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通运输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关系研究
——以江西金竹畲族乡为例

2021-12-07曾书清

农业与技术 2021年4期
关键词:竹乡箬叶畲族

曾书清

(三峡大学民族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前言

按照不同产业类型,乡村振兴可分为工业振兴、旅游振兴、交通振兴、文化振兴等多种实现途径。正所谓“要想富,先修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处于核心的引领地位,其产生的拉动作用将是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加速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部署,与此同时,鼓励商贸、邮政、快递、运输等企业扩大在农村地区的经营布局[1],这为构建农村地区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助力民族地区乡村实现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和方向。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孰先孰后之分,根据2者匹配状况,交通-经济配置模式可分为3种:同步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同步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迟滞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超前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优先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按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展模式的经验探索,相应地,第1种模式要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紧跟社会经济发展,2者在动态变化中达到协调平衡,这是日本的发展经验;第2种模式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但迟滞的交通运输能力建设势必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是目前许多第3世界国家所面临的发展窘境;第3种模式则以交通建设拉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先行,为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预留充足空间,是西欧发达国家的经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迅猛推进所产生的“虹吸作用”使农村空心化问题日趋突显,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恐将持续拉大。显然,乡村振兴应未雨绸缪,超前规划[2]。为推动欠发达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施策,需要采鉴的是交通超前型发展模式,以交通发展拉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本文以江西金竹畲族乡为个案,考察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欠发达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该乡坐落在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南部崇山峻岭之中,与赣州市宁都县隔山相望,现有人口约1.2万人,其中畲族4300余人[3],占总人口比例约1/3,畲汉交错杂居,属于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类型。乐安县曾是全国扶贫工作重点县,而金竹乡又是乐安县最偏远的一个行政乡,是抚州市仅有的少数民族乡,同时也是重点扶贫乡之一,金竹畲族乡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乐安县而言无疑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历经交通阻滞经济发展之痛,该民族乡的交通-经济配置模式正在迎来从滞后型到超前型的历史转变。基于金竹畲族乡的考察可以看到,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置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进程的引领地位,对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产生的先导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1 道路交通对金竹乡的意义

在乡村道路条件原始、交通运输发展水平落后的过去,金竹乡下辖各自然村出产的农副产品、传统手工制品只能依靠肩挑手提的原始方式运至村镇集市进行商品交易,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和化肥、种子和农业机械等生产生活资料难以输入,农业生产和商品交易规模小又长期制约着金竹乡经济发展,甚至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路通财通”的标语口号反映了民众对道路之于地方经济发展意义的通俗理解[4]。从路学视角切入,道路连通的意义不仅体现在依托其上的货物流动,更重要的在于道路交通所承载的社会经济活动。具体而言,道路是金竹乡聚落连接和经济发展的纽带,是金竹乡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1.1 道路是金竹乡聚落连接和经济发展的纽带

目前,金竹畲族乡通往外界的水泥硬化公路仅有省道S227这一条,最早为2005年开始修建。该道路建成之后,金竹畲族乡下辖的几个自然村呈现出不同层级的聚落形态变化。金竹乡流舍村是乐安县最早获批成立的畲族民族村,位于山林腹地深处,流舍移民新村现位于金竹瀑布景区旁,以崭新整齐的面貌焕发生机。道路修筑活动见证了流舍村民DMH的生活巨变,其原先住在海拔800m多的白石岗,那里“不通电、不通路,在深山里,孤孤单单”,搬迁至流舍新村后“生活热闹多了,白天听到汽车声,晚上到处人喧嚣,心情也好多了”[5]。随着水泥硬化公路的建成通车和金竹瀑布景区的建成营业,越来越多流舍村民主动选择将3层砖墙的新楼房建在公路内侧和瀑布景区停车场附近,这样在方便了自己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可以从事“农家乐”、家庭旅馆和特产商店的经营活动,招来游客前来自家消费。原先流舍村相对分散的聚落形态,正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新农村建设而呈现出沿交通线分布的相对集中状态。

交通运输使沿线民众得以便利地往来接触,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并推动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因此,历史上常把交通运输视为社会团结统一的重要因素[6]。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中,人类聚落和连接聚落的道路是最直接的产物,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网布局的变化也对聚落空间形态产生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公路连通已被研究证实对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减贫具有催化作用,大力发展边远民族地区的道路交通运输事业,将为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社会治理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实保障。可以说,交通运输的发展在改变了其聚落空间形态的同时,也为当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更大可能。

