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被动观看到自主观看:流媒体平台对当代电影观看模式的影响

2021-03-16钟鑫雨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9期
关键词:流媒体

钟鑫雨

摘 要 流媒体平台的崛起改变了电影在20世纪建立起来的大众传播范式,从而对传统电影的定义提出了挑战。当观众变成了流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影院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挤压。而当传播范式的改变促使电影观看模式发生变化时,流媒体平台的媒介逻辑也会延伸至电影的形式与内容层面,进而创造出更多新的美学形式与电影艺术形态,“电影是什么?”这一问题也将重新引发人们的思考。

关键词 流媒体;院线电影;观看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9-0093-04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从被动观看到自主观看:流媒体平台对当代电影观看模式的影响”(2021XKT0023)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从电影院到电视机前,再到流媒体平台,观众的观影方式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流媒体平台在Web2.0时代的迅速发展,改变了观众原有的电影观看方式,新技术的演进所塑造的媒介环境亦加速了媒介融合与分化的速度,由此不断催生出新的美学体验和影像形态。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电影观看方式是如何随着技术的迭代而发生变化的?流媒体平台上的电影观看模式和传统的影院观看模式又有何不同?观看模式的变化对电影的美学形态带来了哪些影响?本文将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

1 流媒体电影平台的崛起

电影自其诞生就与特定的观看空间与时间联系在一起。如观众需要根据影院的档期与排片场次前往电影院观看特定的电影,观众的观看行为因而是相对被动的。随着视频录像机(DVR)、光盘存储器(DVD)的出现,电影得以脱离影院、放映机等设备而在电视上进行播放。与影院观影相比,虽然人们的观看行为依旧受到家居环境、技术格式等特定的观看条件的制约,但观众至少可以自主选择观看的内容和时间,并通过暂停、倒退和快进等功能增强对观看内容的控制。而DVR作为一种时移技术,不仅可以让观众自己录制节目,还支持跳过(而不是压缩)广告,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给观众,这也标志着观众的电影观看行为越来越自主。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媒介融合推动了电影消费模式的变迁,传统的观众在新的语境下变成了用户,更强调用户权力的流媒体平台逐渐兴起。2007年,Netflix、Amazon、Hulu等互联网公司先后开启流媒体视频观看服务,经过1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流媒体视频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影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流媒体平台拥有了播放长视频格式的技术支持,加之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出现所带来的随时随地观看电影的习惯[1],更加生活化的网络观看设备让用户不再受仪式化的观影模式制约,用户对于自我观影行为的“控制”权力进一步提升。正如查克·特伦(Chuck Tryon)所指出的:数字在线传输等技术正在创造“指向电影和电视观众的体验和观念的变化”[2]。

观众在电影院的观看行为意味着身体的在场,当观众处于封闭、黑暗的电影院内,观众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嗅觉都被影院这一技术装置所环绕,观众与外部世界暂时分隔开来,进入到了面前的“银幕世界”。而在这段时间里,电影院对观众的视听行为拥有完全的“控制权”:观众不能随意说话、不得随意走动,在面对不喜欢的电影内容时也因为已经购票而不得不留在座位上等待放映结束。观众身体的在场更像是“一锤子买卖”,只要“到场”就失去重新选择的能力。而当用户通过流媒体平台进行观看时,他们则依旧置身于现实世界的关系网络中:用户可以随时与他人对话,随时被电影之外的事情所吸引,甚至随时跳过或结束观看。至此,影院丧失了对观众的控制。对于观众而言,观影的“自主权”日渐增强,观众开始习惯于在需要观看视频的时候进行观看,“按需观看”的文化已经成为了一种日益主流化的观看方式。

