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2021-12-07周顺奎张勇
周顺奎 张勇
(唐山师范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规划纲要(2018—2022年)》,纲要指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河北省省委、省政府在《关于乡村振兴的意见》中也提出把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农村产业根植于县域,把农村产业发展纳入县域经济发展大局,对于构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和谐一体化发展,农村产业兴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河北地处华北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貌多样,以平原为主,发展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属于我国重要的产粮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境内交通发达,已经形成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网。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丰富的资源储备为河北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条件。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河北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农业产业化经营率不断提高,2019年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为6669.9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了67.1%。农业的综合效率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农业种植结构不断调整,农业产业链延伸加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产业集群竞争力得到加强,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各种新业态不断出现,“互联网+”在农村产业融合的作用日益凸显,产业融合效益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2019年河北省农村人居可支配收入达到15373元,同比增长9.6%。
2 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得到一定发展,但是由于河北省内121个县域经济体在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各地产业融合发展不均衡,农村产业融合面临较多的问题,其地理环境优势与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2.1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较低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虽然经济发达县域经济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大多数农村3个产业之间互联互通薄弱,产业融合发展的成熟度不高。从农业发展水平看,农业产业链延伸幅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农业产业链为主导的全产业链经济尚未成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融合主要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资源利用水平低、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现代科技在农业相关管理领域应用不足,技术渗透型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以技术融合推动产业融合的力度不足。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较多局限在休闲、乡村旅游等行业,农村支持一三产业融合的现代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等尚待完善。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创新型人才不足
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大量具有科学素质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县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活、工作条件差别较大,软硬件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同时,农村众多经营主体的从业者普遍存在经营能力不足、文化素质不高、创新能力缺失等问题,这就造成了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的经营者片面讲究发展速度和短期利润最大化,没有长期的战略布局,影响了经营主体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受限于决策层观念、成本等因素,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新产品的开发等也面临着较大的阻力。因此,专业人才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已经造成了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
2.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国家对“三农”的投入逐渐加大,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在农田水利建设、农机化程度、乡村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口。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县域,农业设施老化失修、农机化水平不高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融合的进程。虽然河北省内绝大部分地区在交通公路建设、供水、供电、供气、环保、物流、信息、广播电视方面实现了城乡互通互联,但是基础设施的质量标准尚与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农村道路规划等级较低,空间布局不合理,质量水平参次不齐,存在质量不达标的情况;有的农村缺乏整体规划,房屋建设凌乱,排水设施落后;邮电通信设施安装不到位,存在私拉线缆的现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投入和城市差距越来愈大。
2.4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讲,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3个系统,即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农村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为农民提供教育、卫生等农村社会事业服务体系[1]。当前,河北省农村社会化组织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不能满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主体单一,农村社会化服务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管理体制需要理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较慢;农村金融社会化组织虽然有政策上的支持,但是宣传推广不足,农村对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接受度不高,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或偏差;民间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良莠不齐,服务水平难以保证等。农村生活服务业处于基本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水平,服务种类不多,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与城市比较差异较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低。
3 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策
加快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统筹好政府、企业、农户以及其它经营主体的关系,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农业产业链发展为基础,精准匹配人才供给,充分挖掘人才潜力,加大科技支农力度,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繁荣。
3.1 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拉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龙头企业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产业链经济的参与者和产业融合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拉动者。龙头企业对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河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率逐步提高,已经培育一批有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企业。2019年,河北省全省共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120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34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61家,经营领域涵盖生产加工、中介服务、商品流通等行业。这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当地和周边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努力开发新品,主动开拓市场,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振兴乡村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2 完善农村人才工作机制,护航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设计者、规划者和引领者,能够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当前,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最需要的是领军人才,解决高端人才难引进的现实问题直接关系到河北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全局。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筑巢引凤,完善人才聘用、培训、激励等各项工作制度,为有能之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与此同时,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背景,通过三地的人才政策创新和协同联动,制定和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鼓励新一代的青年人才到农村地区,破解京津对人才的虹吸藩篱。注重强化人才政策的柔性和弹性,将发挥本地乡贤才能和吸引外来人才结合起来,将用人和引智结合起来,让热爱“三农”的优秀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尽其才,在社保、医疗、教育等政策方面进一步打破地域界限,保障人才基本的权利,解决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4]。另外,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并将其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提供给愿意学习的农民。
3.3 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扩大农村社会化服务的范围,提高社会化服务的效率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催化剂。政府机构中的涉农部门应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整合为农服务资源,推进各种利农、惠农政策在农村落实,监督政策的实施效果。政府应该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设施保障。加大对农村卫生、教育的投入,缩小和城市的差距,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新农村建设融资体系。行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各种中介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应该积极开拓市场,经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构建政府指导,全社会参与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3.4 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链经济是农村实现产业融合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2]。产业链延伸能够将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降低产业发展成本,提高整个产业链的价值。以产业链为依托,以提升产业价值为抓手,打通产品的供产销通道,创造高效的供应链。当前,河北省部分县域已经建立了农业产业化主导的发展模式,这些县域当前主要应该是围绕当地的龙头企业开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供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提质升档,打造现代化的产业集群。而对于省内经济欠发达县域经济体,应该理顺发展思路,先脱贫后致富。这些县域可以依据当地的优势资源,做稳农业,推动农业与文化、休闲、养生等深度融合,将休闲产业作为农村产业链延伸的抓手,深度挖掘农业价值,打造种、养、学、玩一体化的现代农村休闲产业链。利用“互联网+休闲农业”等新型模式和各种现代营销平台加强对服务产品的推广,找准有效的目标顾客群,增加顾客黏度,充分利用河北省环京津的地理优势,吸引都市顾客群。
3.5 加快村镇化建设,以城乡融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
村镇化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手段[3]。城镇化与村镇化不同的是村镇化实现了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有力缓解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农村村镇化是我国城镇化的重要补充。在河北省燕山-太行山山区、黑龙港流域等地,经济发展落后,农村散居情况较多,散居村落村镇化能够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根据县域具体情况选择发展村镇化或推进城市化,可以实现差异化和谐发展,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3.6 强化农村金融供给,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
金融则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河北省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应立足乡村产业振兴趋势下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特征、新需求,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创新业务模式、强化组织保障等,不断优化和丰富农村金融供给链,创新金融产品链。进一步明确农村产业链上的授信主体,在重点扶持产业链核心主体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切的金融服务产品,将金融服务拓展到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5]。此外,通过整合农村基础信用信息,进一步打通农村产业的数据信息链,构建以农户为主体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精准有效的授信资源,打造“企业+金融+农户”的全方位金融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