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时空观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1-03-15阮晶晶周健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时空观念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阮晶晶 周健

[摘   要]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历史事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历史学科知识是建立在历史时空基础上的。要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背景意义及其相关知识,需要构建时空观念,重回历史现场,了解历史事件的由来及存在的价值。

[关键词]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77-04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何为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利用时空观念,构建历史发展脉络,进行历史解释,形成自己的认知,这是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现行的高中人教版教材以专题史为编写思路,这种编排方法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更具综合性,但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脉络及线索梳理不够清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历史知识储备不足,对于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这样的教材编写思路对他们来说难度不小。本文将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例,在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目标的指导下,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促进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养成关键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在时空观念指导下落实基础知识

1.利用时间轴,直观感受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

在呈现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的背景时,利用时间事件曲线图展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过程,并根据曲线图(图1)向学生提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从时间轴上,学生可以看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既漫长又充满了曲折与坎坷。时间轴既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歷史事件的复杂,还能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2.利用图表梳理历史事件的基本脉络,呈现其阶段特点,落实基本史实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与完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全面的认识,可让学生先研读教材,然后分工合作,利用图表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阶段特点。

利用图表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基本脉络。

二、在时空观念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1.培养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

(1)精选史料,重回历史现场,加强对历史重点知识的记忆。本课的重点知识是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及特点,为了让学生深刻记忆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可通过史料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了解《权利法案》对王权的限制和议会权力的肯定,理解《权利法案》是君主立宪制建立的重要标志。

第1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4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第6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第8条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9条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13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

——《权利法案》(1689)

提问:《权利法案》体现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

通过对《权利法案》相关内容的逐条解读,可以看出其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军事权、财政权,赋予了议会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权。可以看出《权利法案》通过后,国王开始处于虚位,议会掌握实权。这足以说明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了,其特点也在于议会权力超过君主权力。这样,通过精选的史料,学生在具体的时空中感悟历史,一举将重点知识收入脑海,从而避免了通过死记硬背、枯燥说教完成对重点知识的记忆。

(2)利用历史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制作思维导图,实现对历史知识的系统记忆。要想让学生一下记住这么多复杂而琐碎的历史信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可让学生在时间观念的指导下制作思维导图,对历史知识脉络进行全面梳理,以增强对历史知识记忆的能力,使历史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更趋系统化。

2.培养对历史材料的阅读能力

阅读历史材料,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掌握历史材料的阅读技巧,是学习历史的必经之路。如何利用时空观念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呢?需要教师为学生展示能够反映出历史阶段特征的史料,然后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出有用的历史信息。如下题:

国王要宣誓向任何人施以公正,不能剥夺他人的权利;如果法庭没有判决,国王也不能逮捕和剥夺他人财产;国王如违背之,贵族会议有权对国王使用武力。

——《大宪章》(1215)

提问:从《大宪章》的具体内容中大家能体会到什么?

材料中出现较多“不能”的字眼,学生从中可以看出议会对国王的权力有所限制,也就是说在君主立宪制建立之前,英国就有了限制王权的传统,以暂时达到政治权力上的一种平衡。这也造成了英国在民主政治建立过程中保留君主这一特殊历史现象。

再如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进行评价时,需要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在已有知识和相应资料中去探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价值。

钱乘旦在《英国式道路》中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如下记叙: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民主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到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国人最早发明了这种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提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进行评价。

学生在材料中,找到了“宽松”“民主”“工业化”“示范”等关键词,并认识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展开提供了政治前提,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建立民主政体提供了示范。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提高。

3.培养归纳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在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时,可借用表格将其与美国、法国、德国的政体进行地理空间上的横向对比。学生通过研读教材、分组讨论、填写表格,就可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有更全面的了解。

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对不同国家、不同政体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整理,从而提升了归纳知识的能力。

4.培养思辨能力

(1)在对比中西方内阁的不同中,锻炼思辨能力

18世纪的英国逐渐形成责任制内阁,而在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国早在四个多世纪前的明成祖时就已经设立了内阁。同样是“内阁”,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列出表格,让学生分别就职权、君主权力、性质、影响等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的结论是:英国内阁掌握最高行政权,君主统而不治,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明朝内阁只为皇帝提供咨询,无决策权,反映了君主专制政体进一步强化。

通过辨析中西方“内阁”的不同之处,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优越性,形成对历史的自主评价,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2)运用时空观念解答习题,提高思辨能力

开展习题练习,既能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还能适当迁移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下面以一道高考题为例,看看如何运用时空观念对历史进行解释。

(2016年全国Ⅰ卷第33题)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中。1702年,是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而《权利法案》等法律文件表明,议会有权制约国王,所以A项错误。材料说明当时英国国王的权力还很大,可以随便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还没有统而不治,因而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的观点正确。再来看一下内阁制的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这不符合1702年这个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虽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但是国王仍然拥有最高行政权,所以材料不能说明《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项错误。

通过对具体时空的精准定位,分析历史事件所处的时代背景,就能较轻松地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了。掌握这一技巧后,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做习题的正确率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穿越时空,升华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成为拥有家国情怀甚至是“天下情怀”的现代化人才。

问题1:在光荣革命过去了三百多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英国人当初的选择呢?在建立民主政体的最后抉择中,激进的革命与温和的改良之间,18世纪的英国人选择了后者,这是历史的退步吗?

钱乘旦先生曾撰文:光荣革命是一次根本性变革,但它的过程却避免了暴力。流血的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非暴力的光荣革命中竟然被解决了,英国人从变革中学到了许多 ;后来的英国人民,无论是激进还是保守,都企图到光荣革命的历史中去追根溯源。

恰到好处的非暴力革命,是符合英国的具体国情的,没有破坏掉英国的历史传统。在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的过程当中,英国人选择了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这种明智的做法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因此,我们在面对当今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政体时,应保持尊重各国历史和传统的态度。

问题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对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呢?

从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一国政体的选择往往是由一国国情决定的,是可以多元化的。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要树立制度自信、道路自信。要想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还要在政治制度上不断进行探索,发展完善。

在穿越时空中,学生将已学到的历史知识迁移到现实世界,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更加自信,在对待他国政治制度时,也多了一份理解与宽容,家国情怀自然也得到了升华。

综合来看,历史教学活动始终与“时空”相伴,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时而回到历史现场,对历史产生同情与理解;时而回到现实,陷入对历史知识的思辨中。如何将时空观念与历史课堂更紧密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值得更多优秀教师进行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1]  張茂源.历史解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人教版“美国三权分立”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4):7-9.

[2]  高全喜.英国宪制中的妥协原则:以英国宪制史中的“光荣革命”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4):55-62.

[3]  董娜.“英国的制度创新——君主立宪制”一课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9X):51-53.

[4]  宋波.核心素养视域下历史思维素养培育的四个维度:以“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2018(5):33-35.

[5]  钱茂伟.史学通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6]  艾宛虹.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17(5):11-13.

[7]  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7(2):44-49.

[8]  檀新林,孙建,沈淑雅,等.历史“时空观念”学科内涵与教学实践[J].历史教学问题,2018(1):114-118.

[9]  李炎.论概念教学对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J].文教资料,2016(32):162-163.

[10]  夏辉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教学落点:以“时空            观念”为例[J].中国教师,2017(8):49-53.

[11]  潘承生,刘金金.“时空观念”内涵的理解及教学实践[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3):69-73.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时空观念历史教学核心素养
镜头中的组诗
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时空观念”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