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2021-03-16

农业与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非公经济农村企业

丁 克

(六盘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乡村产业的振兴。非公经济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体制、简易的市场准入、较低的资本投入等特点,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柱和基石。市场经济主体根据所有制不同,可分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其中,非公经济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为主体。围绕农村得天独厚的生物资源优势,非公经济企业采取“企业+农户”或者“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以三权分置下的农村土地流转为契机,有机衔接现代农业与农户,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基地,实现经营主体和产业多元化,取长补短、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利用独具特色的农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养生经济、旅游经济、休闲经济、运动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1 非公经济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农村中小企业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非公经济体可以将农村各种原生资源进行整合,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增效[1]。

1.1 非公经济企业促进乡村产业发展

农村非公经济企业不仅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改革,也可通过土地股份制合作企业来扩大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荒废的土地和农户宅基地等资源,促进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目前,农村非公经济企业广泛采用“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农户”的模式进行产业发展。如,位于六盘水市偏远乡镇的南开乡合兴村的生物质能加工厂按照“三变+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实施模式,通过对烟杆、秸秆、废旧木料等废物的回收,循环生产“生物质颗粒”清洁燃料;“生物质颗粒”清洁燃料主要作为周边生物质能烤烟房的能源原料;生物质能加工厂成立后,有偿收集农村的烟杆、秸秆、废旧木料等废物,既实现了农村节能减排,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同时工厂员工大多是周边村镇的农民,增加了农民的就业率,提高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南开乡相关产业的发展升级。

有的乡镇创办农家乐和新型体验式农业庄园,农民既是老板又是员工,直接参与经营,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能就业,实现创收。非公经济企业普遍采用产销一体化的模式,以企业为核心,带动农村周边农民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实现农村3大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村整体产业的发展升级。

1.2 非公经济企业激发创新发展

农村非公经济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创新驱动力,非公企业直接面对市场,经营成本和利润压力比较大,创新的内在动力也大。因此,非公经济企业顺应产业融合、城乡融合的发展方向,探索“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在乡村振兴中抓住商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通过与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合作,实现产业的集约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1.3 非公经济企业提供工作岗位,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村民的振兴,只有乡村百姓自给自足,劳动致富,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乡村的振兴。然而,由于乡村产业不发达,缺乏支柱型企业,村民只通过种植庄稼获取收入,生活步履维艰,难以维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挣钱养家成为乡村现状,虽为“明智”之举,实为无奈。随着近年来对于农村非公经济的大力扶植和发展,根据各地特色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新建起来的非公经济企业落地乡村,农民不仅可以通过土地流程承包获得收入,还能在当地非公经济企业就近就业,拥有稳定收入。因此,农村非公经济企业成为农民就业的主要主体,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使农民从原来单一的种植劳作性收入转变为财产性、工资性和经营性等多项收入并存的收入模式,改变了农户的收入结构模式,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农户的增收致富。

2 乡村振兴中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改善国计民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促进农村发展,而农村的发展核心问题在于农业的振兴。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推进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深化,随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紧随其后的将是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致富。非公企业需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及时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各种优惠政策实现自身实力壮大,有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反馈农村,促进农民增收。而非公经济在助推乡村振兴过程中既存在优势,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劣势;既拥有机遇,也面临挑战。

2.1 优势(Strengths)分析

2.1.1 非公经济经营体制灵活,市场化程度较高

与国有大中型企业比较,非公经济企业具有经营范围窄、生产规模较小、简单的市场准入、灵活的经营体制和市场化程度高等特点。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能轻易的发现商机、捕捉市场、发现市场,并能根据企业经营成效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市场中可进可退,灵活调整。因此,非公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快速地根据农业发展情况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和方向,更快地与农村市场匹配,更容易在乡村振兴中寻找机会,有所作为。

2.1.2 非公经济组织架构简易,组织决策效率高效

相对于国有企业庞大的组织体系,非公经济在组织架构方面层级较少,结构扁平。简易的组织架构使得非公经济管理权相对集中,信息沟通简洁方便,决策下达速度快,省略繁复的过程环节,可以快速高效地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学决策,促进组织发展。因此,非公经济扁平式的组织架构更易与乡村振兴进行高效融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2.1.3 非公经济经营成本低,资本利用率高

非公经济市场准入门槛低、生产规模小、市场定位明确,因此无需大额资金投入即可开展生产经营,并且资本能最快利用到生产工艺提升和产品开发中,经营成本低,资本利用率高。乡村普遍存在人口数量少、地理空间不集中和经济发展规模小的特点,因此低投入的非公经济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过程中会更具优势。

