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复合型教材编制

2021-03-16程滨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

程滨

[摘 要] 2017年1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各学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要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并且建议教材采用纸质介质与电子介质相结合的方式,从而实现教材形态的多样化,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鉴于此,我们采用复合型教材的设计思路,编制基于新课标的高中信息技术复合型教材,即在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纸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配套数字资源,并对其进行细粒度解析(也称“碎片化”)和深度标引,同时以一定的数字标识技术(如链接、二维码、点阵码等)将其与教材内容建立联系的立体化数字教材。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信息技术;复合型教材;教材编制

一、复合型教材的含义和实施意义

所谓复合型教材,即在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纸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添加相应的配套数字资源,并对其进行细粒度解析(也称“碎片化”)和深度标引,同时以一定的数字标识技术(如链接、二维码、点阵码等)将其与教材内容建立联系的立体化数字教材。其呈现形式可以是“纸质图书+数字资源标识”的形式,也可以是纯数字化形式。数字资源是复合型教材内容呈现和诠释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比纸质教材更为灵活的呈现形式。复合型教材充分利用了数字化交互功能,强调互动性和高效性,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为教与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支撑。

既然是教材,那么无论是传统纸质教材,还是复合型教材,都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唯一依据,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必须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只有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解读和理解,才能明确教材的编制思路,制订完善的编制方案,确立完整的教材内容框架、内容组织策略、学科逻辑与概念,以及需要体现的科学人文精神和道德、责任意识。

复合型教材是信息化技术与纸质教材内容的结合。在教学结构的引导下,进行复合型教材的编制,将进一步推动教材的设计和编制向有利于学生实施自主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发展。因此,复合型教材的开发在进行系统框架设计和体例构建时,应从两个层面进行考虑: 一是以课程标准指导的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为依据;二是以教学结构的基本环节为线索,在教学结构的引导下,进行配套数字资源的策划。

复合型教材的各项指标可通过标引工具进行自查与检测。整个标引的过程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针对教材的目标特征、内容特征、教学特征、形式特征,兼顾资源、作业、项目活动等内容的属性进行。

二、高中信息技术复合型教材的编制思路

(一)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打造教材内容框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必须领会和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以高中信息技术复合型教材的内容框架设计为例,我们必须使教材的设计完全符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的要求。

1.解读课程标准。第一,深化学科育人价值,凝练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反映了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从中挖掘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思想与文化内涵,确定学科核心素养为“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明确学科大概念为“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知识、新技术的加入有助于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个体的信息行为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带来的影响,提高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发展与创新能力。

第二,聚焦学科前沿成果,优化课程内容。课程标准融入信息技术学科前沿成果,倡导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理念,设计数字时代下的多学科融合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学生的信息道德与安全教育,提高其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

第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其个性化发展。课程标准综合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个性化学习需要,通过必修和选修的方式反映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促进每个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其中有旨在提升我国高中全体学生的信息素养,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的必修模块;也有按照学生学习兴趣和升学发展需要设计的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为有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机会。

第四,推动学习创新与团队意识,培养数字化人才。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动脑思考与动手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体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真实工作模式和思考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在交互性、真实性的学习活动中,提高学生开放、合作、协商和注重证据的行动能力和团队意识。

2.设计教材内容框架。第一,设计项目活动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架构,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教材设计项目活动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架构体系,以项目引领学生对信息问题的思考,提供探究学习机会,围绕学科大概念组织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知识与技能,支持项目活动实施。教材采用单元项目活动方式,突出大单元、大项目设計与开发,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融合,贯穿整个单元学习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更多生成性问题,实现知识技能学习与解决问题的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第二,设计“项目活动—知识技能”相互交融的内容主线,推动学生学习创新。教材梳理出“项目活动—知识技能”相互交融的两条内容主线。在章知识技能分解的基础上,设计项目活动中的各个子活动,将项目活动贯穿知识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边活动、边思考、边总结”。在项目活动中进行探究学习与作品创造。

第三,设计配套的数字化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由于学生发展需求不同,教师水平、学生基础等差异较大,教材在保证满足基本要求的同时,还通过配套数字化资源,对教学内容及学习活动进行适当取舍、个性化调整、及时更新和有效拓展,从而满足不同教师和学生对多样化教材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性学习机会,使其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以教学结构为依据,有效配置数字资源