而从流媒体平台的角度来看,平台为增加用户黏性,也在各个方面增强了对用户在观看内容时的“控制”。一方面,流媒体平台中嵌入了更为精密的用户监控以及更为个性化的电影观看体验,随时为用户推荐符合其口味的电影内容,将用户持续引流至平台以促成更多观看行为;另一方面,流媒体平台也以“电影图书馆”的形式将尽可能多的影片纳入其数据库中,其中包含两种策略:一是综合利基策略,即购买和开发符合不同利基市场的电影,完善和扩展平台的“影片图书馆”,使不同用户都能在流媒体平台上找到符合自己口味的内容,从而扩大用户群体;二是特定利基策略,正如电影有情感、法律、医疗等适合一般用户观看的内容,也有恐怖片和儿童动画电影等面向特定人群的内容。目前也有很多针对特定人群和专注于某一类型的垂直细分流媒体平台,例如专为恐怖片影迷服务的Shudder,为喜爱体育的用户服务的ESPN+,甚至还有专注于展示各国皇室生活的True Royalty等,这些平台都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了长尾市场,构建出流媒体的长尾曲线。流媒体传播方式的成熟,一方面以两种利基策略吸引用户,增强平台以用户为主的意识,另一方面用户可以自己掌控在流媒体平台的观看节奏,从而获得了更多的控制权,观众从被动观看逐渐转向主动观看,传统的观影惯习因此被打破。

2 流媒体电影的新美学与新体验

在流媒体平台用户的观看模式由被动转向主动的过程中,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也对传统的电影美学与观众体验进行了重塑,使流媒体平台的电影审美体验呈现出与传统电影不同的形态和特征。

2.1 流媒体电影美学的时间属性

流媒体电影的新美学主要体现在流媒体技术消弭了“电影院”这一观影的现实装置,并有意识的强化了电影美学的时间维度。因此,流媒体平台用户在观看过程中也呈现出时间多元、场景多元、叙事多元的特点。

时间的多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放纵式观看”(Binge-watching)行为的出现,由于观众在流媒体平台上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影视内容,并且可以使用诸如“按需观看”、自动播放、跳过介绍和广告等功能,这些功能都为用户长时间的沉浸式“放纵观看”提供了支持。据德勤公司(Deloitte)2015年的一份美国国内调查报告显示,7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有过“放纵式观看”的行为,而其中又有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每周都会进行“放纵式观看”[3]。当传统的观看行为通过时间表向我们解释电影需要被如何观看时,诸如Netflix这样的流媒体平台却向其用户提供了一个完全自主且“放纵”的观看方式。二是流媒体平台提供给用户倍速或快进观看内容,甚至随时结束观看的权力。用户可以自由暂停、倍速、重复观看电影内容。而由于时间的多元,流媒体平台也将视频观看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场景,用户得以使用手机或是平板电脑在诸如公交、地铁、上下班通勤等多元场景中进行观看,这些场景进一步填补了观众的碎片化时间。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观众对在线视频的观看行为正在逐渐被平台的逻辑所改变。不同的屏幕被观众用于“不同的观看计划”,有计划的观看也许会更多地出现在大型电视机屏幕或电影院中,而更小、更多的移动屏幕则促进了无计划的观看。

2019年,电影《爱尔兰人》(The Irishman,2019)上线流媒体平台,作为一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它成为近20多年来最长的主流叙事电影。而在Netflix已发行的电影中,时长超过120分钟的叙事电影数量现在正在逐年递增。这类长叙事电影的节奏通常比较缓慢,故事中多隐藏着丰富的细节,而这样的影片在电影院中或许会因为片长因素面临排片、观众注意力下降等困难,但却非常适合在Netflix等流媒体平台播出。因为这不仅可以免去影院对时长过长的影片排片的为难和观众寻找合适观看时间和地点的纠结,观众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将影片分成几天来看完。在观看过程中也可以反复或倍速观看以推敲和发现影片中的细节,这也是流媒体电影新美學的“时间偏向”的体现。而在流媒体平台的新传播语境下,电影、电视美学以及技术美学等也将会进行长期、持续的协调,并逐渐形成稳定的流媒体视听美学,这种新美学被列夫·马诺维奇(Lev Manovich)称之为“后媒介美学”(postmedia aesthetics)。后媒介美学的诞生意味着,只依照媒介差异来对不同类型的艺术进行区分的方法已经失去了效用[4],我们对于电影的美学讨论也应当及时“更新”。

流媒体通过赋予用户在观看方式和播出进程上的自由,以往依赖于特定空间的接受模式已逐渐被取代,电影在时间方面的表现形式亦被革新了。在传统传播方式下不易被广泛接受的电影,在流媒体平台中亦轻松找到了知音,这亦为电影创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如《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2017)《罗马》(Roma,2018)《爱尔兰人》(The Irishman,2019)等艺术电影在影院的排片量和票房都不能与一些商业大片相比,但流媒体平台给予了这些不同类型、不同时长的艺术电影“被更多观众看见”的机会。这些小众优质的艺术电影不仅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流媒体平台内容的优质度,丰富了流媒体平台的影片库存数量,凝聚了喜爱小众电影的用户,进而增加了流媒体平台用户数量。