2.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2.2.1 生产规模较小,市场抗风险能力弱

相比国有企业而言,非公经济生产规模小、人员素质低、技术水平差、资金储备能力低、市场占有率低。一旦目标市场出现波动、资金回笼不及时,或者有大型企业抢占市场等情况,那么很容易出现资金流中断,企业经营难以维持的问题。相较于大企业而言,市场抗风险能力非常弱。

2.2.2 直线职能型的组织架构组织决策不科学

非公经济大多以直线型的组织结构作为企业的组织架构,企业采购、销售、财务、人事等经营活动的决策权、指挥权和监督权集中在总负责人一人手中,在拥有决策快速高效等优势的同时,也存在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出现以企业负责人的决策为主的“一言堂”情况。

2.2.3 融资渠道窄,企业生命周期短

农村非公经济的融资渠道以个人或者合伙出资的方式为主要融资模式,银行贷款会基于非公经济没有按规定建立帐目、抵押物不足、企业信用信息不明、信用记录不清楚等原因拒绝或者降低贷款额度,贷款金额低、利率高、资金周转速度慢,融资渠道狭窄,影响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因为融资渠道狭窄,生产规模小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导致农村非公经济体生命周期短。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7a,企业普遍寿命较短、产品开发性能较弱、品牌打造力度不足、顾客忠诚度较低。

2.2.4 产业集群效率低,高新技术型企业较少

受限于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等外部条件的制约,农村的非公经济企业创新力不足,研发投入较低,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高新技术型企业凤毛麟角。农村地区地形多呈现条块分割,加之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行政体制影响,致使大型企业难以从中小型企业中获得相关配套产品,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也难以从大型企业获得相关技术支持,从而阻碍了农村非公经济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企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化分工水平较低。

2.2.5 职工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短缺

农村很多非公经济地处农村,农村经济、教育、交通、医疗与通讯等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相比大中型城市较为落后,难以吸引相应专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等专业性人才。农村非公经济员工大多为当地返乡农民工,文化水平不高,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企业员工整体专业素质不高,高水平及高素质人才缺乏。企业生命周期短导致缺乏长远规划,员工培训提升通道短,忽略了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导致企业人才综合素质不高,人才短缺。

2.3 机会(Opportunities)分析

2.3.1 国家倡导,政策持续支持

根据《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7)》的有关统计,自2012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的有关非公经济或民营企业的政策有55个,其中75%以上是以鼓励、扶持、促进民营小微企业发展以及给予税收和收费减免等优惠为主要方式。2018年12月1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从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解决融资困难、全面放开民间投资限制、推动转型升级、优化市场环境、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方面为非公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各类政策支持的举措有效促进了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

2.3.2 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升级

支持、引导和鼓励非公经济参加联企兴村行动和扶贫产业园建设,有效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实施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目的是要增强农户的自我造血功能而不是单纯的输血,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农户改变传统“等靠要”的观念,依靠产业支撑实现自我发展和主动致富。因此,为了实现农户增收和产业增效,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2.3.3 精准扶贫,助推明晰方向

作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脱贫攻坚结束后的乡村振兴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的参与,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参与尤为重要。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效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打造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收入提升。精准扶贫离不开非公经济的参与,但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也为非公经济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产业转型升级道路,培养了大量农村优秀人才,进一步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

2.4 威胁(Threats)分析

2.4.1 行政干扰强,政策优惠落实慢

虽然现有的各种优惠政策均能促进非公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非公经济受重视程度低、产业调整边缘化等问题,政策享受和行政支持上优势不明显,享受到的政策红利不突出,政策优惠落实不到位。

2.4.2 规模经济效应较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规模经济(economy of scale)又称“规模利益”(scale merit),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费用)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国有大中型企业因为较高的生产规模,企业生命周期长,随着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长期平均成本持续走低,因而能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福利。但是非公经济普遍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居不下,无法以低成本竞争,导致竞争力差。

2.4.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低

非公经济由于成立时间晚、科技创新意识薄弱、融资困难资金短缺、人才素质不高、产学研结合力度小、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完善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非公经济特别是农村非公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弱,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低,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必然会导致大量科技含量低的非公经济面临破产困境。

图1 非公经济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SOWT分析图示

3 振兴乡村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从非公经济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SOWT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乡村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发展环境受限、企业人财力不足、管理不规范、创新技术含量低和抗风险能力弱等劣势和挑战。面对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不足和问题,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等企业外部主体需提供一个健康良性的环境保障乡村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也需从管理规范角度出发,加强企业建设,提高乡村非公经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企业外部环境的保障措施

