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外部环境与激发内生动力:处境不利者的教育补偿路径——《城市处境不利者社会流动:教育归因及补偿机制》评介

2021-03-16叶信治

关键词:处境内生归因

叶信治

书评

改善外部环境与激发内生动力:处境不利者的教育补偿路径——《城市处境不利者社会流动:教育归因及补偿机制》评介

叶信治

《城市处境不利者社会流动:教育归因及补偿机制》,胡弼成等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每个人都有在社会中向上流动的意愿,每个人也应该有在社会中向上流动的机会。然而,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制约,不管是在城市还是乡村,都存在一些在学习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困难与不利境地的群体。他们需要与其他人得到同等的甚至更多的社会关爱与发展机遇。湖南大学胡弼成教授以深厚的教育情怀和深邃的教育眼光,从关心人性、关注文化及“大教育”的视角,在本书中,为他们探索出向上的社会流动机制,找寻到个体的成长性发展路径做出努力。

要促进处境不利者的更好发展和社会跃迁,一般来说,离不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以及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从创造处境不利者的外部发展条件来看,主要是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发展环境,包括加强义务教育的区域、城乡和校际的统筹规划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质量标准体系和加强质量监控以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从而突破城市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三难困境”,帮助他们走出生活、学习和发展的困境。目前,改善处境不利者外部发展条件的研究成果较多,国家已经出台了各类教育补偿政策,帮助处境不利者获得更好的外部发展条件。

目前关注不利处境者内生发展动力的研究还不多,采取的措施也还不够,补偿的途径也无个体性,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许多工系统作要做。特别需要提出而加以重视的是,胡教授在书中强调,任何个体的发展都是由其自身主动实现的,如果其主体性得不到激发,则外部环境的改变作用很有限。因此,改善处境不利者的内在处境不利,必须培养其以韧性为核心的积极品质,赋予其自我实现的心智和能量。一方面,个体的“守正之心”和“守心之正”需要重视。“守正之心”即坚守自己内在的积极潜质,“守心之正”是一种需要毅力且长期坚持的克服外在干扰因素的持续过程。教育者要以“守心之正”去培养处境不利者的“守正之心”。另一方面,处境不利者的“自强之心”和“自立之力”需要培养。“自强之心”即积极发展及自我强大的心智,“自立之力”是一项谋生和自我发展的专长、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基本的认知能力和积极的压力应对方式等。因此,培养“自强之心”和“自立之力”是改变其内在状态、激发内生力量、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幸福的重要路径。

总之,教育不能只囿于教育者的谋生工具,也不止于培养学生获得考试高分和谋生的经济回报,更不能被太多的看起来“丰富”的外在东西所迷惑了。教育必须积极地关注一个人作为人的最本性的人性和文化需要,才能成为使处境不利者驶向理想的“诺亚方舟”。教育应该是个体在“活着之上”有爱的智慧之常青树,是赋予美好人生以创造和幸福的源泉。

(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处境内生归因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学校文化:激活自我教育的内生力——以西亭小学和美文化建设为例
画与理
为何越来越爱
农村留守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归因倾向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趾甲内生—糖尿病患者易患并发症之二
一株西沙群岛野生诺尼种子内生细菌CICC 10707的分离与多相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