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会暴动之后,“后美国时代”来临了吗?

2021-03-15

记者观察 2021年3期
关键词:抗议者共和党国会

2021年1月6日,本是美国“官宣”拜登获得2020年总统大选赢家的日子,可大批特朗普的支持者们被煽动后,组成“勤王军”攻陷了国会山,上演了一场长达近10小时的暴动,造成5人死亡,14名警察受伤,52人被逮捕……

这是美国自内战结束后和平交接权力的传统首次遭到破坏,这场暴动令全球哗然,有人认为这是美国版的“颜色革命”,动摇了美式民主的根基。美国媒体评论道:“1月6日是国会山的至暗时刻,像‘9·11事件一样成了历史的分水岭。”我国央视评论也指出,“一向标榜民主、人权的美国却成了暴乱、冲突、禁足的国度。选举乱象远未谢幕,相反,暴民打砸国会山已经表明,这出美国政治大戏的高潮才刚刚开始。”

超级斗争,暴乱的一天

2021年1月6日,是注定写入美国历史书的日子。自1814年英军袭击以来,美国国会大厦首次被攻破和占领。无论是对美国还是对世界来说,这都是“超现实”的一幕。事情为何演变成这样,一切都要从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开始说起。

众所周知,美国大选于2020年12月14日通过选举人团投票,民主党候选人拜登获得了当选总统需要的选举人团票,原则上已赢得大选。根据美国选举制度,在1月6日,美国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将正式宣布确认第59届美国总统大选的选举结果。参众两院的联席会议更多被视为“官宣”流程。但特朗普拒绝承认败选,他于两天前发出活动邀请,让自己的支持者们在1月6日来到距离国会几百米远的华盛顿国家广场上参加“拯救美国大游行”,决定进行最后一搏。

当日上午11时许,特朗普出席白宫支持者集会并发表讲话。“这不是一场公平的选举,难道真的有人相信,乔(拜登)会有8000万张选票吗?毫无疑问,选举的获胜者是我,是从我们手里偷走的。”他还隔空向正在国会议长席上坐着的彭斯喊话,让他否决拜登的选举结果。“我希望迈克·彭斯能做正确的事,我希望如此,真心的。如果他做了正确的选择,我们就能赢得选举。”(实际上,彭斯并没有这个权力。他之后也向国会发表声明,说自己会遵循宪法办事。)

演讲中,特朗普指责整个选举系统,称它是“腐败的制度”,指责不支持自己的共和党人是“虚弱无能”。“我们的国家正在被摧毁,我们不能容忍这种情况。我不会退步,会继续斗争下去。”演讲的最后,特朗普对自己的支持者说道:“我陪着你们,我们一起走进国会。我们会为那些勇敢的参议员和众议员们喝彩。对其中一部分议员们,我们则可能不会喝彩。因为,你永远不可能靠着软弱夺回我们的国家。你必须展现出你的力量,你必须强大!”于是,他的支持者们在他的煽动下,真的从华盛顿广场冲向了国会。

1月6日下午1时,美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开始,此时示威抗议的特朗普支持者已将国会重重包围,并试图冲进国会大厦。部分抗议者拆毁国会警方设置的路障,并与国会大厦警察发生冲突。不过据现场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部分警察对抗议者的态度并不强硬,甚至有警察和抗议者一同合影。

约下午2时30分,两院联席会议被迫中断,议员和国会大厦的工作人员被疏散。据当地媒体报道,成功闯入国会大厦的示威者开始打砸抢,国会大厦多个窗户玻璃破碎,包括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的办公室在内的多个房间,均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抗议者甚至坐在佩洛西椅子上玩起了自拍。据悉,美国国会的发言台也被抗议者拆卸抢走。

随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派出2700名国民警卫队队员,对抗议者进行驱离,双方暴力冲突升级,现场催泪瓦斯漫天,烟雾弥漫。为了阻止局势恶化,美国华盛顿市宣布1月6日晚6时到1月7日早上6时为宵禁。1月6日晚上6时后,随着增援警力陆续到达和宵禁时间开始,示威者陆续散去,国会大厦开始恢复秩序。

针对此次示威活动,特朗普虽然在推特上呼吁示威者应该“保持和平”,敦促他们“和平回家”,但他也继续称选举是“偷来的”,并称赞冲击国会的示威者是“特别的”。随后,特朗普的这条推文被推特以“存在暴力因素”为由屏蔽,将其账号封禁12小时,并警告说,如再有违反规则,将彻底删除特朗普的个人推特账户。(当地时间8日晚,推特公司宣布,由于存在进一步煽动暴力行为的风险,已永久封停特朗普推特账号。)

特朗普“煽动暴乱”的行为惹来各方谴责。当地时间1月7日,美国时任副总统彭斯发表声明谴责暴力活动,指在国会山实施暴行的人“没有赢”;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查克·舒默则称,国会骚乱将成为特朗普的污点、美国的污点。当地时间1月13日,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了针对特朗普的弹劾條款,指控他“煽动叛乱”。特朗普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两度遭众议院弹劾的总统。

美国分析人士认为,民主党此时发起弹劾,一方面是为了“立标杆”,防止煽动暴力的情况再次出现;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弹劾成功,倘若如此,参议院就可以按美国宪法规定禁止特朗普4年后再度竞选总统,这将对未来的两党选战产生实质性影响。面对这些,特朗普发表了视频讲话:“新政府将于1月20日就职。我现在的重点转向确保平稳、有序和无缝的权力过渡。此刻呼吁治愈创伤,实现和解。”美媒认为,这代表他承认败选。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政治和社会的深层次问题得到了解决。

