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多媒体,激活语文课堂

2021-03-15曾庆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媒体策略

曾庆敏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语文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已成为教学的潮流。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主观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开阔了课堂视野,激发了学生活力,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课堂;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7-0026-02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语文教师若能有效发挥多媒体普遍性、时效性、共享性的工具特点,将能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华丽转身提供可能。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妙用多媒体,将会使语文课堂呈现出开放、跨界、共享的新特征。妙用多媒体能更好地点燃学生的内在激情,调动学生的感性思维,从而有效激活语文课堂。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在语文课堂中妙用多媒体所获得的启示。

一、借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1.导入激趣

理想的导入是教师经验、学识和智慧的结晶。它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课堂伊始,能否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对课堂教学能否顺利开展影响重大。借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习气氛由沉闷转为活跃。例如,笔者在教学《社戏》时,借助多媒体播放诗歌《童年》的音频并引导学生回忆童年的美好,说说他们当时最喜欢做的事情。笔者力求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课文学习。

2.动画激趣

动画片是孩子们永远聊不腻的话题。教师可在语文课中插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入新知的学习,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例如,笔者在讲《木兰诗》这课前,让学生自主欣赏美国迪士尼公司在1998年制作完成的动画片——《花木兰》。在课堂教学中,则用多媒体播放《花木兰》这部动画片的片段,让学生勾勒木兰的形象,感受她的英姿飒爽。这样,学生便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接下来的教学。

3.课件激趣

在课堂上,教师可借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这样,各种信息会在课件中交汇,各种思维会在课件中碰撞,从而使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大大增加。笔者会根据教学需要将课件做成“立体”的,即有效使用“超链接”功能。这样便能根据学生的回答确定课件的播放顺序。比如,在教授《醉翁亭记》时,对于“从哪里能看出欧阳修陶醉于山水景色?”这一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有两个:第二自然段或者第一自然段的开头部分。预设到这一点,笔者就会在做课件时设置“超链接”,这样学生回答哪一段就可以展示相应的PPT内容,从而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二、乐用多媒体,品味语言美

古人写诗为文有炼字的雅好,这从“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喟叹中便可看出来。从炼字角度分析理解诗句及诗意,是古诗教学的重难点。多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借助声、光、色等,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图片、音频等。这有利于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反复推敲,以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引导学生理解“踏花归去马蹄香”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香”字的精妙,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张马蹄旁边有翩飞的蝴蝶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细细地品味。这样,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了“香”字的妙处。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乐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味诗的语言美。

三、善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构建真实有效的课堂,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锦上添花,有效教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生动的课件和有趣的游戏活动,能够让学生乐学乐记;借助精美的视频,能够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情境中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借助用心挑选的图片,能够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想象补白;借助多样化的朗读音频,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语句的优美,并更好地理解语句的意思。教师若能够有效利用多媒体,便能够借助多样化的信息渠道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之路,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铺路搭桥。善用多媒体能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2.变文为图,巧解难点

有效突破难点是教学的关键。如果不突破难点,不仅不能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目标,而且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影响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善用多媒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用图片复现文字内容,从而有效构建文字想象平台,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河中石兽》的时候,有学生提出问题:“石兽如何溯流逆上?”这就说明学生对于文中那段老河兵的描述尚未理解透彻,即“……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为解决学生的问题,笔者借助多媒体将上述文字转化成更为直观的图画。这样,学生便能够对这部分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四、智用多媒体,构建知识网

学生在课堂或课后的学习中,需获取更多的资料来突破难重点。这些资料,可以是由教师提供,并在课堂上借助PPT课件、视频等进行展示;也可以是由学生自行搜集。学生自行搜集到的资料通常都比较零散。因此,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有效整理这些资料并构建知识网。如《老王》这篇文章写了“我”与车夫老王的交往,写了老王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课标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要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笔者将《老王》的教学内容设定为:①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理解老王的“苦”与“善”。②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③领会“我”倾注在底层人物身上的深沉情感。④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发掘他们身上美好的一面。⑤想想自己周围有哪些不幸者,自己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在教学中,笔者鼓励学生自行搜集相关资料,并引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图片进行展示。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整合知识,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巧用多媒体,培养创新力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主要在于引导学生求得知识,也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巧用多媒体对教学进行创新设计,以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迸发创新的火花。

1.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巧用多媒体创设出的问题情境,成为一块小石子,能够激起层层叠叠的浪花。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够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探寻美。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巧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宗璞笔下的紫藤萝具有什么特点?她是如何写紫藤萝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慢慢读、慢慢品,并大胆发挥想象力,以使那有着生命美感的紫藤萝一点点地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让他们能够进一步感悟这篇文章的魅力。

2.鼓励学生积极思辨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以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在教学《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文中举了约翰·谷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两个例子。从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来看,你认为这两个例子举得恰当吗?”学生发现这两个例子都是用来证明“创造性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的。而通过更加深入的思考,学生发现,这两个事例并没有具体描写“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一内容。接下来教师便要求学生在第二个事例中加上能够展现“持之以恒”的内容。一学生把“此后不久”后面的内容改成了:“他开始进行反复的实验。尽管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他仍然没有放弃。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这样改就使材料和观点更契合了。

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信息化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升温。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情况,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总之,教师应合理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构建“形神”兼备、动静结合的教学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考虑语文教学的特点,合理、充分地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才能真正激活语文课堂。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多媒体策略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Passage Four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