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螺旋CT和超声造影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3-16吕丹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郑州450004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脂肪瘤平滑肌造影剂

吕丹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郑州 450004)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属良性肝脏间叶性肿瘤,多发于女性,主要由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血管三种组织成分构成[1]。因该疾病起病较为隐匿,并无明显症状,故临床诊断时,常误诊为肝细胞癌、脂肪肉瘤等肝脏疾病。目前该疾病诊断金标准为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因该检查方式具有侵入性,患者接受度不高[2,3]。增强螺旋CT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在鉴别肝脏良恶性肿瘤优势较为明显,具有无痛、无创、方便、快捷等优势。超声造影可实时观察病灶病变过程,且可重复性较高,加之具有对人体无害、检测费用较低等优势。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对比分析增强螺旋CT和超声造影的临床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106例。男16例,女90例;年龄31~62(43.29±2.56)岁;肿瘤最大径1.1~22.0(6.87±1.62)cm。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②均存在疼痛、右上腹部不适等临床症状;③无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史;④肝功能正常;⑤均为单个病灶。(2)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结节性硬化病史;②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③存在其他肝脏疾病;④合并其他肿瘤;⑤无其他传染性疾病。

1.3 方法 增强螺旋CT检查应用64层螺旋CT先行非增强扫描,运用动力注射器经肘静脉以4.0ml/s的速度注入维显370造影剂100~120ml,然后行增强扫描施以对比分析。于造影剂注射30s后行动脉相扫描,60s后行门脉相扫描,而延迟相采集序列初始时间为180s。超声造影使用HDI 5000超声仪,C5-1探头,采用脉冲反向谐波造影技术,机械指数0.05~0.09。应用Sono Vue超声造影剂前,采用生理盐水5ml将其稀释,震荡后,予以肘部浅静脉2.4ml团注,然后立即行生理盐水5ml冲注,在将造影剂注入后,启动计时器与录像,持续查看5min,增强时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时间分别为0~30s、31s~100s、101~300s。两种诊断方式成像均采用双盲法,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对成像结果进行判断,直至2人结果一致。

1.4 观察指标 (1)诊断符合率,对比超声造影、增强螺旋CT诊断符合情况。(2)超声造影表现,记录所有患者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检查结果。(3)增强螺旋CT表现,记录所有患者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检查结果。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符合率 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71.70%)较增强螺旋CT(37.74%)高(P<0.05)。见表1。

表1 诊断符合率比较[n(%)]

2.2 超声造影表现 106例患者106个病灶中,68个病灶在行超声造影诊断时3个时相不均匀高增强,为超声造影诊断的典型表现,余38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见表2。

表2 超声造影表现(n)

2.3 增强螺旋CT表现 106例患者106个病灶中,24个病灶在行增强螺旋CT诊断时3个时相不均匀强化,为增强螺旋CT的典型表现,余82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见表3。

表3 增强螺旋CT表现(n)

3 讨论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依据其组织成分构成比例可分为混合型、脂肪瘤型、肌瘤型、血管瘤型共4种亚型,而临床较为常见的亚型为混合型,主要由平滑肌上皮细胞、异常血管、脂肪细胞所构成;脂肪瘤型以脂肪细胞组织成分为主;肌瘤型以平滑肌上皮细胞组织成分为主;血管瘤型以粗大厚壁血管组织成分为主[4,5]。在临床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筛查中,因其组成成分差异较为明显,故确诊较为困难,临床误诊率较高,进而对患者后续药物、手术、介入等治疗产生一定影响[6,7]。

增强螺旋CT利用静脉团注法,可改变病变组织及其周围组织密度,用以强化病变组织显示情况,进而可清晰反映病灶部位边界与其性质,促进肿瘤数量及其性质检出情况,但因其主要是以脂肪检测为主要依据,而不同类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肪含量不同,故而对其检出率较低[8]。超声造影是于常规超声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可利用肘静脉将含有气泡的超声造影剂注射入患者体内,利用超声造影剂气体微泡于声场中所形成的强烈背向散射,获取病灶部位的对比增强图像,可对患者受检病灶或器官等局部血流灌注信息进行清晰显示,进而可促进临床疾病诊断[9,10]。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6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均行增强螺旋CT、超声造影诊断,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71.70%)较增强螺旋CT(37.74%)高(P<0.05)。在行超声造影诊断中,造影剂在注入人体后,可分布于机体全身脏器与组织的毛细血管,用以增强脏器与组织的超声回声,增强效果高达一万倍以上,致使常规超声下不易被发现的病灶变为明显、易见,故而临床诊断效果较佳,且与组织病理学检查对比,其诊断准确率较高。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组106例患者106个病灶中,68个病灶在行超声造影诊断时3个时相不均匀高增强,为超声造影诊断的典型表现,余38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同时,本研究显示,本组106例患者106个病灶中,24个病灶在行增强螺旋CT诊断时3个时相不均匀强化,为增强螺旋CT的典型表现,余82个病灶为不典型表现。增强螺旋CT与常规螺旋CT相比,主要是利用肘静脉注射水溶性碘造影剂,致使病灶部位组织与其周围正常组织间密度差提高,进而可促进病变部位显示情况,且因病变组织内血管较为丰富,血脑屏障破坏度较高,故而当含碘造影剂于病变组织停滞、积聚时,可显示此部位强化。超声造影以不均匀高增强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典型表现与其3种不同构成组织成分有关,三种组织成分在肝脏内呈无序相间排列,产生较多超声反射界面,故而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超声图像多显现为不均匀高增强,且超声造影可真实反映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血管成分及其分布情况。

综上所述,与增强螺旋CT相比,超声造影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符合率更高,且还可反映血管分布与血流灌注等特征。

猜你喜欢

脂肪瘤平滑肌造影剂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肠系膜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回顾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跟骨脂肪瘤1例报道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