性喜温暖湿润,既怕冷又怕热,既怕干又怕湿。贮藏在10℃以下易受冷害,表现为水浸状,尤其是升温后很快腐烂;贮藏温度高时,则造成生姜发芽或者病害蔓延[7]。黄姜适宜的贮藏温度为10~15℃,相对湿度为75%~90%,湿度过高存在腐烂风险,湿度低时生姜会失水而表皮皱缩[8]。根据安徽气候变化规律和黄姜习性,一般在黄姜收获后进行适当晾晒,减少附着在黄姜表面上的水分,以利于延长黄姜在冷库内的贮藏期。 收获初期的黄姜非常脆嫩,易脱皮,入冷库后,冷库的库温应控制在17℃左右,不要太低,以免在正常温度下的黄姜突然遇到低温, 产生不适应以及冻伤等情况,待适应后将温度调至15℃左右。

安徽地区常见的保鲜贮藏法主要包括恒温库贮藏和入窖贮藏等方法。 恒温库贮藏一般选择根茎充分成熟、饱满、坚挺且表面光泽较好的姜块入库。贮藏时,先将姜块放入纸箱或塑料周转筐中,然后入库。 黄姜在库内堆积高度以2 m 为最佳,贮藏期达到1 个月时,其生理特征趋于稳定,顶芽会逐渐长圆,这种情况称为“圆头”,此时期要将温度控制在15℃左右。

生姜入窖贮藏前,应用多菌灵、百菌清和中生菌素等喷洒姜窖进行杀菌处理,之后将健康、饱满的姜块放入窖中,姜块在窖中排放高度以距洞顶30 cm 为宜。由于刚入窖的黄姜代谢旺盛,会产生大量热量和CO2。因此,入窖后暂不封口,先用草苫、藤席等覆盖在窖口,以保障通风降温。20 天后,待生姜代谢减缓,窖内CO2浓度恢复正常,用砖将贮窖口封住,但应留有通气孔。 生姜贮藏期间,应保持窖内温度在15℃左右,湿度在90%左右。

3 小结

综上所述, 黄姜高产栽培技术与贮藏技术的应用效果直接决定黄姜市场销售质量。所以,在黄姜栽培作业中需对地形、 土壤等各项条件进行考察,以达到最佳栽培效果,进而增加黄姜产量。 另外,还应从整地选地、优选姜种、明确栽培时机与间距、田间管理等方面着手,对其进行高产优质栽培操作,结合保鲜贮藏技术,保障黄姜的生产效益。

舒城黄姜恒温贮藏

猜你喜欢

舒城黄姜姜块
生姜贮藏主要影响因素及技术要点
罗平板桥镇小黄姜产业园冷链物流中心小黄姜将直达北京家乐福超市
黄姜中薯蓣皂苷元提取工艺的优化
大别山区精准扶贫的做法、问题与对策
——以舒城县开展精准扶贫为例①
安徽舒城:“一元公交”惠民生
舒城查扣1881件不合格童车童床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
通道小黄姜高产栽培技术的初步研究
怎样窖藏生姜
越南黄姜饭避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