3.1.1 政府精准帮扶,助力农村非公经济企业发展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需充分履行职能,转变意识,提升服务,提供便捷利民的通道,为农村非公经济企业在政策、信息、技术、人才和管理方面提供政府性服务。工商行政部门在企业创建过程中需要下大力气对审批事项及服务流程进行梳理、优化和精简,为企业创建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服务;税务部门应该积极落实减税降费措施,深化税收改革,更好地服务非公经济企业;就业局等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技能技术的培训,为农村非公经济企业输送技能水平较高的员工,解决企业人才短缺和人才技能水平低的问题;行政服务中心需充分发挥政府精准帮扶企业作用,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云平台”等新型服务模式,快速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政府性服务难题。如,赣州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搭建的“政府帮扶云服务平台”就是运营“互联网+中小企业服务”模式,收集整理企业遇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答复,为中小企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3.1.2 金融机构实施普惠金融、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普惠金融指的是设计小微企业、扶贫项目、创新创业和涉农领域的帮扶性质金融产品和信贷。在农村非公经济企业发展中,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因素。金融机构需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创新服务方式,完善农村金融政策,大力实施普惠金融,不断完善小额贷款制度,利用多渠道加大宣传,有效评估申请者信用,确保普惠金融落实到农村非公经济企业。各金融机构要充分服务“农村”,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支付服务效率和质量,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促进城乡支付服务一体化发展,满足农村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3.2 企业内部管理提升的保障措施

外在环境不过是事物发展的外因,而内因则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本质和关键,在大同小异的外部环境趋同形式下,非公经济企业只有从增强企业家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生产技艺提升、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整合企业资源,才能实现非公经济企业的长久发展。

3.2.1 塑造企业家精神,增强发展意识

企业家是非公企业的核心,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家的才能。在农村非公经济企业创业过程中,企业家精神禀赋具有核心作用,是非公经济得以良性发展的关键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非公经济的前途命运。非公经济企业管理者要不断丰富自身文化修养、道德修养、管理理念等知识水平;企业家需持续改进企业经营和决策的管理机制,注重公司治理结构,从管理制度解决企业管理方式;非公经济企业家还需要有民族精神,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主动参与公益事业、爱心助学、救灾救济以及“百企帮百村”等活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把企业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辩证统一起来。

3.2.2 加强职工的培养,提高人才水平

非公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是高水平人才难以引进,现有员工专业化水平低。针对非公企业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培养难的问题,首先要优化企业待遇、发展前景、发展平台等条件,实施好非公经济企业引进人才的政策优惠措施,吸引高层次人才;需要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为现有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技能技术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在现有职工中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高管理能力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3.2.3 建立新型运营模式,提升创新水平

传统企业经营模式是与电子商务相对应的粗放型经营模式,目前,许多农村的非公经济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运营模式,在经营、技术、财务、市场运作等方面没有实现创新,也未与互联网技术有效融合,经营模式较落后。因此,农村非公经济企业需要转变经营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融资手段加快发展。

在经营方式上,可以采取产权交易、上市融资、资本联合、股权交易、产业联盟等现代经济手段来促进企业规模化发展。在生产技术上,需要不断改革创新,紧跟行业发展新技能,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技能、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营销模式上,除加强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以外,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采用“互联网+销售”的模式,与淘宝、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大型互联网销售平台合作,扩宽销售渠道,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提升非公经济企业市场竞争力。

3.2.4 深化企业文化建设,打造企业知名品牌

“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品牌”就是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与扩散力,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好的企业品牌使外界人羡慕、向往,不仅使投资环境价值提升,还能吸引人才,促进资源的有效集聚和配置。因此,农村非公经济企业需有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和定位企业文化,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4 结语

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农村产业的振兴,而农村非公经济企业则是实施产业振兴的中坚力量。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乡村振兴战略,在此大背景之下,非公经济特别是乡村非公经济企业面临许多机遇和优惠,但是也存在不足和挑战。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农村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必须给予农村非公经济体发展以高度关注和极力支持。政府和金融机构等企业外部主体需努力落实优惠政策,营造良好氛围,努力促进农村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企业自身也需提高意识,转变经营方式,加强内部管理,打造文化品牌,促进企业自身长久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非公经济农村企业
发挥优势 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企业
企业
企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改革创新 营造环境 推动鹤壁非公经济发展提升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