1.2 道路是金竹乡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在过去,边远地区很多少数民族乡村与外界交通不便、信息封闭,道路交通的连接便为其同外界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有的民众至今生活在与外界往来不太便利的偏远山区,“村村通”乡村道路成为其与外界沟通、获取信息和生活生产资料的唯一途径。

2007年初,一条沿坪溪河河谷而建的双向两车道水泥硬化道路取代了山壑间的土路。不久,每天往返乐安县城的客运班车使金竹畲族乡村民实现了“朝发夕返”的出行愿望,为沿途民众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现在借助农村快递物流网点,村民无需离开坪溪村就可以从各大网络购物平台购买到产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对于当地民众而言,是过去在农村物流进驻金竹乡之前所难以接触到的。值得注意是,在没有移动网络和微信等线上交流工具,电话和手机也还尚未在金竹乡得到普及的时候,委托客运班车驾驶员、售票员或其他熟人代为传话、寄送物品、帮忙在乐安县城采购商品回村等被当地群众称为“寄班车”的中介方式,成为金竹畲族乡村民与外界建立联系的重要桥梁。

道路的建设与使用使少数民族农村迅速摆脱与外界的孤立状态,融入到更为宽广的政治经济过程之中[7]。道路交通线网的连接使民族地区乡村接入到国家的社会治理体系,使之在地方性话语体系下接入全球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随即跨入快车道。

2 交通振兴在金竹乡的实践

道路修筑给金竹乡经济发展带来的改变是根本性和全方位的,具体体现在乡村旅游、农林经济、产业布局以及产品推广等方面。

2.1 道路建设促进金竹乡旅游经济发展

金竹乡自2003年确立“旅游旺乡”的发展思路,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依托旅游资源优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金竹乡新的经济增长点[8],先后投入4500万元重点扶持金竹飞瀑景区。金竹瀑布群坐落于吓通村,该景区为金竹乡发展旅游经济提供了扎实基础。在金竹瀑布景区营业的第1年,金竹畲族乡的10个民族村都领到了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其中最多的流舍村达到7.7万余元。景区还融资支持畲乡修建乡村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金竹乡内交通条件。

由于景区对外交通问题,除主要吸引来自乐安本地及少数周边的游客外,金竹乡游客接待数量一直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进步。究其原因,从乐安县城出发前往金竹畲族乡瀑布景区的道路仅有1条,70km的路程却需花费近2h,令外地游客敬而远之。沥青铺就的道路在出招携镇与金竹畲族乡交界处随即降为低等级山区公路,虽然同样是双向两车道,但路面宽度仅有招携段的约2/3,两车相会须缓慢通过。较差的道路通行条件只能勉强满足当地居民往来县城和其它乡镇之间的日常出行需要,显然难以容纳旅游高峰时段的车流量。得益于畲族民族乡的建立而获国家财政支持开始修筑的水泥公路至今已变得坑洼不平,影响驾乘及游览舒适度。此外,S227省道进入金竹畲族乡后沿山谷而建,坡陡路狭,临崖临边路段多,遇大车时让行不便,每逢雨水季节还偶有小型山体滑坡、山体落石甚至道路坍塌等险情出现。现阶段道路交通条件的不足已对金竹畲乡瀑布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严重阻碍。

要想破除交通瓶颈,扎实擢升偏远山区道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就必须对现有道路进行施工改造。2018年10月,乐安县投入3.7亿元对全长21.46km的招携镇至漳灌段公路进行通行能力改造,重新铺设招携至金竹的崎岖道路,按计划已于2020年底建成通车。另外,新修X915县道(徐庄至吓通段)金竹隧道的贯通将使得从南向赣州、宁都等地而来的旅客流不必北向绕道乐安也能顺畅来到瀑布景区。通过裁弯取直和高架桥的建设,金竹畲族乡到乐安县城原本近2h的车程将被大幅缩减为40min。可以预见,在以金竹瀑布景区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环线路网改造完成后,金竹瀑布将再次迎来游客高峰,畲乡民众也将从瀑布景区门票分红、民宿、山乡土特产销售和特色餐饮等多种经营活动中受惠。