2.2 流媒体电影的互动体验

影院观影以其独特的仪式感吸引观众,而流媒体平台则力求告诉其用户,观看电影的过程可以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而所观看的内容也可以更加多元和独特。非线性叙事、多线叙事、悬念和反转的设计,丰富了流媒体电影的叙事方式,也为观众观影带来了新的体验。2018年,Netflix现象级互动电视作品《黑镜:潘达斯奈基》播出,并荣获2019年美国电视艾美奖“最佳电视电影奖”。在这部剧集中,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决定多达70种以上的剧情走向,体验多个结局和彩蛋内容,完整观看完所有内容的时长达到312分钟。在此过程中,观众由“静态观影”转向了“动态互动”。互动剧也正式剥离了游戏的身份附属,以独立的类型进入了观众视野,这不仅赋予其用户新鲜的视听体验和互动体验,也进一步增强了用户对于故事情节的“控制”权力。而这类交互式作品不仅具备内容创新方面的价值,在吸引用户方面亦有其独特价值。由于用户在观看过程中无法拖动进度条,并且关闭页面后再进行观看时必须重头开始,这样的设定无形中提高了用户的活跃度,影片被重复观看的次数也提高了。劳拉·穆尔维曾指出:“主流电影的实体,以及电影在其中有意识演变的成规,描述了一个密封的世界,这个世界无视观众的存在。”[5]而在今天,随着流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观众的感受和体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观众对剧情的参与也成为影片的创新点之一。

3 线上影院与电影的未来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一些影视公司开始将它们的电影发行业务由线下转移至线上、由院线转移至流媒体平台,加之投屏技术的发展、投影设备的更新迭代,观众可以更方便地在更大的屏幕上观看流媒体中的电影内容。流媒体平台的迅速发展使曾经各不相同的观看场景进一步相互交叉。而由流媒体平台投资制作、并在流媒体平台上播出的内容是否可以被定义为真正的电影?这个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讨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克里斯托弗·诺兰等一些业内大腕仍在固执地反对流媒体,大卫·林奇还表示:“如果在手机上播放电影,那你一万亿年也无法体验电影[6]。而2020年4月底一篇名为《告别好莱坞》的分析报告则提出:“从本质上讲,这次的危机可能会使院线方一直以来害怕的事情成真。”[7]而不到8个月的时间,院线担心的事情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2020年12月3日,AT&T旗下的华纳传媒宣布,2021年在院线上映新电影的同时,也将通过流媒体平台HBO Max同步播出这些电影。今年华纳发行的大片有《沙丘》(Dune)《黑客帝国4》(The Matrix:Resurrections)《招魂3》(The Conjuring:The Devil Made Me Do It)《新自杀小队》(The Suicide Squad)等都会在院线和流媒体平台同时上映一个月时间。虽然华纳在发行《神奇女侠1984》(Wonder Woman 1984,2020)时已采取过这样的发行方式,但如此大规模的同步发行仍是前所未见。在这种备受争议的行为下,电影、电视、视频内容等不同媒介形式的交流和融合进一步加快,可以说,疫情的出现给世界范围内重塑新的媒介业态和环境这一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随着流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多的电影发行方将影片在影院与流媒体平台同时上映,“电影将死”的言论开始再次甚嚣尘上。然而,具备电影艺术特征的作品可以在影院、电视机、DVD、电脑、手机和流媒体等不同平台上观看,不论是电影院还是当下迅速发展的流媒体平台,都是电影艺术在技术的支持下与不同媒介结合的结果。在电影发展史上,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影响着影片内容与观影体验的变化与更新:从胶片技术的发明到无声的黑白电影和立体声的彩色荧幕,直至今天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辅助观看设备,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和体验一直在持续发生着变迁。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由于院线电影塑造着我们对于电影的认识和体验,人们因此容易产生这样一种认知,即院线电影就是“真正的电影”。但究其本质,电影制作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实现,院线上映的电影只是电影走向观众的途径之一,流媒体电影与院线电影的区别也许只是播放途径的不同,但其电影艺术特性是一直相通的。当我们观看一部影片时发出“这真像一部电影”的感慨时,这部影片就不单是电影制作技术和影院呈现下的产物,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对艺术的理解和诠释,才是我们发出感慨的真正原因,而这对于电影的艺术价值也更具决定性意义。

