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想品德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2021-03-15钟晓敏刘新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黄河初中地理思想品德

钟晓敏 刘新华

[摘   要]文章以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材中“滔滔黄河”部分的教学为例,探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途径:深入剖析教材,挖掘与思想品德相关的教学资源;开展实践教育,锻炼学生意志;融入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把握教学时机,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初中地理;教学设计;黄河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88-03

思想支配着行为,影响着心理,对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培养是实现立德树人与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思想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其培养主要从学生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即传输思想观念(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坚忍的意志以及较强的行动力。目前,思想品德培养在课程教学这一块主要是靠思想品德课,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普遍欠缺,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探讨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一、地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培养途径

1.深入剖析教材,挖掘与思想品德相关的教学资源

初中地理教材主要是用于地理知识教学,较少凸显思想品德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研读教材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与思想品德相关的教学资源。在挖掘教学资源时不仅要关注课文的主体部分,也要关注“阅读”、“活动”、图片等细节部分,深挖其中的思想品德相关内容。比如,针对“滔滔黄河”部分的活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着重学习黄河的含沙量和凌汛,这有助于学生认识大自然、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2.开展实践教育,锻炼学生意志

意志品质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地理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特点的学科,为了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要求教师对实践活动作精心设计。把握好实践活动的难易程度至关重要,恰当的实践活动设计应能使学生通过努力完成实践任务,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与此同时意志品质也得到培养。例如,在“滔滔黄河”的教学中,安排“拓展湘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完成观测湘江各河段的水体污染等任务,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也要坚持考察,锻炼坚忍的意志。

3.融入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乡土地理资源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关注国家,使学生对家乡及祖国产生热爱之情。通过融入乡土地理资源,可以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拉近学科与生活的距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问学生:“乡土教育对你以后的职业选择有影响吗?有怎样的影响呢?”引导学生思考,与生涯教育相融合。

4.把握教学时机,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在地理课堂中,有许多时机可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需要教师把握合适的机会,在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讲述黄河的贡献时,展示黄河的图片与相关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课堂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在教师的帮助下厘清人地关系的主线,了解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设计

下面以湘教版“滔滔黄河”的教学为例,利用融入乡土地理、开展实践教育、深入剖析教材等措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黄河的概况、水文特征和主要贡献;②理解黄河的忧患及其主要成因;③理解黄河的综合治理。

过程与方法:①开“吐槽大会”,理解黄河的主要忧患及治理措施,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②观看小实验,牢记地上河成因,替代性强化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黄河的学习,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使命感;②形成对自然与社会共同领域的认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黄河之前已经学习过长江,已经基本掌握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技巧。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吐槽大会”环节正好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八年级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正处于发展期,教师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能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中的“滔滔黄河”,是“中国的河流”里面的內容。本课内容包含三项“阅读”内容、两项“活动”内容、正文及若干插图。学习本课的重点即黄河的综合利用和治理措施时,可利用课本上的三则阅读材料:“河水一石,其泥六斗”、黄河断流、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这三则材料介绍了黄河的贡献和忧患,里面的数据和历史记录对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能够起到引导作用。针对本课的难点“地上河的形成与忧患”,教材图文并茂,基本能让学生理解地上河的形成过程与忧患,使学生产生日后解决黄河忧患的想法。本课内容对学生以后学习其他河流相关内容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关键。

4.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教授法、角色扮演法等。

5.教学过程

教学思路及教学设计如图1、表1所示。

三、教学反思

地理课程标准提倡开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学。就目前而言,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培养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初中地理教材修编问题。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料。教材编写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当前教材的编写关注的是知识学习,对思想品德的培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所以有必要对现有的教材进行修编,凸显思想品德相关内容。其次是教师自身素质问题。当前初中地理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地学习教育学与地理学知识,提高自身育人意识与挖掘教材育人内涵的能力。最后是教学侧重点问题。为了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地理课程教学有必要强化思想品德教育,但地理课程教学仍应以地理知识教学为主,教师要有主有次、合理地安排教学,不能因为德育而影响地理知识的教学。本课的拓展环节体现出“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及“构建开放型课程”的理念,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思考身边的河流的综合治理,灵活地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开展渗透式的思想品德教育。

[   参   考   文   献   ]

[1]  钱宇平,丁建霞,金丽馥.地理教育中提升学生品德素质的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22):22-23.

[2]  刘灿彬.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3):74-75+78.

[3]  林荣斌.浅谈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6):74-75.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黄河初中地理思想品德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黄河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