2.2 交通运输帮助金竹乡形成规模经济

金竹畲族乡地处赣东南海拔620m左右的丘陵地带,夏季平均气温约25℃,当地自然环境非常适宜箬叶的生长。当地采摘的箬叶最终主要销往浙江嘉兴一带,每年夏季的箬叶采摘活动可为农户增收几千元至上万元不等。每年夏天刚至箬叶成熟适合采摘的时候,当地村民尤其是不需要参与稻田劳作的妇女们便开始结伴到山林中“摘箬”,用以补贴家用。据村民介绍,金竹乡去年的箬叶收购价格比往年偏高。依各自然村距坪溪的距离远近,未经加工的湿箬叶在当地自然村的收购价通常在6.4~7元·kg-1,而沿S227省道往北靠近乐安县城的其它乡镇,湿箬叶收购价约为8元·kg-1,每公斤差价达到14%~25%,倘若刨除从各自然村到县城集散地之间的物流运输成本,从当地收购箬叶再卖往县城将获得10%左右的利润。如果将湿箬叶经过适当筛选,而后制成干箬叶成品并直接销往对箬叶需求量更大的外省市,利润率还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因自然生长特性,箬叶只能季节性采摘,而采摘、筛选和晒制箬叶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劳动时间,如果家庭主要劳动力长期参与其中可能会对其主要生计方式产生不小影响。此外,箬叶收购价格常因市场需求变化而浮动,小规模经济根本无法应对供求关系波动,故而当地村民为了避免麻烦而普遍选择将从山上采摘下来的湿箬叶不经任何处理,在当天直接卖出。除卖给定期来收购的外乡人,当地人似乎更倾向于卖给本村的收购者,这些收购者通常拥有较丰裕的经济实力和人脉资源,专门从事箬叶收购及粗加工业务,其利用道路交通充分发挥其规模经济效应,将箬叶收购价格维持在一个当地村民都比较认可的偏高水平,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市场调控的作用。趁市场价格利好时卖出囤货,一辆辆厢式货车满载捆扎好的干箬叶驶往县城集散地,收购者在为当地畲民创收的同时也为自己增添了一笔不小的额外经济收入。

交通运输使生产和销售集中化,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道路阻隔则易催生普遍性贫困。商品物流活动是商品的位移,这个位移既可以是空间上的,即两地之间的商品运输,也可以是时间上的,即商品存储。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能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借助通达外界的乡村道路和一定的商品存放场地设施,大规模买入可以获得较大的议价能力,在市场价格达到最高点时将商品库存卖出,从而实现规模经济、刺激经济增长。

2.3 农村物流推动金竹乡产业布局调整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民族地区也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适应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乡村振兴需适时革新乡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乡村产业兴旺[9]。物流业的城市市场现已趋近饱和,网上购物、电子商务开始深入农村腹地,民族地区乡村传统产业发展如何应对势如破竹的农村物流浪潮冲击并为己所用,是金竹畲族乡民众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金竹畲族乡政府驻地坪溪村,除早已进入的中国邮政快递包裹服务之外,现在还可以看到部分民营快递企业。快递公司并未开设单独网点,而是将包裹集中放在村口的几家杂货店代为管理。其运作模式相当于城市里的“快递驿站”和包裹寄存柜,快递公司只需负责将包裹送抵金竹乡合作网点并向收件人发送手机短信以通知取件,繁琐的派件任务交由当地合作伙伴完成,快递公司则付给店主特定数额的酬金。原先仅经营一项主业,如销售蔬果、日用杂货的店铺现在增设了寄送快递包裹的业务,从快递公司那里获得的分成部分地充盈了原来单项业务的收益缺损。相应地,快递公司也相应节省了在金竹乡设立常开营业网点而带来的人工成本、店租成本等额外花费,将配送业务转包给经营小商店的当地人,实乃双赢。

农村物流在丰富村民的购物选择之余,还在悄然更改着当地产业布局。原有几家主营种子、化肥的小商店被价格更低廉、品种更齐全的县城农资商店的农村物流配送服务压得难以为继,有的已开始兼营杂货甚至关闭;有当地人在旅游开发中嗅到商机,通过农村物流从浙江等地采购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民族特色服饰,作为“民族特色旅游纪念品”销售;原本在金竹畲族乡坪溪村“垄断”了周围数个自然村小商店商品供应的食品批发超市,被农村物流削走部分营业额后欣然揽下快递网点负责包裹派送的活计。电商物流还激活了当地几近销声匿迹的竹编工艺,有篾匠重开旗鼓,将竹篾编制成新式手工艺品销往县城和更远的外地。从“街上”各大店铺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当地产业布局已在适应、接纳和利用农村物流的探索道路上逐步前进。

