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结合手法按摩复位治疗肠套叠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1-12-03杨引洪康秋香尹春林肖欢张美珍李斌才吉安市儿童医院功能科江西吉安343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23期
关键词:肠套叠水压灌肠

杨引洪,康秋香,尹春林,肖欢,张美珍,李斌才(吉安市儿童医院功能科,江西 吉安 343000)

急性肠套叠病情进展快,病发后可在短时间内引起患儿剧烈的腹痛,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肠坏死、绞窄性肠梗阻,甚至进展为腹膜炎,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目前,非手术治疗是急性肠套叠治疗的首选方案,常见为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治疗,但可对患儿及医务人员造成辐射损伤,临床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2]。水压灌肠法治疗急性肠套叠时能够观察到患儿套叠的各个部位,复位过程清晰直观,有利于医者仔细辨认病理诱发点,从而更好的进行复位治疗,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肠套叠患儿治疗中[3,4]。但由于急性肠套叠病发时患儿伴有一定程度的腹痛,易引起应激反应,影响水压灌肠法复位效果。而腹部手法按摩治疗能够缓解患儿水压灌肠法治疗时腹内压增高的腹痛症状,减轻其应激反应,提高依从性。将水压灌肠法结合腹部手法按摩联合应用于急性肠套叠患儿治疗中或可提高复位效果,目前相关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水压灌肠法结合腹部手法按摩对急性肠套叠患儿复位效果及复发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肠套叠患儿78例,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6个月~4岁,平均1.86±0.5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2~40(23.62±4.17)h。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儿科学(第9版)》[5]内急性肠套叠诊断相关标准,且均经腹部B超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原发性急性肠套叠。(2)排除标准:①合并腹膜炎;②小肠型肠套叠;③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④既往有胃肠手术史;⑤入院时彩超检查存在肠穿孔、肠坏死。

1.3 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对患儿进行治疗,在检查导尿管无漏气问题后,将其插入患儿肛门,深度为4cm左右,然后固定好导尿管,与注射器相连。采用超声对患儿进行腹部探查,在探查到腹部"同心圆"包块后,使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无菌溶液进行缓慢灌注,注射器需要采用50ml的注射器,灌肠溶液注射的总量需要控制在(75~85)ml/kg。随着注水量增加,肠腔内压力增加,“同心圆”逐渐退缩,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同时可见回盲瓣“蟹爪样”运动,此时水流迅速进入回肠为灌肠复位成功。行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失败的患儿(即灌液量达1 000ml时,或注水过程中发现套叠肠端停止向后退,鞘部肠段扩张明显),再行超声引导下腹部手法按摩治疗,用右手先局部轻柔按摩,缓解患儿肠管痉挛,逐渐加压。同时用手指挤压套头远端,向近端推移,用力不宜过大,局部分段增加压力,提高灌肠复位成功率。整个过程中都在超声引导监视下进行,超声显示套叠肿块逐渐向回盲部移动慢慢变小,最后肿块消失,0.9%的氯化钠溶液顺利进入小肠内,患儿渐安静,则为复位成功。复位成功后,所有患儿均留院观察48h,明确是否有复发或并发症发生,给予对症处理。

1.4 临床观察指标 (1)观察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成功情况、失败患儿再行超声引导下腹部手法按摩复位成功情况;(2)统计所有患儿灌肠后48h内复发情况;(3)观察所有患儿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腹泻、腹胀、呕吐。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复位成功情况分析 本研究中78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单独经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后复位成功70例(89.94%),复位失败8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再次行超声引导下腹部手法按摩治疗均复位成功。

2.2 48h内复发情况分析 78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后48h内,有2例(2.56%)单独经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患儿复发,再次行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后复位成功。

2.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78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后48h,有3例(3.85%)单独经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患儿发生腹胀,经对症治疗后腹胀情况消失。

3 讨论

急性肠套叠为婴幼儿常见的急性病症,多由肠蠕动紊乱和胃肠感染诱发,病情发展快,若不及时治疗有肠坏死发生风险,导致患儿预后不良[5]。因此,对急性肠套叠患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目前,非手术治疗是急性肠套叠治疗的首选方案,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为临床治疗急性肠套叠的常用手段,虽有一定复位效果,但灌肠过程不能全程X光线监视,且存在辐射损伤,易给患儿带来二次伤害。水压灌肠法也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肠套叠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超声全程监视下进行,有利于医者仔细辨认病理诱发点,从而更好的进行复位治疗,同时也可避免X线的辐射损伤。但由于肠套叠时肠壁会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备注循环障碍,随着水压灌肠时压力的增大,患儿鞘部痉挛增加,导致疼痛剧烈,可引起患儿应激反应,影响复位效果[6]。手法按摩复位通过轻柔按压病变部位,能推动套头及增加脱套动力,缓解套入部痉挛、水肿、粘连,且可改善局部肠管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可能对提高急性肠套叠复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78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单独经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后复位成功70例,复位失败8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再次行超声引导下腹部手法按摩治疗均复位成功,且有2例单独经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患儿复发,再次行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后复位成功,提示水压灌肠法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急性肠套叠患儿可提高一次复位成功率。分析原因为,水压灌肠法是在超声引导通过沿结肠探查,有利于医者直接观察发生套叠的肠管,能够高效、清晰的了解复位过程[7]。水灌肠压力相较于传统的空气灌肠增加缓慢,且可通过超声实时准确的监测患儿肠内真实压力,并根据复位情况动态调节灌肠压力,能够提高患儿耐受性[8]。有研究指出,多数急性肠套叠患儿因疾病原因存在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而采用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进行复位治疗时,还可促进肠道吸收灌肠液,具有补液作用,能够加快患儿肠功能恢复[9]。水压灌肠同时结合手法按摩能够对患儿起到良好的安抚作用,可适当缓解其剧烈对抗,促进其腹部肌肉松弛,减小腹内压力,进而降低了腹内压增高形成的排斥力量,可提高一次复位成功率[10]。另外,通过结合手法按摩可对鞘部有一定保护作用,缓解患儿疼痛,进而减轻其应激反应,提升复位效果,降低复发率。除此之外,78例急性肠套叠患儿复位成功后48h有3例单独经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治疗患儿发生腹胀,说明水压灌肠法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急性肠套叠患儿不会增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水压灌肠法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急性肠套叠患儿可提高复位成功率,且复发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猜你喜欢

肠套叠水压灌肠
基于数值模拟的引水隧洞衬砌结构破坏特征分析
水压的杰作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水压预裂技术在低透气性煤层中的应用研究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分散药包千吨注水量的水压爆破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P物质测定在小儿原发性肠套叠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