实际上,发生于1月6日的这场暴乱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总统权力易主的冲突。这场发端于美国的冲突,本质上也不是特朗普与拜登之间的冲突,不是共和党与民主党之间的冲突,不是美国白人与黑人及少数裔之间的冲突,甚至不完全是美国人之间的冲突。这背后的“特朗普主义”,不仅仅是党争激化和社会撕裂的表现,更给美国留下了诸多迷思。

过去、现在与未来,美国将走向何方?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的文章认为,很多美国人对1月6日所发生的一切感到震惊和厌恶,因为他们看到有人试图窃取他们的民主制度,将之撕碎。但是,不能把美国的撕裂简单地归咎于一个总统,是经济差距拉大和无法让民众团结滋生了国会暴动。

美国的危机已经酝酿了数十年,要解释危机爆发的原因,一个核心是白人至上主义的演变,共和党从20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利用这种状况。南半球焦点论坛高级分析员沃尔登·贝洛指出,通过所谓的“南方战略”和种族主义政治,共和党使自身成为因非白种美国人的人口和文化扩张而感觉受到威胁的种族多数群体的代表。他认为,“特朗普嗅到了紧紧依靠华尔街的民主党领导层忽视的机会,他把反全球化作为2016年竞选纲领的核心,而且,通过将反全球化与反移民、反黑人诉求联系在一起,他攻克了白人工人阶层。”

《俄罗斯报》网站的文章甚至认为,美国1月6日危机的起点,就是2016年共和党人特朗普赢得大选。

特朗普的政治生涯始于其对共和党建制派的攻击,并且获得了成功。四年来,意识到特朗普从数千万选民那里获得了忠诚,不少共和党人紧紧追随他。他们认为,只要能赢得选举,执掌政权,就可以忽视特朗普的其他弱点。在骚乱事件后国会重新认定选举结果时,仍有近140名共和党众议员和8名共和党参议员继续支持特朗普挑战总统选举结果。

而一些共和党人从一开始就拒绝支持特朗普,他们因为反对特朗普而被赶下台。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已有超过50名共和党议员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更年轻、更“特朗普式”的党员,他们成了共和党的未来。所以特朗普离任后,共和党可能比他上任前更加分裂。

美国《时代》周刊的文章指出,尽管特朗普败选了,但是他在2020年获得的选票比2016年多了数百万张,而且激发了共和党人空前的投票率。共和党在众议院增加了席位,并且改善了与拉美裔选民的关系。文章说,“美国面临的真正威胁可能不是眼下这个共和党无法赢得选举,而是其能够赢得选举。”

新近民调显示,近40%的美国选民,不相信2020年总统选举结果。45%的共和党选民支持攻占国会,多数共和党选民甚至认为拜登应为这一事件负责。可拜登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他无法为美国的过去负责,但必须为美国的现在及未来负责。

拜登是已在美国政坛活跃了近50年的资深政治家,但接下来的四年,他和他的团队要面对的是特朗普留下的一个政治高度极化、社会极度分裂的美国,宛如一个诸症缠身的“病人”。作为新上任的“主治医生”,78岁的拜登又有什么“新疗法”吗?

拜登要修复民众之间的巨大裂痕、消除美国政治丑陋的一面,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特朗普留下的“四大负资产”,即疫情持续失控、政治暴力高温不退、两党对立空前加剧、美国全球形象受损,且目前美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问题上依旧分裂,就连戴不戴口罩的问题也还存在争论,而在复工复产、疫苗分发和接种等问题上,各州之间、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之间仍龃龉不断。对于拜登来说,这将是极为艰难的工作。

对此,拜登呼吁国家团结,同时表示将打击政治极端主义、白人至上主义和国内恐怖主义。首先,拜登打造了“最强医疗团队”。他汇集了美国各界各类精英,来源包括智库、院校、商界和非政府组织,团队组成充分体现族裔和性别上的多元化。这样既充分照顾民主党内各派系,也能避免种族、政治倾向等问题在团队内部造成分裂。拜登显然是希望能够依靠党内合力,尽快修正前任政府的“错误政策”,让美国返回“正途”。

其次,他采用“稳妥治疗方案”。面对美国现存的种种问题,拜登将重走建制派老路,推行可预期、有延续性的国内政策,让美国温和回摆,着重解决几个较为紧迫的“并发症”:一是联邦层面推进抗疫进程。通过推广疫苗、将抗疫指挥权收归联邦、建立专业医学顾问團队等,更快地消除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二是采取“人道的”移民政策。废除“禁穆令”,改善美墨边境骨肉分离现状,实现审查标准、移民额度上限双提高。三是推进税收政策改革。凭借民主党在国会参众两院均占据优势,拜登可能会强势提高对高收人家庭与企业的征税,并提供税收抵免来减轻低收入家庭负担。

最后,借助盟友力量。在拜登看来,“脱钩”“退群”都不可取,美国应重拾自由贸易,继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及所谓“印太战略”,修复与欧盟、日韩等的盟友关系,借助盟友的力量重新确立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议题上的领导地位。

拜登有着推行政策的良好时机。多重闹剧后,美国各界迫切希望社会尽快重建、权力平稳过渡,这种急迫心情将成为拜登推行各项政策的助推剂。但是,新政府仍面临众多桎梏与局限。

因为相对于拜登的“深谋远虑”,大多数美国民众目前所关心的是由国会暴动引起的政治风暴还要持续多久?拜登又能否像自己承诺的那样,成为“全体美国人的领袖”?未来,冲击国会大厦事件是否会像“9·11”一样,被政治体系的操纵者用来进一步打压美国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美国又是否进入“后美国时代”?在这些问题的压力下,美国道阻且长。

本刊综合

猜你喜欢

抗议者共和党国会
泪中前行
图记
“娘子军”
共和党
乌反对派结束占领基辅市政厅