2.4 农村电商助力金竹乡特色产品推广

各快递公司在坪溪村开设的营业点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居民收寄快递,电商物流的参与也为金竹乡当地村民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可能。在某电商平台上,在乡民开办的“××特产直销店”、“××土特产”、“××家乡味”等多家店铺可以购买到畲乡出产的竹笋干、黑笋干、鲤鱼干、竹编等特色农产品和手工制品,虽然尚未形成较大规模,但这意味着当地出产的特色产品已经开始在电商物流的帮助下走出大山,也意味着当地农副产品将获得更加开阔的市场空间。

以道路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线网是连接民族地区农村小市场与外界大市场的纽带,是将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接入到电商服务网络的生命线,是边远民族地区农民实现增收的可靠保障,因此理所应当地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环节。随着国家对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视和大型物流企业网点逐渐向农村乡镇倾斜配置,农村电商物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国家经济建设和乡村就地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发展农村电商物流也是必然趋势,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对于新农村建设、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市场拓展、农村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因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而纳入扶贫开发工作体系[10]。但受制于用户少、货量低、路途远等现实因素,农村电商物流目前还是市场化尚不充分的一个物流领域,因此电商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民族乡村设立联合收发网点不失为一个在成本和利益均衡考虑之下的折中选择。

3 结语

良好的道路交通运输条件是民族地区乡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基础,通过前后两次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金竹乡的交通-经济配置模式正在经历从滞后型到超前型转变的历史阶段。通过对交通-经济配置模式转变的探研,以金竹畲族乡为代表的偏远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显露出某些广泛存在的问题。

民族地区乡村交通运输能力不足,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完善。在农村客运方面,有些自然村仍未铺设水泥硬化路面,很多农村客运班线仍无法做到村村通达的目标,或受限于运营成本因素也只能做到每日1班甚至隔日、数日1班。这一部分村民的出行多有不便。在货物运输方面,山高路狭、道路崎岖仍是偏远民族乡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条件的最大现实问题。山间道路狭窄导致中大型货运车辆难以顺畅通行,当地乡村生产的竹木、农产品等原材料难以输出的同时,其它生产工具和工业机械等现代化产品也难以输入,成为民族地区乡村就地发展的根本性阻碍。只有扩大道路交通运输能力,使“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愿景得以实现,民族地区乡村经济振兴、乡村产业振兴战略方能够顺畅实施。

以电商物流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业未能与民族乡村地区第1、第2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偏远民族地区农村的农产品初级加工行业、小家庭手工制造业和其它类型的小规模工业单纯依靠自身企业物流难以取得规模经济,而若借助第3方物流(3PL)企业提供的专业物流服务将产品推向外界,则可以与城市发达地区的产品共同分享市场。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但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交通路网的布局及其规模和互联网的渗透水平滞碍着农村电商物流的发展[11]。虽然有一些快递和物流企业已将网点布局扩展至广袤的西部和民族农村等欠发达地区,但对农村地区而言,发展农村商务比较需要的农产品、生鲜物流等专业物流领域仍存在空缺,产业结合不够充分。

民族地区乡村落后的交通条件制约着当地发展旅游。民族地区拥有丰厚的自然人文景观,是很适合开发的旅游资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较差的可进入性已成为限制民族地区乡村旅游产业起步发展和规模发展的瓶颈问题[12]。相对于农业经济,旅游经济具有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人们企盼通过乡村旅游走上小康路和致富路。另外,不甚方便的交通条件往往让城市游客对偏僻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敬而远之,低可进入性使当地民众全职投入旅游经济变得不那么容易[13]。民族地区乡村亟需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整合开发旅游资源,继续推动以公路为主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村庄旅游可进入性和改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条件,切实增强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召回游客的能力。

随着物流市场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加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电商必将乘着便捷的农村物流显示出蓬勃生机。道路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兴,通过整合现有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资源与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将使民族村庄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实践中把握先机。

猜你喜欢

竹乡箬叶畲族
遂昌箬叶『共富工坊』做出富民『大文章』
名家书画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畲族三月三
竹乡娃
箬叶飘香
畲族民歌
竹乡永安
竹乡风情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