数字资源是复合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了教材的内容。数字资源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展示微观和宏观领域,实现教材知识的立体分层、教学活动的动态交互、学习过程的“脚手架”支持。数字资源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验。交互式数字资源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师生之间信息的传输,帮助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情况,实现有效的个性化教学。

数字资源的内容设计要关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有机关联,与相关知识、实际应用之间的有机关联,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对学科教学结构的体现。根据复合型教材设定的对教学结构的体现方式,对数字资源进行整体思考和设计,在确定的环节要素中配置相应的数字资源,可以使数字资源的编制更加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对复合型教材的整体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教学结构是引导教师教学和学生认知的重要依据。教材的教学结构,对教师来说,是引导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对学生来说,是包含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逐步深化的认知过程。教材對教学结构的体现是有意识地设计与组织所选取的内容素材,在向学生展现概念结论的同时,更向其传递形成这一结论的思想方法,从而建构内在的逻辑关联,揭示学科的本质内涵,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2. 教学结构为复合型教材的整体架构设计提供了必要参照。教学结构的研究可以为复合型教材的整体架构设计和体例的构建提供必要参照。强化对教学结构重要性的认识,可以提高复合型教材具体内容的编选和活动、作业策划的科学性,提高各类数字资源设计、配置的有效性。通过强化教学结构在复合型教材编制中的体现,可以凸显复合型教材的教学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材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要求的落实,有效引导教学活动。

3. 对应教学结构可以确保配置数字资源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常见的基本教学结构一般可以归纳为:创设情境,引入问题—组织活动,激发思维—联系知识,明确本质—运用概念,解决问题。针对不同的环节,可以通过知识的陈述、栏目的设置、课件资源与活动的配置、作业例题及思考的设计等,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这里所说的基本教学结构并不是固定的、唯一的标准。基于课程标准和高中信息技术复合型教材内容框架的设计,我们从“项目活动—知识技能”相互交融的两条内容主线,以及项目活动与知识技能相结合的内容框架中,梳理出教学结构:创设情境,导入项目—分解项目,梳理边界—引入知识,讲解概念—运用概念,设计方案—实践交流,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反思评价。

在设计高中信息技术复合型教材数字资源时,就可以从资源内容的基本属性、对应的教学结构环节、对应的课程目标、体现的育人价值及教学作用等方面进行考虑,从而保证数字资源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以标引体系为工具,重组利用数字资源

标引即“标记和指引”,通过对知识、信息等进行标记,指引使用者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具体而言,是指依据一些属性特征项对内容对象添加规范化的词或术语的过程,以便通过这些规范化的词或术语查找到相关的描述对象,或者实现对符合某些条件的描述对象进行统计、汇总及其他应用。

复合型教材所添加的标引赋予教材及其内容片段以检索标识,描述其属性特征,从而实现教材目标特征、内容特征、教学特征、形式特征的汇总和索引。复合型教材呈现要素的属性及其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结构环节之间的关系均可以进行标引。属性的标引为界定教材内容片段提供了依据,关系的标引可以检测目标的达成、学科教学内容与要求的落实,以及单元内在结构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只有通过详尽的标引体系,我们才能通过相关学习数据,分析教师、学生的教学与学习行为,然后调整、重组复合型教材使用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碎片化”数字资源,使其能够不断满足不同地区、水平的差异化教学要求,以及不同教师和学生对多样化教材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性学习机会,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结语

目前,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传统纸质教材有一整套完善、严格的审查和管理制度,但是对于配套数字资源并没有相关审查要求和制度,出版单位往往会在纸质教材内容送审通过后再启动开发配套数字资源,这就使得复合型教材的内容与资源开发不同步,质量和要求也有所差异。此外,复合型教材的标引工作是由技术公司而非编写人员完成的,其对教材内容、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的理解难免有误差,这就影响了标引结果的正确率,再加上技术方面可能存在的欠缺,导致后期会出现数字资源重组利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同时,复合型教材的使用还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其编制方案和教学效果还有待广大师生在未来教学活动中进行验证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虽然复合型教材目前还是一个新鲜发展的事物,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但其对于传统纸质教材的融合创新,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的完善,数字化一定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教材最终也必将彻底走上融合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张培华.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未来探析[J].出版广角,2017(6):29.

[3]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7(7):5-10.

[4]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7(8):22-27.

[5]陈志新,李晓娟.标引语言和标引方法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110501908254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