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一书中曾对电影和戏剧进行了比较。他强调两者的关键区别在于“观看电影与观看戏剧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8],而类比电影与戏剧的差别,观众在影院和流媒体平台中观影的关键区别:

一方面,来自于不同的心理状态,即影院体验对观众观影心理的影响。影院为其观众提供了沉浸式观影的条件、高级别的画质、音效和全景声体验。但随着流媒体技术和依托流媒体发展而衍生出的“家庭影院”、投影幕布等设施的革新,人们可以脱离影院环境来获得足以媲美影厅的视听感受。因此,转入流媒体平台的电影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院线电影。

另一方面,观众观看电影的核心在于电影的内容,而随着疫情影响和流媒体平台的壮大,不断式微的是影院体验,而非电影本身。电影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借助传播方式的改变和传播渠道的拓展,促使用户观看模式和电影制作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进一步扩大了电影的内涵与形式。院线电影虽然不会被流媒体电影彻底替代,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扩散以及各大电影公司将新电影在院线和流媒体平台进行联动,影院与流媒体平台间的观影体验会进一步缩小。

当电影内容开始在流媒体平台播出时,代表着电影被纳入新的媒介形式中,这既是传播媒介与艺术形式的一种分化,又可以看做是流媒体平台与电影融合的开始[9],这种技术与艺术的交流和融合,也创造出更多新的表达方式。在流媒体平台进行播放和观看行为,不仅仅意味着屏幕、内容和观影时长等层面的差异,也对电影创作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在过去,我们用电话交流,用电视观看影视剧,去影院“体验”大片,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不同的媒介都融合汇聚在手机这个新的移动终端和流媒体这个新的观看平台中。我们与其计较技术的发展消解了电影原有的内涵,不如着眼于技术的演进为电影的内容和形式创造的新样态。以前电影只能在电影院或其他有放映设备的地方播放,而现在几乎可以在任何能想象到的地方观看它。

我们曾经走进院线享受科技创新带来的成果,今后我们也会在技术的发展中走出院线,遇见电影更丰富的形态。院线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仪式的体验场所仍将继续存在,但流媒体形式的电影也将以更高的技术水平雕刻出未来新的电影生态。正如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在第56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上所说:“……电影是你看到的东西,电影是制作出来的东西。它(一部电影)与被捕获的媒介没有任何关系,它与屏幕在哪里没有任何关系,电影是视觉的一种特殊性。”[10]

参考文献

[1]AD lotz.A treatise on internet-distributed television[J].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17.

[2]Tryon Chuck.On-Demand Culture:Digital Delivery and the Future of Movies[M].Rutgers University Press,2019.

[3]Todd Spangler.Binge Nation:70% of Americans Engage in Marathon TV Viewing[EB/OL].(2016-3-23)[2021-3-21].http://variety.com/2016/ digital/news/binge-watching-us-studydeloitte-1201737245/.

[4]Kinder Marsha,McPherson Tara. Transmedia Frictions:The Digital,the Arts,and the Humanities[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4:37.

[5]勞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性电影[M]//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修订版).范倍,李二仕,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522-531.

[6]David Lynch. iPhone ad parody.(short video)[EB/ OL].[2020-04-29].http://www.criticalcommons.org/ Members/ironman28/clips/davidLynchMoviePhone.mov/ view.

[7]Jeffrey C.Ulin.The Business of Media Distribution[M].Taylor and Francis,2019:138.

[8]Bazin André.What Is Cinema? Volume I[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19:101,102.

[9]范倍.走向非院线:电影,视频及媒介流变[J].电影艺术,2020(4):7.

[10]Steven Soderberghs State of Cinema Address at the 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EB/OL].(2014-06-09)[2020-05-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QrFSUwFwUM.

猜你喜欢

流媒体
流媒体技术在广播传输系统中的应用
流媒体时代下时尚摄影的发展走向
流媒体传输加密技术研究
基于JSP的流媒体播放的设计与实现
网络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
基于云服务的P2P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学视频传输中的应用
基于RTMFP协议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能耗优化的协作式动态自适应流媒体系统
我的微课制作与反思
实时流媒体数字水印系统的实现及其性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